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没那么简单
近日,58岁的胡奶奶因突发腰痛,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骨五科就诊,被诊断为“腰椎骨折”,胡奶奶表示不敢相信,“我没摔、没碰,怎么就骨折了呢?”接诊的医生向胡奶奶解释,她的情况属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就算没有严重创伤,这种骨折都可能由普通跌倒、磕磕碰碰、用力咳嗽等因素诱发。
“骨质疏松?不会吧,我不缺钙啊?”胡奶奶不能理解,因为她平时抽血检查并不缺钙,怎么还会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只是因为缺钙吗?
一听到“骨质疏松”,大家以为就是缺钙,其实不然,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但骨质疏松不一定仅仅是因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还有很多:
■ 围绝经期妇女:最新的流行病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男性为10.7%,女性为51.6%,绝大部分的骨质疏松人群为绝经后女性,这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骨脆性增加、骨组织结构变化有关。
■ 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量减少,同时,各器官功能衰退、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导致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和沉积减少,引起骨量及骨质的下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 不良的生活习惯: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不注意运动、不常晒太阳、吸烟、喝酒、偏食、喝过多碳酸饮料、少蛋白、多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 一些疾病,如:(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神经性厌食、雄激素抵抗综合征、高钙尿症等;(2)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3)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胃肠道切除术后等;(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等。
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抗抑郁药物、抗凝剂(肝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等,都易导致骨质疏松。
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成人体内含钙约1200g,其中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也就是说抽血检查发现血液里的钙含量正常,并不代表骨骼里就不会缺钙,因为另外99%的钙元素以晶体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只能通过X线或骨密度检测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单纯的补钙或者错误地补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补钙的几个误区:
(1)人人需要补钙。钙的补充是根据钙的摄入量来决定的,有的人每日的饮食摄入钙量其实是足够的,并不需要再服用钙剂。
(2)补钙有益无害。补钙还需注意监测血钙浓度,盲目补钙会导致超量补钙的现象,短期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刺激,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便秘等肠道应激综合征症状,长期超量服用钙剂可出现高钙血症,铁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等,甚至形成结石。
(3)多吃钙片就能补钙。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服用钙片的同时,应适量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是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否则,钙吸收率低,补钙效果很差。
(4)随意选择钙剂型。目前市面上有分子钙、离子钙和络合钙三种形式的钙产品。分子钙的吸收率相对较低,离子钙离解后的钙离子易在胃内与草酸等酸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的草酸钙、植酸钙沉淀;络合钙不会产生沉淀, 吸收率较高。因此,在剂型选择上,建议选择含钙量大、溶解度大、肠道吸收率高、生物利用度好、重金属含量低、经济的钙剂。
(5)饭前补钙。一般钙剂应在每晚睡前服用,钙剂不宜与食物、牛奶等同服,因为钙容易与草酸结合,影响其吸收,很多食物中含有草酸,如菠菜、空心菜等。可以在饭后1.0~1.5h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
对于中老年人,若已经出现骨质疏松,应联合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依降钙素、双膦酸盐等,其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相关检查,由专科医生确定。
专家简介

贺学军
骨科主任医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五科(老年骨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老年骨科学组组长,湖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AO创伤中国第二届湖南省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脊柱创伤、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癌、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髋膝关节置换。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五全天;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门诊地点:马王堆院区
文字:骨五科 张文霞 王桂香
编辑:吴靖
审核:周瑾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