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鉴今 | 读王船山《黄书》札记(一),近代思想家为何力倡船山学?
知史鉴今
读书札记

作者:贺沛
读王船山《黄书》札记
(一)


王船山
王船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船山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醉心复明反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1985年,美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评出古今八大哲学家,其中四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依次是:德谟克利特、王船山、费尔巴哈、马克思。船山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气节最坚贞、传统学问最渊博、哲学慧识最高卓的一座思想高峰,不仅封建时代无人能超过他,近代中国也得益于他开启的思想曙光。同时,船山是中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峰。
船山开创的气一元论,为二十世纪中国人迅速接受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对船山的评价是:“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船山作为一个明遗民,复明无望,他躲到湘西苗瑶贫瘠山区,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为生命意义,著书立说,寻找天道。他穷得有时连三餐都没着落,无钱买纸,有的书只好写在账本的反面。老友方以智劝他当和尚,进寺庙还有碗饭吃哩。
当然船山是不会去做和尚的,他闭户笔耕,一生著书汗牛充栋。但在他生前,数百万字的著述全都没有刊行,思想几被埋没二百年。直到晚清,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出资,在船山后人刻印船山遗著基础上,重新汇刊《船山遗书》,曾国藩还亲自撰写序言,船山名字才迅速为国人知晓。此后,他的名著《读通鉴论》《周易外传》《宋论》《黄书》等,对清末反满革命派和二十世纪中国思潮有很大影响。
其中,《黄书》是船山一生著作中的精粹,《黄书》写于 1656 年(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它犹如一篇“民族宣言”,对故国山川“博衣、弁带、仁育、义植”的文物教化,充满眷恋之情。

《黄书》写于 1656 年
(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

历来学者多称船山之学,而鲜论其文,船山文章文质兼茂,辞严而义正,文健而理足,峻峭犀利,远甚顾亭林诸儒。谭嗣同评价王船山的论文:“文至唐而少替,宋后几绝,国朝王子,膺五百年之运,发斯道之光,出其绪余,犹当空绝千古。”韩柳欧曾之文,文有余,而不善说理,程朱陆王能说理,而不能充足,缺乏思辨,船山则是文理兼备,能长篇大论说理,纵横古今,与周秦诸子衡,也是船山卓绝之处!
推惟秦汉以来儒者,最有理论天才、解析能力的,莫过王船山。或以船山文章艰深,虽有艰深之处,亦有酣畅淋漓、精彩可喜之论,又感情充肺,引人慨叹,于理于情上都达到高度,其文之精彩在史论,在《黄书》中 ,他认为华夷大防是天设地造、绝对不容混乱的道理。基于这种民族主义的认识,他极力抨击孤秦、陋宋,因为他们只图巩固一人一姓的地位,不惜箝制臣民、削弱中国,而溃决了华夷大防。他对民族利益的关心超过了天经地义的忠君观念,为了抵抗异族,他主张地方分权,增强边区的防御力量,优待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给他们以相当的职权,不要加以牵制。
《黄书》七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篇《原极》为全书之纲,论圣王严华夷之辨是效法天则;其余六篇,分题论述,《古义》说立国遵古;《宰制》讲军区设置;《慎选》言慎重选举;《任官》明任官勿疑;《大正》申廉正之风;《离合》阐治乱交替。七篇相合,成为一套完整的治国方略。
《黄书》之名的由来,既包含有称颂汉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事功的意思,又包括称颂其具有“黄中”美德的意思。在《黄书》里,船山对各个小共同体的分析专章,可谓千古不刊之论,与其《读通鉴论》《宋论》一脉相承。诸夏不是周式的打引号的“封建”带来,而是毁于那种所谓“封建”,从黄帝建屏万邦,尧舜部落,夏商方国,到周封贵族,春秋战国,秦宋灭藩,夷狄陆沉,周秦就是相争互化的突变。
船山在该书“古仪”中说:“自昔炎裔德衰,轩辕肇纪,闵阽危,铸五兵,诛铜额,涤飞沙,弭刃于涿鹿之野,垂文鼓弦,巡瑞定鼎,来鷃梦弼,建屏万邦,而神明之胄骈武以登天位者,迄于刘汉,五姓百十有七后,岂不伟与!”
所谓“闵阽危,铸五兵,诛铜额,涤飞沙,弭刃于涿鹿之野”,指黄帝对蚩尤的战争。据有关史料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并取得了胜利。

《黄书》 |
王船山 |
2.
《黄书》中国人谈民族主义的经典,其论民族之深刻,民族意识之强烈,严民族之分,现代很多民族学家也有所不及。《黄书》开头就说:
夫观初始於天地者,岂不大哉!洋洋乎金以铣之,木以干之,土以敦之,火烜、风挠、水裹以烝化之,彼滋此孕以繁之,脉脉门门,泮涣搏翕以离合之,故盛德行於无疆而不知其届也。然而清其族,绝其畛,建其位,各归其屏者,则函舆之功所以为虑至防以切。是故山禽趾疏,泽禽趾幂,乘禽力横,耕禽力枞,水耕宜南,霜耕宜北,是非忍於其泮散而使析其大宗也,亦势之不能相救而绝其祸也。是故圣人审物之皆然而自畛其类,尸天下而为之君长。区其灵冥,湔其疑似,乘其蛊坏,峻其墉廓,所以绝其祸而使之相救,故曰“圣人与天地合德”者,岂虚构哉!
夫人之於物,阴阳均也,食息均也,而不能绝乎物。华夏之於夷狄,骸窍均也,聚析均也,而不能绝乎夷狄。所以然者何也人不自畛以绝物,则天维裂矣。华夏不自畛以绝夷,则地维裂矣。天地制人以畛,人不能自畛以绝其党,则人维裂矣。是故三维者。三极之大司也。
船山认为,黄帝的行迹表明,他“所以焘冒(荫庇)天下者,树屏中区,闲摈殊类而止。”就是说,黄帝一心以荫庇天下为己任,保卫华夏之疆土,以防止异民族的侵犯为最高职责,所以他没有“私神器(国家社稷)以贻曾玄之心”。
也就是说,黄帝没有家天下的思想。船山认为,黄帝的“树屏中区,闲摈殊类”的做法,是符合他自己提出的“三维”原则的。船山这“三维”,出自《黄书·原极》篇:“夫人之于物,阴阳均也,食息均也,而不能绝乎物。华夏之于夷狄,骸窍均也,聚析均也,而不能绝乎夷狄。所以然者何也?人不自畛以绝物,则天维裂矣。华夏不自畛以绝夷,则地维裂矣。天地制人以畛,人不能自畛以绝其党,则人维裂矣。是故三维者,三极之大司也。”
这里讲的“绝”有断绝之意;“畛”有界限、区分之意。所谓“人不自畛以绝物,则天维裂矣”,是说人如果不划清与动物的界限,“天维”就会断裂。所谓“华夏不自畛以绝夷,则地维裂矣”,是说华夏民族如果不划清与夷狄界限,“地维”就会断裂。天地以界限制约人,人如果不能与朋党划清界限,那么人维就会断裂。所以三维是掌管天、地、人这三极的最高主管。船山的这种“畛”的思想,与他在《读通鉴论》中所说的“天下之大防”思想是相通的:“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
这里的“防”有防守、防备的意思。防守就是要防止对方侵入自己的领土,也就是要坚守双方固有的界限。有的论者说,船山这种强调划清华夏和夷狄界限的思想“带有极端种族隔离主义色彩”。
《黄书》 |
王船山 |

所谓种族隔离主义是指现代的一种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一般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对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欧洲人和非欧洲人等种族集团强制实行的分离;其最极端的表现是纳粹主义。将这种帽子戴在王船山头上,有厚诬古人之嫌。
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立足点,是基于华夏民族的自我保护立场:保护本民族的独立和团结,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保卫自己族类的人,才能成为君长:“是故智小一身,力举天下,保其类者为之长,卫其群者为之邱。故圣人先号万姓而示之以独贵,保其所贵,匡其终乱,施于孙子,须于后圣,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
《黄书》用气论推出的地理决定论,论证华夏族群的天命,同时又给出了尊崇黄帝的理由。他说,华夏族群居住的中区之所以定义为中国,因为这是轩辕黄帝所统治、大禹所区划出九州岛的地区。在此地域中,黄帝建大功、立大德,数千年间形成了牢固的传统,成为炎黄子孙之祖;必须坚决拒斥不同气的异类(夷狄),扶植中夏人才,这才是治道的内涵。根据气论,船山反对传统的普世天下观,开创炎黄子孙才具有道德天命的种族民族主义,拒斥外族入主中原。
船山生活于明末清初,《黄书》的这一理论创新,可以为他终生坚持抗清的政治选择和生命意义找到依据。当然,他不可能想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书》会风行天下,其尊黄思想成为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符号,其排满理论成为反清革命志士的思想利器。
在二十世纪八年抗战时期,《黄书》也备受推崇。萧公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写中国政治思想史时说,《黄书》有中国从来没有的民族思想啊,船山的创造真是不得了,船山的著作足以令范文程之流汗颜。范文程是谁,就是辅佐三代清主灭明朝、定天下的功臣嘛。范文程信奉传统的天下观,夷狄只要奉行儒家伦理就可以成为中国的主人,而在船山看来,这是汉奸思想。
船山既反对夷狄侵略华夏族,也反对华夏族主动攻击夷狄,他认为民族之间要和平共处:“故王者之于夷狄,暴则惩之,顺则远之,各安其所,我不尔侵,而后尔不我虐。”
船山还特别称颂黄帝的道德,即所谓的“黄中”。在《黄书》的“后序”中,他说:“述古继天而王者,本轩辕之治,建黄中,拒间气殊类之灾,扶长中夏以尽其材,治道该矣。”这里的“黄中”一词,出自《周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朱熹注:“黄中,言中德在内。”
可见,“黄中”讲的是一种内在美德,有了它,就可以抗拒异民族所造成的灾难,扶植中土人士充分地展示其才华,从而达到完备的治道。这种“黄中”美德也就是汉民族的民族正气。所以王船山接着说:“故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强干自辅,所以凝黄中之絪緼也。今族类之不能自固,而何他仁义之云云也哉!”
这就是说,要使汉民族的族类能够稳固地团结起来,就必须继承黄帝的事业,将汉民族的美德(黄中)凝聚起来并且充分地发挥出来。黄帝实行的是禅让制度,此时虽“建万国”,但却是为了屏卫中央王国,因此各诸侯国均能听命于黄帝,拥戴其正朔,按时进行朝聘,举行盟会,各诸侯国相互之间也是来往密切,互相帮助。这就是三皇、五帝时代的“寓涣散于纠缠,存天地之纯气戒其割裂,故气应以正而天报以合,数千年之间,中区之内訚訚如也。
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涣散的,而实际上却是相互缠绕很紧密的,它保存了天地之纯气以防止其割裂,所以数千年之间社会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和悦的状态。船山接着说,秦、汉以后,国家“合极而乱,乱极而离,离极而又合”,所以他作《黄书》的目的,就是要“哀其所败,原其所剧,始于嬴秦,沿于赵宋,以自毁其极,推初弱丧,具有伦脊。故哀怨繁心,于邑填膈,矫其所自失,以返轩辕之区划。”
可见,船山通过总结历代离合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秦宋以来,国家都是自毁其“极”,即“三维”,所以其衰弱是有道理的。他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够通过痛苦的反思,矫正自己的失误,以达到轩辕黄帝所谋划的理想社会。
船山在《黄书》中,痛斥孤秦陋宋,本轩辕之治,欲以建黄中,拒夷狄以息其祸,扶长中夏以尽其材,意念深矣。仁义非排斥权谋功,权所以行仁,谋所以尽义。春秋有经有权,周之伐纣,亦何尝无谋哉?而力为自卫,法为禁害。

▲ 莫友芝题词
船山反思秦以后之政:自昔炎裔德衰,轩辕肇纪,闵阽危,铸五兵,诛铜额,涤飞沙,弭刃於涿鹿之野,垂文鼓弦,巡瑞定鼎,来鹇梦弼,建屏万邦,而神明之胄骈武以登天位者,迄于刘汉五姓百十有七后,岂不伟与!是岂有私神器以贻曾玄之心哉!而天贶不舍,灵光来集者,盖建美意以垂家法,传流云昆,不丧初旨,群甿蒸蒸,必以得此而后足于凭依,故屡滨播弃,而卒不能舍去以外求宗主。迹其所以焘冒天下者,树屏中区,闲摈殊类而止。
船山自己说“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今族类之不能自固,何他仁义之云云也哉!”悲哉其言之乎!船山历明之亡,天下尽成辫发之乡,华夷变态,怀深痛,华人不能光复其国,尚何他仁义之云云?非不欲他之仁义也,爱护族类,乃基本之仁义,此之不遑,而欲及他乎?且先解决族类问题,此船山所以深长思,不得已而作《黄书》也。今之圣母,言大而空,空言爱世界,民族平等,呜呼!己之民族不能爱,己之民族问题不能解决,而空言爱世界,岂非伪哉!”
船山未能为明大臣以陈治国之略,成大功,救明亡,而于明亡之后,多撰经世之书,为史论,以垂诫后世,为黄书,以劝进来兹,亦何非孔子作春秋之意乎?虽无益当时,而未必无益后世也。
正是基于对黄帝的这种认识,所以船山充分肯定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说,古代的轩辕黄帝,对上继承伏羲和炎帝的治绩,对下影响周代的统治,“敦亲贤,祚神明,建万国,树侯王,君其国,子其民,修其徼圉,差其政教,顺其竞絿,乘其合,稍其离,早为之所,而无夸大同。然后总其奔奏,戴其正朔,徕其觐请,讲其婚姻,缔其盟会,系以牧伯,纠以州长,甥舅相若,死丧相闻,水旱相周,兵戍相卫,仕宦羁旅往来,富贵相为出入,名系一统,而实存四国。”

《船山遗书》 |
章炳鳞(章太炎) |
船山在《黄书》中所阐发的民族光复思想即为清初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他“汉室可禅、可继,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攘夷”思想,“扶长中夏” ,“强干自辅”的民族独立自强思想,“抱刘越石之孤愤”的光复思想,成为清末排满的战旗。
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其会员即在香港、南洋、日本一带传播船山等人的民族思想;1901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主题思想即王船山的“不以一时之君臣,废古今夷夏之通义”;1902年,上海的革命者单独刊行王船山先生的《黄书》;1903,邹容作《革命军》,宣扬驱除满清,恢复中华;1905年,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斗争目标,其誓词之一是援引船山之语“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1903-1905年间,孙黄在拒俄运动的推动下,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与《黄书》的尊黄攘夷思想、民族独立自强思想以及君主“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命题融为一体,尽情发挥,酿成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巨浪。1907年,革命军政府发布《讨满洲檄》,其口号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等。
明末清初,反清革命、民主共和思潮涌起。船山一生反清复明,心中无比痛恨满清,又对帝制有所反思,所以他的种族观、史论等迎合了当时社会大潮。由于革命党人的推举,王船山的种族观、史论成为反清革命与走向民主共和的理论依据。船山的《黄书》、遂为了革命党人的思想武器。
船山的湘籍后人黄兴、蔡锷、宋教仁、谭人凤、陈天华、刘道一等,更是船山精神的生动体现者。章太炎说:“船山学术为汉室光复之原,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故而谭嗣同、刘人熙、章太炎、梁启超、孙中山、杨毓麟、杨度、杨昌济、蔡锷、熊十力等人无不推许王船山,各大华语革命报刊媒体也竞相介绍王船山其人其学。尤其是刘人熙在民国三年(1914)创办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开近代船山学研究之门。其后,蔚然成风,经过数代学人的努力,船山学由此成为国际显学。
关注我们
传播中华文化 点亮华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