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分析孝德缺失的成因

分析孝德缺失的成因
调查表明,学生了解、亲近、关心父母的人数多于礼让、听从、帮助父母的人数,在具体要求中,各年级男生“能达到”者普遍少于女生,孝德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性别差异。在学生情感流露中,父母都是自己最爱和最敬重的人,但厚实的认知、情感心理与薄弱的意志行为形成明显反差。孝德意志和孝德行为实践水平明显低于孝德认知和情感水平。
原因一:父母没有做好榜样。现在的孩子对老人不尊重是有多方原因的,一个是周围的环境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他自己没有机会去学如何尊重老人。父母如果自己对长辈就不尊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老人的态度。
原因二:把孩子“爱别人”的机会剥夺了。很多家庭会把所有与孩子相关的事情都包办掉,以为这就是“爱”,但却把孩子爱别人的机会给剥夺了,继而使孩子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原因三:学校教育重在知识的灌输。孝道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孝道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班主任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孝”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
原因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道德的缺失、信仰的危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吞噬着人们的灵魂。道德滑坡的不正之风一步步侵蚀着校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