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祖父(连载之六)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胡 青

06

祖父的偏爱

我在叔叔家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少。才过不长时间,婶婶和哥哥们就不再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祖父不在家时,经常安排我做这做那。我是极爱面子的,虽说婶婶家的饭是粗食,可不能总是厚着脸皮白吃吧,有时也要帮助干些很不情愿的活,如婶婶下地干活时,会安排我在家照看几个弟弟;婶婶说这是轻闲差事,只要哄他们不哭就行。
我当时已经六岁,有时还哭呢,如何能叫他们不哭?从那时起,我最不愿干的活,就是照看小孩。因为我无论怎么哄,弟弟们总还是唧唧歪歪的,尤其是大弟弟,比他的弟弟还好哭,经常淌眼泪流鼻涕的,明明是我带来的玩具,他偏要和我争,我那时偏不给他,谁让他是“大六子”呢?
说起“大六子”,我那时就生气。在祖父众多孙子中,他排行老六,我排行老五,叔叔家的人都叫他“大六子”,却叫我“小五子”,这种分不清大小“颠倒是非”地乱叫,能不叫我生气吗?
为了不干照看弟弟们的“闲差”,我宁愿选择和几个哥哥下地去干活。可只干了几天,我又不想干了,天太热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哥哥们老让我干不光彩的事情。
其中一个哥哥,刚学过“刘文学”的课文,还向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刘文学维护集体财产与坏分子搏斗而牺牲的故事。可他们偏偏不学着刘文学去做,不仅自己干损害集体的事情,还要我帮助他们干坏事。
那坏事,就是把一种叫“菟丝”的滕蔓植物,缠在生产队的黄豆秧上。那“菟丝”生长力确实特别旺盛,不几天就会蔓延一大片,黄豆秧很快就被“菟丝”缠死了。哥哥们到时只需分片定点收割,每天都可以割回大量带豆荚的黄豆秧。回来路上,村队干部见了不仅不怪罪,反而夸奖他们为生产队清除了有害植物。在哥哥们的示范和“胁迫”下,我每天要帮他们干这事,每次干后,我一想到刘文学的故事,总是脸烫心慌,有一种负罪感。
时间长了,生产队有所警觉,哥哥们只能万分惋惜地罢了手,开始去割青草。我心中暗喜,终于不用干坏事了,便兴高采烈地同哥哥们一起割青草。可割草的第一天,我就受了伤。我至今仍不可思议,第一次使用镰刀割草的历史,竟始于六七岁时,而且那么早就留下了痛楚的记忆。
当时,我实在不会用那月芽一样的弯镰刀,用力小了,割不断嫩嫩的草;可刚用力使了劲,左手的食指上就被割出一个大口子,皮肉分离、血流不止,疼得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哥哥们用些不知名的小草,揉碎后按在我的伤口上,仍然止不住流血,他们就捧来田里的细土敷裹在伤口上止血。那天到底流了多少血,我没计算过,只知道血染红了很多土。我手指上的伤疤,是迄今为止历史最久创痕最大的,痛楚的记忆更是迟迟不褪。
因为让我气恼的是,哥哥们竟齐齐笑话我皮子嫩不经割,说只破了这点小伤还流泪;他们还频频亮出各自的累累伤疤,向我展示着他们的“光荣”。其中一个哥哥还半酸不甜地说起了风凉话:“我要是像你们城里人吃得那样好,就是不长角,用头也能耕地。”
我那时想:自己是来作客的,不是来出苦力的,再说,自己还只是个童工,为你们干活受了伤,反要受到你们奚落,愤然之下,就与他们争吵起来。可他们人多势众,年龄又大我许多,我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自然败下阵来。
当天下午,我闹着要回家,不明真相的祖父先是笑笑不同意,见我闹着不休,竟大声呵斥起来。当祖父知道原委后,拿起扫把追打起哥哥们;我是第一次见到祖父如此动怒。哥哥们流着泪四散而逃,直到晚上也躲着不敢见祖父。
只有那个“憨哥哥”没有躲跑,因为祖父很疼他,从不会呵斥他。“憨哥哥”小时候患过脑膜炎,发高热把他的脑子烧坏了。我的记忆里,“憨哥哥”永远只会憨憨地笑,憨憨地干活,憨憨地对我友好。那天,他始终憨憨地站在那里,憨憨地微笑着,他不明白祖父究竟为何在发火。
叔叔当晚回到家中,见祖父怒气不消,对哥哥们动起了家法,叔叔还向祖父跪赔不教之罪。
为此,哥哥们对我有了隔阂,我也觉得对不住哥哥们。从那件事,我确知了祖父的脾气,也深知祖父对我的偏爱。长大一些后,我最不愿去叔叔家,因为怕见哥哥们。可怕去也得去,父母之命不能违,看望祖父是必须的,所以每次去,几乎都是匆匆而回,极少过夜。
从那件事发生后,我“聪明”地悟出一个道理:以后千万不能学父母亲,千万不能在比你“穷”的人面前装富,那只会招来嫉妒和怨恨。叔叔家的哥哥们,曾到过我家,父母亲为侄子们的到来,欢天喜地地买肉杀鸡宰鱼,热情招待他们。那时父母亲确实太装,自家过年时也不过如此,完全没有必要在家乡人面前装富。那些好东西只是嫉妒的种子,一旦下肚,就会长出怨恨的毒素。哥哥们以为我家天天如此伙食,自然妒火中烧,才让我成为泄愤的对象,因为那哥哥在说“头能耕地”时,眼里全是嫉恨。
由此,我对一年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好像感悟最深,对造反派们似乎最能理解:少数不当权的穷人想富而无门、想翻身而无机会,对当权富人嫉妒怨恨达到忍无可忍时,怎能不群起造反呢?我的“至亲相嫉”的亲身经历,曾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依据。连贫富难分伯仲的兄弟之间尚是如此,那些非亲非故的造反派,打砸抢杀也就天经地义不足为怪了。直到长大后,我才慢慢改变这一偏见。
与哥哥们有了不愉快的“风波”,我不好意思再待在叔叔家。第二天一大早,祖父带我去了几里外的大姑家。路上祖父嘱我,与哥哥们争吵的事回家不要告诉父母。我不仅答应了祖父,而且多年来一直信守承诺,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到了大姑家,我竟成了上宾。在大姑和大姑父忙里忙外,准备饭菜招待我的当口,祖父则在院里院外干起了杂活,像在自家时一样,一刻也不闲着。
大姑有两个孩子,个高而英俊的表哥是卫校毕业,在乡卫生院工作。过门不几年的慧美表嫂,不停指导怀抱中的小男孩“叫表叔、叫表叔”,很让我受宠若惊。已是苗条大姑娘的表姐,像天仙一样美丽;起初,表姐和我都显得有些生疏,很快,我就和表姐形影不离。
大姑家的饭菜非常好,比我家招待祖父的都好。饭后,祖父对我好像依依不舍,在反复叮嘱大姑后,才回去继续当他的“长工”。祖父还没走远,我就与美丽的表姐恣意玩耍了。
每隔一两天,祖父就会来到大姑家,见我安然无恙,叮嘱大姑几句又匆匆回去,因为还有很多农活等着他。
暑假即将结束,我该回到父母身边去上学。大姑倾家出动,送我和祖父到村头大路上,大姑不舍的眼睛里一遍遍流下泪水;表姐始终低着头在擦揉眼睛,说不出一句话;只有表嫂红着眼睛一再叮嘱:“放假再来。”
我又一次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脸上尽是自抑不止的泪水。走出很远了,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还伫立在村头。直到如今,我还清晰记着当时的情景,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我和祖父到了离村六七里远的招呼站,等候过路班车。祖父这次不用把我送到家,因为农忙已经开始,再说,只要我上了车,就可以直达我家的县城,到了县城下车,我就如鱼入水了。
可祖父还是不放心,对不能送我到家好像有愧疚,一路叮嘱我小心及注意事项。我那时突然暗笑,祖父原来也有“婆婆妈妈”的一面。
班车终于等到,祖父帮着我上车,帮我选定座位,还“啰哩啰嗦”地向驾驶员和售票员分别说了许多好话,才不安又不舍地下了车。汽车关上门,开动,慢慢走远。
我赶紧趴在车尾部的玻璃窗上,透过满是尘灰的玻璃望向祖父,见祖父失神落魄地木然呆立在原地,眼睛却紧盯着我坐的汽车久久怅望着。忽然,祖父双手捂着脸蹲到地上,直到汽车拐弯时,也没见祖父站起身来。我望不见祖父了,眼里不知什么时候就有的泪水,像断线一样流淌出来......
作者简介

胡青,江苏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等期刊签约作家,有经管、中文、新闻、党政管理等多个本专科文凭,有五百余万字新闻、通讯、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级刊物,获“中国散文年会奖”等多个奖项,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趟过爱情河》(42万字,言实出版社),该书入选“全民阅读精品文库”,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文学评论家苏渝晖撰有长篇书评——“胡青《趟过爱情河》:爱情纠葛中的人性光芒”(见2017年12月18日《文艺报》)。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胡青:祖父(连载之五)

胡青:祖父(连载之四)

胡青:祖父(连载之三)

胡青:祖父(连载之二)

胡青:祖父(连载之一)

(0)

相关推荐

  • 宝贝哭了!哭得很伤心!

            宝贝的叔叔和婶婶一起回开封了!         晚上,二宝总是找事儿,老哭,脾气暴躁,也不知为啥,问她:"宝贝,你饿了?还是渴了?还是打盹了?"她也不说,按说3岁半 ...

  • 龚浔泽:看得见的乡愁,回不去的故乡 ——写在奶奶去世三周年之际

    (一) 奶奶是2013年12月26日下午走的,那一天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阳光很好,天气冷而不寒. 奶奶一生不愿意麻烦别人,作为一个长辈,更是不愿意给自己的晚辈们添麻烦.那一年,奶奶虚87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陪母亲回娘家/吴秀兰

    今年3月份大哥就退休赋闲了!清明节前,他提出回老家小住一段,主要是陪伴老母亲.母亲今年八十八岁了,陪母亲回一趟娘家,是我们姊妹七个的决定,完成她的夙愿. 回娘家,对于一个已出嫁的女人来说,是一件自然也 ...

  • 【文学争鸣】| 贺国珍: 难忘慈母般的爱

    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初春,我作为知青,从上海投亲靠友来到宁波叔叔家的生产队插队务农.在农村的几年里,婶婶以一颗真诚的心关爱我,为我付出了慈母般的亲情,终身难忘. 带着离开了家人的眷恋之情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在,家就在

    中午的飞机上,以激动的心情敲打出数千文字,以微信的形式分成三段发给女友,结果正遇上飞机起飞,迅速关机,望着显示发送不成功的三段文字,一边叹息,一国平复心情. 下了飞机,搭了出租即奔目的地,等到夜深人静 ...

  • 开局

    一生何求 陈百强 假期 儿子也大了 在家轮番下各种棋 下棋讲究的是开局和布局 不过现实生活中就难很多 有人在 变数就太多了 而资源总是紧缺的 无法供应充分资源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必然产生各种冲突矛盾和内 ...

  • 辛丑清明行(叙事)之二

    我们在山上滞留了较长时间.由两个外甥细心地将纸钱一张张对折,点燃,在青草丛中燃烧成灰烬.我们买的那叠纸钱,足足烧了半个多小时. 清明节期间应该算仲春.农历是二月份,公历是四月份.三.四.五三个月,是春 ...

  • 唐丽敏:我的叔叔

    [总第127503期] 我的叔叔 文/唐丽敏 我今天想讲一讲我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我的叔叔.我的叔叔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他出生于这个国家多灾多难的时期五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双重打击,大家都 ...

  • 罗 汉 果(连载之六)——父亲留给我的故事 || 袁亮(河北赤城)

    罗 汉 果   (连载之六) -----父亲留给我的故事    文/袁亮 编辑/落英小桥             响马一行三人连夜赶回莲花山山寨之后就睡觉了,等领头的一觉醒来已是半后晌时分,就传下话去 ...

  • 任峰小说丨荒边之恋(连载之六)

    荒边之恋(之五) 任 峰 第二天,刁校长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他把两块匾一一向大家做了展示,说,刘流到校工作时间不长,就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了光,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他宣布,为了体现党的" ...

  • 余建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六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 ...

  • (连载之六)鸿雪之今人重走唐诗路|| 朱超范 作品

    _ 人有七情六欲,词也喜柴米油盐.不住人的房子再好看也不是好房子:没有人味的词,语言再华丽也不是好词.词味如何来?答曰:一要词人心血熬出来,二要民间烟火熏出来. -蔡世平 <<南园词话&g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百四十八)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百四十七)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百四十五)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百四十三)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六百四十二)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