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第15讲

词的情感·《破阵子》

这节课我们就交流词的情感处理和介绍词牌《破阵子》。

一、词的情感

词的情感问题,我们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介绍。

1、平仄与情感的关系。

1)单句中字的平仄与感情的关系

汉字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有四声,《平水韵》系统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后来被简化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均属仄声。明代高僧释真空有一首《篇韵贯珠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字的音调有长短、高低、强弱之分。一般来说,平声字音最长,上、去、入的字音依次缩短;字音的高低是平、上、去、入依次增高。这种规则是由于汉字四声的基本特点而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传统诗词非常讲究节奏和押韵。诗词的音乐性来自单个汉字的音乐性。把不同性质的单字连接起来,充分运用平仄四声,让这两类声调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产生声韵和谐、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取得抑扬顿挫、曲折变化的效果,从而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作诗填词要调平仄,基本原则是两平两仄交替出现,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的节奏适合我们生理、心理的自然需要。如果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或者是“…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又或是“…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都不适合生理、心理的自然需要。“山清水秀”(平平仄仄)、“ 鸟语花香”(仄仄平平)听起来舒服,“山清花香”( 平平平平)、“鸟语水秀”( 仄仄仄仄)听起来都不太舒服。四言句式(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六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依照基本规则不用多说。常用的五言、七言各有四种句式。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八种句式的组合便形成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式。词,绝大多数用长短句,其格式要比近体诗复杂得多,韵位的疏密也不一致,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虽然如此,但是总体原则还是只有一个就是:“刚柔迭用”,以求得整个声调的和谐。

2)对偶中平仄的处理与感情的关系

先看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里有两对七言偶句,分别是:“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它们的平仄分别为: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以上两句,除了句脚,其余字的平仄都是相同的,这是本词牌的特点。再看前面两个6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它们的平仄分别为: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这两句中,相应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一般一首词中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表示阴阳协调,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情,偶句相应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就会显示激越的声情。上面的例子,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但有时候,这种激越不在句中体现而是在句末体现,来看《满江红》里的两个七言偶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土、月,是在句末表现的就是一种激越的声情。而《满江红》这首词是在句末体现的,而《破阵子》这首词是在句中体现的。

小结一下:在词谱中,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协。那么显示的就是和美流畅的情感;如果对偶句的相应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也就是平仄失对,或者句末一字的同为仄音,那就意味着阴阳不调和,就会体现一种激越的情调,这种激越可以在句中字的平仄上体现出来,也可以是在句末一字的平仄上体现出来。

2、音韵与感情的关系

1)韵部与感情的关系

音韵的技巧就在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字音。比如形容马跑时宜用铿锵疾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用圆滑轻快的字音;表示哀感时宜用阴暗低沉的字音;表示乐感时宜用响亮清脆的字音。如鸟叫“啁啾(zhōu jiū)”“呢喃”;金属、瓷器的碰撞“丁当”“哐啷”等等。韵的最大功用是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如绳贯珠。押韵以显示循环往复,紧凑流利,使听者产生美感而引起共鸣。一般来说,用平声韵,情调显得欢快、开朗。如词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具体到某个韵部,如十五删韵,情调又多一层豪放。看王之涣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韵字“间”“山”“关”属十五删韵,恰能表现高华壮阔的意境。

用仄声韵,情调显得悲戚、沉闷。如词句“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上声韵舒徐和软,适合表达清幽绵邈的情感。如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去声韵激厉劲远,适合表达高亢响亮的情感。如词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北斗光焰。”词,押仄声韵的,一般是上、去通押,适合表达悲壮的情感。如辛弃疾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本词大意: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这首词,上片的韵字“雨、去、 数、住、 路、语、絮”是上、去、去、去、去、上、去;下片的韵字“误、 妒、诉、舞、土、苦、处”是去、去、去、上、上、上、去。符合掩抑低徊、激壮沉郁的情调。

入声韵短促,适合表达激烈豪爽、决绝潇洒的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本词大意: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全词押入声韵,即“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恰能表现凄绝的意境。

平仄韵转换,使得音节变得复杂可以增加声情之美,也起到调节感情的作用。如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全词大意: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缭绕,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上片前两句押仄声韵“织、碧”,后两句押平声韵“楼、愁”,下片前两句押仄声韵“立、 急”,后两句押平声韵“程、亭”,这样匀称的平仄互换,先仄后平,一急一缓,恰与诗人感情起伏相应,于紧促中见缠绵,是一个非常美听的调子。

2)韵位的疏密与感情的关系

一般隔句押韵,韵位排得均匀的,表达的情感都比较舒缓,适合描写雍容愉悦的场面。如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十二句押十二平韵:即“浇、摇、招、桥、飘、萧、袍、调、烧、抛、桃、蕉”。音节紧促,符合急迫低抑的情调。

我们继续看例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破阵子》我们看到的是隔句一韵,所以韵句的排列比较均匀,除了上下阕的后面追的这一韵脚,前面的都是间隔一句才押韵的,并且平仄相协,演奏起来这类曲子节拍一般是流畅的,和缓的,对这首词来说,中间的这两个七言对偶句因为是平仄有失调和的,所以演奏起来应该是带有紧促感的,偏激的,可见这首词里作者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

我们再看几首别的词牌:

小重山(薛昭蕴yùn)

春到长门春草青。玉阶华露滴,月胧明。东风吹断紫箫声。

宫漏促,帘外晓啼莺。

愁极梦难成。红妆流宿泪,不胜情。手挼裙带绕阶行。

思君切,罗幌暗尘生。(挼,ruó)

《小重山》这个词牌也是受大家喜爱的。这首《小重山》以三、五、七言参错间用,落脚字的平仄也很调匀,这就使它的声容,掩抑低佪之极,最适合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疏与密表示缓与急。平仄相协表示舒缓,平仄失替表示激越。词牌决定情调,因此先定调,后选材填词。再看: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词大意: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这首词我们不陌生。上下阕并以733-733中间夹一个上四下五的九言句式组成,上阕紧促而下阕沉咽,下阕又加重了上阕的情态。更显凄清。以上我们看到的这几首例词,其共同点就是,属于音节流美的词牌。

小结:韵字的韵部和疏密表示情感的缓与急。

二、学习词牌《破阵子》

1、词牌简介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陈旸(yáng)《乐书》云:“唐《破阵子乐》属龟兹(qiūcí)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元高拭词注“正宫”。

2、格式

《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

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3、词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馀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蜡屐là jī-以蜡涂木屐)(筇杖qióng zhàng-筇竹制成的手杖)

破阵子(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破阵子(晏殊)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破阵子(陆游)

仕至千锺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4、要点

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1)上下阕的首二句和上阕的三四句,要求对偶。

2)六言句,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相谐,六言的句子是属于赋句,庄重特点。

3)七字句,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除了句脚,其余字都是相同的。

4)这首词牌适合填写相对偏激昂情绪的内容。

本讲提纲:

一、词的情感

二、学习词牌《破阵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