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朱良启/安徽/学费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420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朱良启 ,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
  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三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90余篇,80余万字。
 学  费 
   

  现在的学校收学费基本都是在新学期开学时让学生来校时报到缴费。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校一般都是在本学期临近结束时提前预交下一学期的学费,学校解释说是因为假期要提前到新华书店买课本,没有钱就无法提货。但当时大部分人家还穷,孩子多,即便一个人的学费并不多,几个孩子的加在一起可就算不少,负担就重了,这种情况在农村家庭更是常见,每年此时,学校和老师便会反复用各种手段催促学生缴学费。就因为这个,会引发一些故事,我家里便遇过这样的事情。

  那是1985年六月的一个周末,我印象里很清楚,天气已经很炎热,在县一中上学的三姐于周六天擦黑时分回到家里,三姐一般两三周回来一次,拿生活费,帮家里干干农活,当时淮北农村土地已经彻底承包到户,生产方式很落后,主要靠人力,多个人就多份力量。第二天上午全家到豆地里除草,下午又干到四点左右,终于锄完了一大块地的草。三姐和父母就一同回家,满身臭汗的我则止步于村庄东边的大水塘边,这里是我们夏日的天堂。家里没有电扇,至于空调,没听说过,蒲扇倒有几把,农村男孩子是懒得用它消暑。最好的方式就是“扑通”跳到水塘里。“狗刨”“蛙泳”“仰泳”“潜泳”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一个多小时的戏水浸泡祛除了身上的臭汗暑气,尽兴而归。

  回到家中,我感到氛围不对,正常情况下,三姐该回校了。今天却没回去而是在自己房里抽泣。母亲没在家,父亲一脸的严肃坐在堂屋中。我一头雾水,也没敢大声喧哗,而是悄悄把四姐叫到一边打听怎么回事?四姐说是因为学费的事。原来三姐这次除了要拿生活费以外,还需要再拿几十块钱的学费。不巧的是,父亲还没有领工资,家中的钱前段时间大部分都买了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还出了两份亲邻结婚出嫁的份子钱。这样以来家中仅余20多元钱,而三姐共需要70多元,还差50元。父亲让三姐先拿走这20多元吃饭,等过几天自己领回工资再给她交学费。而三姐看到家中这种情况,忧从中来,认为自己上高中给家里带来沉重负担,下面还有几个弟妹上学,父母以后会太劳累,如果自己辍学便可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便提出自己不上了。对三姐的想法,父母很意外,也很生气。特别是父亲,于1954年20岁从师范毕业,教书几十年育人无数,教导别人家孩子成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大姐二姐在“文革”中丧失读书的机会已经让父亲叹息不已。三姐一直成绩出色,顺利考入县城一中,父亲对她考大学抱很大的期望。现在突然出现变故,父亲怎能不又气又急!

  父亲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不足为虑。三姐却发了倔劲,坚决不去上学,母亲赶紧出门到邻居家看看能不能借些钱应急。我到家时正赶上这个时节,家中气氛很是压抑。我当时已上初二,家里的事也通晓一些,就想怎么帮家里解决问题。几分钟后我把四姐和妹妹叫到一起,动员大家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一些零花钱,来源有压岁钱,平时家里卖粮食、猪羊时,父母认为我们也付出过辛苦劳动,常常会给每人几块钱作为激励。另外家中废铜烂铁废纸等物,谁收拾卖钱归谁,每人各自有专门的储蓄罐。我从来不乱花这些钱,不买零食和玩具,除了买书看,还有假期父亲愿意带我们去不远不近的地方游玩,但需要自己出些钱才可(当时泰山的门票才两元)。我乐意把钱花在这些“刀刃”上。我一数有21元,加上四姐妹妹的共40元。母亲也回来了,满面愁容说只借到二十元,还不够呢。我们冲出来七嘴八舌地说这里还有40元,够了。

  母亲把钱递到三姐手里,让父亲赶紧骑自行车送三姐去上学。三姐觉得我们几个的钱攒得不容易,不愿意拿。我们几个大声告诉她:我们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不要想这么多,先上学要紧。三姐才含着眼泪拿钱上学去了。我们的储蓄罐空了,心里却没有遗憾,觉得帮家里解决了一件大事,倒有种自豪感。

  1987年,三姐考入师专,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附属学校任教。我们几个还在老家的农村学校求学。三姐认为当时企业学校的师资条件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于是刚刚站稳脚跟,便接二连三把我们都转到她所在的学校借读,学费和吃住全都由她负担,不再让父母操心。后来我们分别考入师范院校。不仅如此,三姐还帮助我们成家,买房。甚至后来,我儿子小学五年级时,三姐看我常年带毕业班顾不上管理儿子,便把我儿子带到身边上了几年,直到我儿子考入高中。

  现在我们各家都过得还不错,姐弟几个都评上了高级教师,下一辈全都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节假日大家聚会,我们纷纷向三姐致谢。三姐摆手制止,谈起当年学费往事,反而向我们致谢。最后三姐总结到:“我们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就应该互帮互助。”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梁 爽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贤碧、齐眉儿、吴雪莉
执行主编:
  胥树东、梁冬梅、张联芹、李朝艳
编 委:
王晓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
李 博、褚福海、董庆月、陈慧琼
周小平、吴 玲、张诗彬、杨岁燕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0)

相关推荐

  • 魏昌盛小说《坚守》(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坚  守       文/山水之间 "急死了,急 ...

  • 海明散文《岁月有香,感恩于心》(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岁月有香,感恩于心                     ...

  • 朱良启丨我的骑行岁月(散文)

    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另外两件是缝纫机.手表).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要凭票购买,在农 ...

  • 散文《学费》王云光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小时候家里很穷,上学的学费交不起.每到开学的时候,头都大了,不知如何是好.实在没有办法,就得去找大队会计,开一张 ...

  • 朱良启丨我家的“芝兰玉树”(散文)

    近日重阅<世说新语>,对里面一则小故事很有感慨.东晋时,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散文)

    1987年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草木葳蕤.我们家里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因为就在7月,我和三姐.妹妹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和小升初考试,当时除了小升初容易些,高中大学都难考.当时即使是一所农村高中也不 ...

  • 朱良启丨腊月的记忆(散文)

    我出生在70年代初,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缺吃少穿的时代.由于肚子长期缺少油水,也难得穿件新衣,弄件玩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就特别盼望腊月的到来,因为一旦进入腊月,伙食便会得到大大的改善,平时难得吃到 ...

  • 朱良启丨贺哥(散文)

    我们曾经那么要好,最后还是败给了时间和现实--题记 知乎上有有一个问题:好朋友为什么逐渐疏远?有一个回答被数万人点赞: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听起来很是扎心,却又让人无奈和不甘心.在思索这个问题时, ...

  • 卢希作品《我的母亲》(备选作品)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我的母亲 文/卢希 相册浓缩着记忆 ...

  • 青云散文

      再回首                                 大清早,朋友圈就有人晒感慨,看看内容,心中怦然一动:五四青年节!整天忙忙碌碌,日子在我心中多半已少有序号."青春&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镜中衰鬓为谁斑/朱良启

    我平时为了生活方便,一直都是留短发,因距离上次理发又过去了一个月,趁周六有点闲空,我来到熟悉的理发店,理发的大姐刚忙完手头的活,正好接着为我理发.在"嗞嗞"的电推子剃发的过程中,我 ...

  • 珠珠作品《一路有你》(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父亲和他的花园/朱良启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座小花园,在我的生命中永恒地盛开着.那是我父亲生前精心经营过的小花园.我父亲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过着少爷的生活,解放前在周围大部分人不识字的情况下,父亲却能够在宿州 ...

  • 鲁宏斌作品《圆梦》(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绍兴诗刊/“我们的节日·清明”诗歌小辑

    绍兴诗刊/"我们的节日·清明"诗歌小辑 目  录 清  明/卢艳艳(杭州) 清  明/董建民(柯桥) 清明三首/王晓聪(诸暨) 清明诗稿/曹大文(柯桥) 清明辞(组诗)/白怀岗(安 ...

  • 刘大虎作品《人书俱老》(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艾芸作品《被误解的八角刺》(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人间至贵是亲情/朱良启

    今年"五一"期间,因为不喜欢热闹,我哪里也没去.除了看几本书以外,又看了一部刚流行过的电影<我的姐姐>.情节不复杂:年轻女护士安然的父母因车祸双双死亡,留下还在上幼儿园 ...

  • 【014】“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暖心作品

    怀念母亲 暖心(青海) 屈指一算,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5年之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每每想起我的母亲,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个生我养我的偏远而幽静的小村庄,老家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打理整齐 ...

  • 朱良启丨零钱岁月长(散文)

    我儿子远在云南昆明上大学,有时在联系中他告诉我姑姑.二爷等亲戚又给他几百元的红包作为零花钱.我让他尽量不要收.同时在向姐姐等人表示感谢的同时,郑重告诉他们不需要在平时给我儿子零钱,我已经根据儿子的正常 ...

  • 签约作家 || 唐德武 || 诗歌:飞翔的春天(组诗)

    飞翔的春天(组诗) 诗/唐德武 北风,刚一转身 遍野的荠菜 一夜间竟白了头 我发现春天 浑身长满了羽翅 我看见河流疯狂地 追着火车,一把把种子 暴雨般泻入土地,一群群麦苗 齐刷刷跃向空中,燕子急着 剪 ...

  • 赵春燕散文《娘》(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娘    文/赵春燕 那天,堂妹早起去看娘,发现她躺在卫生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