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麦面临上市 从倒春寒到赤霉病……你做好收麦的准备了吗

每日粮油4月10日消息,在开聊之前,先来看一组小麦最新收购价格信息。

金麦子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

国祥粉业普通小麦国标一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半球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一等的收购价格为2560元/吨。

沃德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中兴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丰晨制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亨源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

雪莲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华杰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

大丰面业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

禹飞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新阳春普通小麦国标一等的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

白龙马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60元/吨。

宇宸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一等的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

兴源面粉普通小麦国标二等的收购价格为2500元/吨。

注:以上价格数据采自@粮信通

说实话,和玉米价格的涨涨跌跌不同,小麦价格基本都是在稳定的行情中慢慢走出上行或下行趋势,不过,好在今天我们不聊行情,我们聊不完善粒超标。请看正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新小麦上市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再经历去年冬季的强势上涨行情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小麦市场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期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宣布再次下调小麦拍卖底价(从2018年4月18日起将2014-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调整为2350元/吨)之后,使得市场对未来即将上市的新小麦市场开始担忧,毕竟按照现在的拍卖底价,小麦拍卖价格已经较市场收购价格略低了——虽然有保管年限和质量问题,但确实是对市场冲击不小,加上2018年小麦托市价的首次下调,一切的因素都给今年的小麦收购市场蒙上一层阴影。

不过,今日每日粮油要说的是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竞价交易。

根据最新的竞价交易底价调整信息显示,产于安徽、湖北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竞价销售底价为1600元/吨——这样的底价完全可以在饲料领域替代玉米了。

要知道,国家收购小麦的时候,可以按照一斤2.5分的收购费用来收购的,再加上一年110元/吨的保管费用,从2013年算起的话,光国家收购和保管的费用就达到600元/吨了!

想想看,确实挺可惜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呢?为什么还要废这么大劲去收购和保管呢?

一般我们把有虫蚀、病斑、发芽、霉变、破损、冻伤、热损、未熟等的粮食,定为不完善粒,而不完善粒超标则是粮食中的不完善粒比重超过了国标标准,已经不适宜直接进入食用消费市场。而在小麦市场,不完善粒超标主要和麦收前后的阴雨天气有关,多是因赤霉病或霉变而导致的不完善粒超标。

这几年在小麦市场,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往往出现赤霉病都是一个局部区域都会出现,此外就是麦收期间的连续降水,导致新收的小麦来不及晾晒,产生霉变,因此,国内小麦不完善粒大部分都会出现霉斑。

对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国家粮食局)在《关于麦毛发黑小麦不完善粒归属问题的答复》中指出,如果(小麦表面上的)霉斑可被抹掉且粒面未留明显斑痕的,则不属于生霉粒、应为被泥土等污染粒,不得归属为不完善粒。

另外,在历年国家托市收购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不完善粒超标小麦一般是不得进入托市收购序列!

那么,托市库点不收,不完善粒超标小麦主要销往哪些领域呢?除了我们上面说的饲料领域外(注:赤霉病小麦需做处理后才可进入饲料领域),主要用作工业用粮进行消费,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酒精,还有一部分不完善粒超标小麦会做处理后与好粮进行掺兑达标后,重回食品领域(这个理论每日粮油不多说了,详细参考前几天各路媒体转发的喝咖啡致癌科普文)。

那么对于农民朋友而言,一旦发生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卖不上托市价怎么办呢?

之前有过不完善粒超标20%可以执行托市收购的政策,但正常情况下,还是不要等靠政策。

首先第一步是尽快烘干或晾晒,抓住一切时机将粮食水分降低;其次就是降低不完善粒,处理方法有三种:

1.风扬处理法。用传统木锨风扬办法,让部分不完善粒随风散落到场面下风口,以降低小麦的不完善粒含量;2.鼓风机处理法。鼓风机强风可将部分不完善粒吹落到下风口处,也可降低不完善粒含量;3.过筛处理法。由于不完善粒是籽粒破损、生芽、霉变的颗粒,重量较轻,可通过传统大筛上筛下隔的方法,降低不完善粒比例。

最后,每日粮油想说的是,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战略物资,对种地的农民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当前粮食生产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小麦霉变、发芽等状况,可能就意味着这一季农忙是白做了,甚至还会亏本,因此,正确引导农民卖粮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卖粮。

其次,就托市收购来讲,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不收购不完善粒超标小麦也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地区出现批量的不适宜进入国家粮库的小麦的时候,这时候国家不积极收购,哪么这些小麦最终会流向何方、又有谁能来监管这些粮食不上餐桌呢?


附:小麦:连续三年年度结余超过2000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供需报告数据及点评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98.8万公顷,较2016年减少19.9万公顷;2017年全国小麦单位产量为5.41吨/公顷,较2016年增加83公斤/公顷;2017年全国小麦产量12977万吨,较2016年增加92万吨。

4月份预计,2017/18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122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51万吨,减幅0.45%。小麦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均较上年度下降。

4月份预计,2017/18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为3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75万吨。预计2017/18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2106.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8.1万吨,增幅3.3%。

点评:近年,我国小麦产量维持在近1.29-1.3亿吨的高位,进口量也超过300万吨,最高突破400万吨,而消费却较为低迷,受玉米取消临储政策价格明显回落,小麦饲用消费大幅减少影响,2015/16-2017/18年度总消费量维持在1.12亿吨的水平,较2014/15年度减少了近1000万吨,因此,2015/16年度小麦年度供需结余同比大幅增加,从650万吨增加至2070万吨,并且连续三年年度供需结余超过2000万吨,这导致2014/15年度-2017/18年度供需结余累计达到6866万吨。小麦去库存也已成为今年粮食行业的一个重点举措。(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点评: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如果觉得此文有价值,欢迎打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