《长安十二时辰》被狂赞,它用开头就赢了一半
作文有技巧,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影视剧要吸引人,同样如此。
举个例子先。
上半年,爆款《破冰行动》就懂得用凤头打开市场。
李飞宋杨夜闯塔寨,捉拿在家中私制毒品的林胜文,塔寨村村民暴力反抗。

被围困的李飞等人,在塔寨村祠堂与村民僵持不下。
祠堂选得棒,李飞是缉毒警察,是现代法治的象征。

而祠堂代表着村民同一个祖宗,村民之间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代表。
李飞被村民围困在祠堂前,代表着现代法治被传统宗法制围困。同时,这种困境也暗示李飞等人势单力薄,凶多吉少。
后来的情节也证明,李飞命途多舛,各种背锅;宋杨被杀害,早早领了便当。

▲此处应有李维民对李飞的吐槽
为了突出宗法制代表的血缘关系,《破冰行动》着实用心。
僵持不下之时,村民请塔寨大房二房三房房头出面,他们是东叔、华叔、辉叔。
三位大佬的出场也很考究。
华叔给东叔打伞,暗示东叔在塔寨的王者地位,二房房头是大房房头的跟班。

后来的剧情证明,林耀华的儿子林天昊一直是东叔的打手,
给三方房头林宗辉打伞的是村民,证明他的地位不如大房二房,也暗示林宗辉与林耀东关系疏远。

这也为林宗辉最后反水,举报塔寨,埋下伏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凤头的基本素养。
《破冰行动》也就是因为开头惊艳,迅速在国产剧中杀出一条血路,大量圈粉,让很多人成功入坑。
可惜的是,它的猪肚是注水猪肉,豹尾是烂尾。后续剧情以陈珂为代表的大量注水戏,以马雯、赵嘉良的无故送人头,都让这部剧跌落神坛。

不注水,不烂尾是好剧的底线。拥有一颗凤头的《破冰行动》被资本绑架成为烂尾剧,理应成为中国影视创作者的前车之鉴。
《破冰行动》犯下的错误,《长安十二时辰》目前还没有犯(前十六集),它拥有的优点,《长安十二时辰》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有一颗魅力四射的凤头。
开头显示时间,天宝三载,上元节。

熟悉历史的人会知道,天宝三载是一个平静而普通的年份,没有大事发生。
这一点马伯庸在原著后记1中也有交代,
“天宝三载,是一个平静的年份,在史书上,这一年几乎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在寻常年份抓到历史的一鳞半爪,看清平静状态下的暗涌,才是《长安十二时辰》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这种写法像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大书特书的1587年,孔飞力在《叫魂》中研究的1768年)。
这个优良基因,剧版也很好地继承了。
随着一组长镜头,我们看到这部剧的叙事野心。
有自弹自唱的歌姬,

有向老吏问好的孩童,

有气势壮观的长安城,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三天不再宵禁。

然而,这片花柳繁华地,却并非温柔富贵乡。
倾听歌姬演唱的群众,不留神灯笼着火,

这暗示着长安将会有火灾。
孩童的问好声背后,旁边还有嚣张跋扈的旅贲军,在推搡店铺伙计。

这证明官员的腐败。
上元节三天不再有宵禁,全民狂欢却没有觉察到恐怖分子已经混入长安,准备搞事情。

这些小细节一直在营造一个氛围,一方面是欢天喜地的盛世繁华,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恐怖行动。
《长安十二时辰》用简单利落的开头,铺开了这部剧的主要矛盾。
本剧开头铺陈的丰富信息量带来的快感,我也只有在小说《百年孤独》的开篇才体验过。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一句话就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空自由穿梭,不仅有回忆,也有剧情预告,流露出一种沧桑的宿命感。
《长安十二时辰》用失火暗示了恐怖分子的火劫,在繁华盛世的场景中奏响了长安城的不祥之音。
这种安排让人惊艳。

现在国内的影视剧越来越喜欢凤头式的打法。
打得好,就能够在开播之初,打响口碑,顺利圈粉。
以豆瓣为代表的评分网站,即使是在看状态,依旧可以打分,所以前期口碑对一部剧能否打开市场至关重要。
《破冰行动》和《长安十二时辰》都是利用凤头火速圈粉的代表。

如果没有做好凤头,想要低开高走,恐怕就会延续《天盛长歌》《如懿传》的道路,像陈坤周迅这种咖位再大的演员,先行口碑不行,难以成功出圈。

只能说这个世界上的节奏越来越快了。
毕竟大家都很忙,娱乐方式那么多,如果想要吸引人,有个凤头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