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个千年古县,人口超过110万,诞生了一个历史典故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日照市,东临日照东港区、五莲县,西界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

莒县地域,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少昊族后裔兹舆期为莒国国君,国都介根,即今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遗址。春秋时期,王室衰弱,大国争雄,小国不断被吞并,许多诸侯国多次迁都,莒国也于春秋初自介根迁都至莒城,至今近三千年的历史。

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相当于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

此即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意思即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公元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琊入海。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都临淄,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乐毅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后燕军为田单火牛阵所破,襄王守莒而终于复国。

中国现代史中也经常提到“勿忘在莒”,即取自“田单复国”于莒之意。

秦朝统一后,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治在莒城。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12月,置城阳郡;文帝二年(前178年),置城阳国,都莒城。

东汉末年,改称莒县,治在莒城。

魏晋时,先后属城阳郡、东莞郡、义塘郡,郡治莒县

唐朝至宋朝,莒县先后属河南道莒州、河南道密州、密州。

金、元两朝,莒县莒州,州治莒县。

明朝时,省莒县入莒州

清朝初,仍为莒州,治在莒城;清朝中期升为直隶州,后为散州莒州

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

1940~1945年,变动频繁,先后分设莒南、莒北、莒中、莒沂边、莒临边、莒诸边、沂东等县。

1945年7月莒中县改称莒县,驻莒城,隶属山东省滨海专区。

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

1992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管辖。

莒县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20处乡镇(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11.2万人。

莒县是莒国故都,历史悠久,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数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莒国故城一直是州、县治所,莒县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莒县历史名人: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生于京口(今镇江),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