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崩溃的那一瞬间,都是因为顿悟了这件【终极残忍】的事情|四大悲剧悲哀之首:《李尔王》

看过《李尔王》的人,可能什么都忘记,唯独会记得李尔王经历暴风雨的那个场景。
这是成年人都经历过的至暗时刻:
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孤独地站在荒原里,这时尼玛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了,
像是老天爷在给自己的失败喝彩,天地不仁啊!这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淋着雨,跪倒在泥浆里,嚎啕大哭。
现代人“崩溃的那一瞬间”,也几乎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那天,抢你业绩的同事升职了,你却眼看着下个月花呗还不上,家人打电话来吵了一架,加班出来,错过末班车,突然下雨了,还没带伞……
我努力诚实地工作生活,就这?社会欺负我,生活欺负我,连老天爷也欺负我?
当一个人开始怀疑“天地不仁”的时候,那种绝望碎成一地的尊严,就是最最悲剧的时刻。这种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悲剧,比古希腊悲剧理论里什么眼看着伟人倒下来,要绝望多了。
《李尔王》之所以是四大悲剧的悲哀之首,就是因为天地不仁,正义已死,邪恶横行,受害者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李尔王自从把家产分给俩女儿之后,就不受她们待见,最终一无所有地沦落到荒原上,当暴风雨来临时,他发了疯:
这时备受折磨的李尔,认为恶劣天气比起险恶的人情,要好得多。但是他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天地之间,正义不在,恶人横行。
李尔认为,维持正义是世界、自然、宇宙、天神的责任,所以他指着天大骂,发泄自己的不满。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Titus里,全家被迫害的、疯疯癫癫的T将军把写给天神们的信件粘在箭上,射向天空,投诉他们玩忽职守。
莎士比亚把《李尔王》的结局设计得太悲伤,以至于三百年间,剧场都不敢这样上演:篡位的私生子和李尔两个大女儿在战争中获胜,李尔王死了,来救他的小女儿也死了。
李尔抱着小女儿的尸体,很是不解:
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它们的生命,那么善良的、孝顺的、不计前嫌也要来解救父亲的女儿,却没有一丝呼吸?
邪恶的通奸的姐姐们,却胜利了,却还在呼吸着?
正义在哪里?天地真的不仁吗?
这是这个故事应该有的结局吗?
其实,现实中,很多事情的结局就是这样。感情,学业,工作,都很有可能会给人这样的答案,深夜在雨中崩溃哭泣的现代人,都知道。
但是英国剧场,却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内,都不敢直面这样的结局,不敢承认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就如李尔一样,在很多次绝望中,被人拉起来,第一反应不是感激,而是感到自己被扇了几巴掌:
Lear You do me wrong to take me out o' the' grave.
Thou are a soul in bliss; but I am bound
Upon a wheel of fire, that mine own tears
Do scald like molten lead.
著名莎士比亚批评家G.Wilson.Knight,直接用“wheel of fire”来命名了自己的最畅销的专著。
他说,《李尔王》是最不畏惧的艺术作品,它直面了文学中最终极残忍的议题:“the most fearless artistic facing of the ultimate cruelty of things in our literature”。
Frank Whitehead也认为,之所以有《李尔王》,是因为莎士比亚有着强烈的需求去用戏剧形式表达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让他内心深处如此震撼,让他如此不能承受:

I read or see the play: namely the sense that I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an author who is possessed by an urgent and overmastering need to work out in poetic-dramatic form problems which have stirred his deepest being—and indeed have mattered to him almost unbearably.

Bunny想了想,是的,这就是人生中最终极残忍的事情啊,人们的崩溃,也不过是顿悟了它罢了。
新年假期即将结束,希望大家读了《李尔王》之后,有力气从未来无数个绝望的坟墓里爬出来,扇自己两耳光,然后负重前行。共读邀请链接在这里:
惊!分了家产的姐姐们,不赡养老人,还虐待!|《李尔王》Bate导言&共读邀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