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考古 | 灾难遗址告诉我们什么?
相关推荐
-
从昨天到今天,河南洪水肆虐的消息紧紧地揪...
从昨天到今天,河南洪水肆虐的消息紧紧地揪住全国人民的心,面对如此的大灾难,勇敢的河南人民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地展开自救. 洪水倒灌逼停地铁,乘客们安全获救:女士陷入漩涡,男士们不顾自身安危结成 ...
-
地球面临的未知灾难有哪些?
地球是不安分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这个家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灾难,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地球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 地震,说到地震,大家都心里一慌.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相当震撼,造成万人死伤和 ...
-
青海挖出一上古遗址,出土文物颠覆历史:面条果然起源于中国!
上世纪70年代,位于青海民和县官亭镇的喇家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零星文物,随后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个史前遗址.1999年之后,考古专家正式对喇家村遗址进行挖掘. 让专家想不到的是,这一遗址的出土,对 ...
-
青海发现古遗址,揭开大禹治水背后的真相,洪水为何泛滥20多年?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史记·夏本纪>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约在4 ...
-
加油 河南 作者:左岸花
加油 河南 作者:左岸花 一场暴雨 没有预演 上午还在调侃雨的及时 下午却变成了一场千年不遇的灾难 一时间 洪水肆虐如猛兽般 欲吞噬我大美中原 郑州 洛阳 新乡 鹤壁 繁华的都市在洪水中栗颤 ...
-
一处保留了4000年前地震灾害的遗址——喇家遗址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盆地,黄河从中穿流而过,它就是官亭盆地,盆地内海拔在1800米左右,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历代官 ...
-
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0.2010年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222,000人死亡. 9.2004年印度洋9.3级海底地震,引发海啸,230000-280000人死亡. 8.1920年12月16日 ...
-
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溃坝惨剧:河南“75.8”特大洪灾,2.6万人遇难
在历史上,由于人们缺少防灾意识,所以面临自然界发生的灾难,结果往往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比如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持续了23秒的地震,将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 ...
-
在豆瓣,近2万人考古“网络遗址”试图找回记忆
人间过一天,网上胜一年. 这样的时间维度标准,不同于神话故事中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更像是对现代人魔幻冲浪日常的高度概括. 人们周遭的网络世界变化得越快,那些过往记忆就越显得珍 ...
-
马桥遗址告诉你,上海历史有多悠久
上海,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开埠才100多年.不过,今天要告诉你,上海历史真的没那么短暂,而是绵长悠久,并且还很精彩-- 最有力的实证是马桥遗址,以及由此命名的" ...
-
60年才发掘不到2%,最“野”考古二里头遗址
说起考古,你的印象是什么? 是说着"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的切口黑话? 或者扛着洛阳铲和黑驴蹄子与僵尸战斗并大吼一声"上交给国家"? 还是拿着小铲子小刷子 ...
-
原创“三星堆”究竟属于哪个朝代?详解三星堆遗址的时间线|三星堆|宝墩|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青铜
关于三星堆遗址的时间线,其经理了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时间里,不同时间的器物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不仅应该分为几个考古文化,而且还得进一步的再细化.'三星堆一期文化'是与'宝墩文化'有所交叉的不同文 ...
-
三星堆周边遗址考古,出土龙凤陶器罐盖,它的身上有三个难解谜团
中华民族向来都喜龙好凤,还将龙凤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很多龙凤呈祥的图案才备受追捧.在考古研究中,专家们也常能发现一些带有龙凤呈祥图案的文物,而其中最早的龙凤图案是一件三星堆联合遗址出土的碎陶片,而且它 ...
-
芮国两遗址成就考古“双子星”,遭疯狂盗墓,险被现场硬抢
发掘现场的珍宝,让盗墓分子虎视眈眈,购微型冲锋枪欲硬抢 刘家洼.梁带村芮国遗址位置示意图 刘家洼,以前只是陕西关中东部渭北塬上壶提山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寻常村庄.2016年11月25日的寒冷冬夜,一帮盗 ...
-
为了二里头考古遗址,断送夏文化夏王朝的完整性,有道德吗?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是中国考古学产生的主要任务.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华诞,破解夏文化夏王朝的文化历史重任,也由当前中国考古界与考古学者所承担.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
-
考古新发现!夏代遗存三官庙遗址,青铜剑再现商汤伐夏史实
(作者:赵辉)公元前2070年左右,大禹在涂山治理天下洪水有功,解除了淮河上下游人民经常遭受的季节性洪水,得到天下民众的拥护,于是"帝舜荐禹于天,为嗣".舜帝去世后,"禹 ...
-
延伸阅读 | 于建军:洞里乾坤——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手记之一
编者按 5月15日,"沙漠腹地与欧亚通衢"系列论坛第三场"发现通天洞--通向早期人类的生活世界"将在线举行.论坛将围绕新疆通天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展开,这处遗址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