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下)
相关推荐
-
大唐李靖
西楼饮月 为什么说李靖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看完这一仗你就明白了 公元629年冬,唐太宗李世民派出李靖.徐世勣等四大名将,率领十万大军,以李靖为主帅,分路出击突厥. 此时距离颉利可汗率军杀到长安附近 ...
-
徐世勣战功卓著,还是托孤大臣,为何在凌烟阁才排倒数第二?
作为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徐世勣(被李渊赐姓李,所以又叫李世勣,因避讳李世民,故又叫李勣)一生充满了传奇,从一介白丁,最后成为大唐帝国的英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众所周知,能不能上凌烟阁 ...
-
大家好,我是唐俭!要是没有我,可能就没有伟大的唐朝了
大家好,我是唐俭!唐朝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排名倒数第三的那个人. 虽说是凌烟阁内的倒数第三,但我倒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侮辱.因为你可以看看我后面的那两个人,倒数第二是李绩,也就是演义小说里的徐茂公 ...
-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登基后最大的危机,唐朝却因此崛起迎来大唐盛世
公元626年8月9日,玄武门之变过了2个月,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则退休去当了太上皇,但刚登基的李世民面临的却是一个险象环生的局面.一方面原太子李建成的政治势力还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比李建成残余势 ...
-
古今战事之将帅篇—大唐李靖
自小聪慧,出身名门:少年入仕,起点甚高:青年隐忍沉寂,两次险被杀:中年厚积薄发,戡平内乱:暮年壮心不已,荡平外敌. 一.自小聪慧,出身名门 公元571年,李靖出生,其家族是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 ...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做皇帝和别人不一样,他有胜利"洁癖",公认的胜利标准对他来说不算,他给自己定了更高的标准,他要觉得自己赢了才是赢,不然就是输了. 渭水之盟,突厥趁着李唐权力交接时期一路南下跑 ...
-
渭水之盟大唐赔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唐朝赔银子都是小事,但尊严,却直接扫地!这即是唐朝的奇耻大辱,更是李世民的奇耻大辱! 公元626年,东突厥颉利. 突利二可汗率领二十万人马,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渭水河畔,此时大军离唐朝首都仅4 ...
-
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上)
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上) 原创2021-08-07 13:35·磧里沙 东突厥是与隋朝同时期崛起的的大国,隋朝北部的数千里边疆都与东突厥接壤,东突厥的地域包括今天的内蒙古.外蒙和俄罗 ...
-
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
东突厥是与隋朝同时期崛起的的大国,隋朝北部的数千里边疆都与东突厥接壤,东突厥的地域包括今天的内蒙古.外蒙和俄罗斯南部的一部分,其国土面积与隋朝不相上下.东突厥地处蒙古高原(古称大漠草原),以游牧为业, ...
-
李靖攻灭东突厥后,唐太宗面临五大战略选择,却形成重大后遗症
文|蠡湖夜谭 西迁突厥人后裔建立了土耳其帝国,现代土耳其历史教科书开篇写着:"我们伟大的祖先迫使伟大的中国人建造了伟大的长城(Great ancestors forced great Chi ...
-
李世民的帝王权术有多厉害?看一看李靖灭东突厥之后的下场
古之帝王权谋,韩非子一语道尽,"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赏罚公平,皇帝才能驾驭群臣,成为真正的英明之君.然而,作为一 ...
-
老妖杂谈之历史的繁星点点-李靖平定东突厥
唐朝的名将李靖被后世称为战神,他生于公元571年,卒于公元649年7月2日.一生征战,立下了很多功劳.李靖平定东突厥是他军事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李靖 这次平定东突厥的战争,开始于公元629年11月,结 ...
-
袭击大师:李靖如何“轻松”攻灭强大的东突厥?
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击,往往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相比之下,李靖攻灭东突厥之战,看起来"轻松"得不可思议. 其实,所谓"轻松",只是因为背后有高手在运作 ...
-
李世民为了平定东突厥,竟然玩起了空城计,20万大军都被吓退!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当初为了当上皇帝,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杀害自己的手足.可是李世民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迎来了一种新的考验.这个考验可真是不小啊,当时的东突厥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李世民杀兄夺位,肯 ...
-
李世民想对东突厥开战,为何选张公谨发起建议?李世民在想什么?
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李世民诏令李靖.李绩.柴绍.李道宗.卫孝杰.薛万淑等六人,分别为六路行军总管,以李靖为首,集结十四万唐军,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 像这样的灭国之战,又是举国动员,战 ...
-
李靖效仿韩信灭齐大败东突厥,侯君集一鼓作气再统西域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连载06(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唐政府统一全国以后,中原的封建秩序逐渐稳定,反击突厥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唐太宗李世民为此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