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行(hang)左【王鹏伟】


【“行左”,实名王玉林(原名王奇福),1935年生于河南林县原康砚华台村,1953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公路学会咨询专家组成员 ,太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 。主纂《太原市交通志》《娄烦县交通志》等5部。现居住在家乡,主纂《砚华台村志》。】
人啊,应该应该珍惜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
——题记
周日回家看望母亲,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小院里 ,竟然有种昏昏入睡的感觉 ,大概有点儿春困吧。大侄儿过来对我说:“二姑,你知道王元吗?他有些好东西留下来,我奶奶保存着,以后可能会值钱的。”我以为他开玩笑,似理非理答他:“不知道,你胡说些什么呢?”
“一点也不胡说,王元是你爷爷的爹,他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侄儿立即反驳,“别不信,我有证明。” 很快一个红紫色长方体木匣放在我面前,里面果真装着一叠泛黄的写有小楷毛笔字的旧绵纸,仔细看看,还真是有“王元”的签名,都是些地界字据,时间是民国某年某月。还有两张新鲜白纸上粘贴着像粮票布票之类的巴掌大的纸条,上面写着“驴”及年月。估计是当年使用牲口的凭证。很显然是现在整理的。我不由得疑惑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这是咋回事?
老三爷,从太原回来的老三爷在整理资料,编纂家谱和村志。他向我奶奶讨要资料,我才知道奶奶珍藏了过去的老物件,是他把“驴证”贴在白纸上的,以防丢失。还有我刚才说的,都是从家谱上看到的。要不,我怎么可能知道你爷爷的爹呢。侄儿嬉皮笑脸的回答。
太原回老家来的老三爷?我明白是谁了。他应该是我们小村里最年长的“大官”,是我的爷爷辈。从小读书升学毕业后一直在太原工作,并且在那里娶妻生子。早些年他父母健在时候不时回来,后来爹娘走了,也就不回来老家了。我生平第一次照相,就是他的杰作。6岁那年春天,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爹回家来让娘把我们大兄妹四个收拾一下,让太原回来的三叔照张相片,于是,哥哥姐姐站在后排,我和弟弟站在前排的一张黑白照片,成为当年我们村里值得骄傲和炫耀的物件。照相的具体情况和三爷的相貌我毫无记忆,只有那张照片一直保存着,于是三爷也就记住了,但从来没见过。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觉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由懵懂无知的儿童进入知天命,父亲走了已经14年。
前几年听说80多岁的三爷从太原回来,买了村里一个闲置的院子定居下来。好多人都纳闷:做了一辈子城里人,进入耄耋之年居然回归农村老家。这于我不过是饭后茶语的闲谈,从耳边吹过后就消散了。如今听侄儿说起他,80多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 ,熟练的使用电脑写书,整理王氏家谱,正写咱们村志呢。人家有钱,有时间,有能力写作,家谱,村志都是自己投资出版的。侄儿还说他讲了许多从前村里的故事,正准备出书呢。
侄儿带着崇敬之情的款款而谈,将我的昏睡一扫而空,我忽然有种想去拜访的冲动。侄媳妇也在一旁怂恿“老三爷不简单,值得一去!”于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村里大官”。

在侄儿的介绍下,三爷很快就明白了我是谁。但由于我的辈分小,又从来没见过,他总把我说成我的姑姑们。我提醒他,“你说的是我大姑二姑三姑,我是王福的二女儿,不是他妹妹!”
哦,对了,你是王福的二女儿,接着他说出了我哥哥姐姐和我的名字,并且指出王氏家谱里我家的那页。我接过家谱仔细看,果真我们的名字、职业写得清清楚楚。全村人的概况都一清二楚,并且他还能说出好多人家的情况。而且有几家在山西,河北的人家,都记载的很清楚。我惊异的问:“你不在家乡,怎么知道村里人情况?还有那些迁居外地的人?”
“村里有人具体负责登记信息的,山西河北的几户人家,是我亲自去查访问询的。那是十几年前的事,还真费了劲,有次天下大雨,淋湿了全身找到村里却没找到要找的人家,结果搞错了村子……”
有侄儿的作陪,我们之间的交谈很快没有了生疏,变得随和起来。明知道他80多岁了,可他精神矍铄,面目和善,思维清晰。我不由的问“您高寿?您那么大的领导,在城市生活那么久,怎么想起回老家度晚年啊?
他笑着说:“78岁(87岁)了,不是什么大领导,也就是正处级。在城市呆烦了,太喧嚣了,不想憋疯,想找清净地方,为自己的人生留点东西,为村里做点贡献。想写写自己的经历,想写写村志……”
他转而问我“你写东西吗?有发表的吗?在市级刊物还是省级刊物?”
我不好意思的回复:“偶尔写写心得体会,水平有限,不敢外投。也不企望发表,只不过是自我抒发心情而已。平时较忙,也没时间和精力去写。”
“没志向!你不发表怎么能提高自己?”他批评我,“时间吗,你去挤就有!别闲逛,把休闲娱乐活动除掉,就可以找到时间。”
我不由肃然起敬。无论是抓住时间还是用心写作,他都值得我们学习。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抓紧时间,我们年轻人,中年人有什么理由浪费光阴呢?!
侄儿说“我二姑也常写呢,你加她微信,看看她写的”,说着就拿起三爷的微信扫我的二维码,我一边接受一边问“就这个行左吗?”
“不是行(xing),是行(hang),太行山吗,河南不是在太行山左侧,山西在右侧,所以是行(hang)左。
行左老人珍惜时间做事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令我汗颜和感动。他说人哪,得做点有意义的事。我不想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闲逛和打麻将上。还说有点年纪会眼花,稍不留心就出差错。有次把“遮天蔽日”码成“遮天闭日”,“闭”是关,合;而“蔽”是遮盖,挡住。虽同音却意义大不一样。以后可得注意点,认真校对。
珍惜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是初识行左先生的最大收获。
【作者简介】:王鹏伟,笔名快乐,愿周围的人都能藐视困难,乐观向上,快快乐乐的生活。实名王鹏伟,林州市林钢学校教师。本人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崇尚真善美。爱好读书写字,喜欢结交文友。不时涂鸦生活中的感受感想感悟和美好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