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安德烈·科特兹:去感受你所拍摄的对象。

“科特兹的照片简单得像是在骗人”

安德烈·科特兹 André Kertész

(1894-1985)

(布列松曾说:“每当科特兹的快门响一下,我感到他的心也跟着跳动了一下。”)

科特兹于1894年7月2日出生于布达佩斯,

那是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

他是家里三个孩子里面的老二。


1908年爸爸去世后,

科特兹的舅舅资助科特兹就读商业学院攻读商科,

一直到1912年毕业,

他舅舅还安排人让他在股票交易所上班。

科特兹和他的哥哥不一样,

哥哥一辈子都在布达佩斯交易所工作,

科特兹对这个可一点兴趣也没有。


▲安德烈和他的哥哥

科特兹第一次和摄影偶遇是在插画杂志上,

他觉得可以用照相机达到和插图一样的作用,

这让他倍受鼓舞决定自学。

▲当他工作一段时间挣了钱,很快就在毕业那年买了第一台ICA盒式相机。

此时他的家里人很反对,

希望他老老实实从事自己的工作。

每当他空闲的时候,

他就拍拍当地的农民、吉普赛人、周围的风光。

1914年,他的照片风格就已经很成熟了。

▲睡着的孩子,布达佩斯 1912年

他的第一张自认为还算不错的照片

二十岁那年他在匈牙利军队服兵役,

被送往前线。


▲距离前线不到200米的自拍,1915年

“当时我正在洗衣服,用了脚架和快门线”


▲敏感的接触,那个人是科特兹的战友,1915年

科特兹大多数照片都在匈牙利内战中被子弹打烂,

胸腔严重受伤,左臂中风了一段时间。


▲“我拍下了这四个兵上厕所的照片,其中一位不久后牺牲了。”


▲潜泳,1917年

在战场负伤后,我在医院呆了9个月,每天基本上都要游泳。

除了战争照片之外,

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数是在布达佩斯附近所拍的。

▲布达佩斯,1914年

“这张照片是我兄弟站着几分钟不动,我拍下的。”

1925年科特兹和许多匈牙利艺术家移民到巴黎,

包括曼·雷、罗伯特·卡帕、布拉塞。

▲巴黎,1928年

到巴黎没多久,

科特兹就取得了商业和名誉上的成功,

也开始举办摄影展。

▲闪电下的埃菲尔铁塔,1925年

柯特兹很注重不同天气、气候的街道景象。

他刻意在下雨、下雪、天气晴朗、刮大风的状况下,

捕捉他所看到的人和物。

▲巴黎,1928年

1928年,科特兹将相机换成了莱卡,

这部相机感觉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巴黎街头表演,1931年

他每天拍,变得非常高产,

巴黎的多家杂志都用他的照片来做封面。

▲VU杂志封面


▲年轻的女驾驶员,巴黎,1928年

193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个人摄影作品集:《Enfants


由于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

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

科特兹在1936年决定移民美国纽约,

这意味着他不得不通过重新开始受雇于雇主,

重新构建之前的名誉。


曼哈顿大桥,1937年

《时尚》杂志曾经邀请他去工作,

他觉得那不适合,后来就拒绝了。

▲回家的船, 1944年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邀请他

到芝加哥的包豪斯艺术设计学院教书,

他也不去。

他还给《Look》杂志当过摄影师,

然而,印刷出来的作品的署名却是别人。

他转而选择给《生活》杂志拍片儿,

同样也没得到重视。


▲当时受《生活》杂志委派去拍摄拖船,1939年

LIFE杂志的编辑认为他的照片“说得太多,反倒使意图不够明显。”柯特兹一气之下,一辈子都不愿把作品登在LIFE上。

总之他起初在美国的日子过的非常不顺利。


倒影中的帝国大厦,1960s年

他曾这么无奈的回忆着:“我在离开法国之际,法国政府颁给我公民身份,那是我所获得的最高荣誉。我觉得法国接受我,不只是因为我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国民的一个分子。然而美国却不是这么回事,当时美国的摄影界只懂得技术至上的纪录性照片,而不懂表达性的创作摄影。十多年来连现代美术馆也没开口请过我举行个展……”

1945年,他出版了一本新书《Day of Paris》,

主要是他移民前在巴黎拍的照片。


这本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给他今后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他之后和House and Garden签订了长期的工作合同,

酬金达到每年US$10000。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还为他举办了一场个展,

很快,他在全世界的摄影地位得到大家的认可。


▲安德烈拍摄的布列松和玛蒂娜·弗兰克,1980年

安德烈·柯特兹曾经出版过《摄影生涯六十年》,布列松写了一封信给他。“安德烈,谢谢您出了这么伟大的一本书,您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我以身为您的学生为荣。”柯特兹并没有教过布列松,在这之前他们也没有特别的交情,柯特兹收到他的信,深受感动而送了一张照片给布列松做为回报。这是张在大门边的自拍照,门板上钉着布列松的来信,下面写着:“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七日,吾友亨利留念,谢谢!安德列。”


安德烈和罗伯特·杜瓦诺

柯特兹影响过的人不只是布列松,和他同年代以及比他晚辈的大师们,或多或少都受其感染,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曼瑞(ManRay)、比尔·布兰德(BillBrandt)等人都曾经从柯特兹的影像表现中汲取养份。

关于柯特兹的风格,评论家基斯马克说得最为精辟:“柯特兹的照片简单得像是在骗人”。

早期在匈牙利的作品


▲布达佩斯,1914年


▲葡萄酒窖入口,1915年

▲布达佩斯情侣,1915年

▲流离失所的人们,1916年

▲正在亲吻的吉普赛小孩,1917年

▲Esztergom, 1918年

▲孩子们正看着我的相机, 1919年

▲Piana, Corsica,1920年


▲盲人音乐家,1921年

在巴黎时的影像


移居美国后的影像



科特兹夫妻二人合影



安德烈·科特兹的宝丽来作品


翻译/雷雨佳

(0)

相关推荐

  • 【摄影絮语】第14天:安德烈.科特兹那神秘莫测的街头瞬间

    在学习摄影的路上,袁洁陪你的第14天 1 街拍的可能性有很多,有诙谐的,生活的,出其不意的,但我尤为喜欢匈牙利籍摄影师安德烈.科特兹(Andor Kertész)镜头下的街拍,别样神秘. 2 有一张他 ...

  • 摄影大师 | 现代摄影的拓荒者—安德烈·柯特兹

    杜本内酒,巴黎, 1934年 摄影大师 安德烈·柯特兹 "柯特兹有着伟大摄影家必不可少的两个资质,即对这个世界.人与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觉."--布拉塞 安德烈·柯特 ...

  • 他声称从不记录,只是阐释

    如果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那个时代的决定性瞬间,那么安德烈·柯特兹就是"心灵街头"的隐者.科特兹用长达73年的摄影生涯诠释了自己的摄影理念. 柯特兹 柯特兹作为最早用手持小型照相 ...

  • 吞像【佳作】安德烈·柯特兹——拍出诗意

    吞 像 摄 影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 ...

  • 陆生作:作者与人物须在同一现场,作者能附身于人物,替人物去感受

    陆生作:作者与人物须在同一现场,作者能附身于人物,替人物去感受

  • 永远不要试着去知道你所爱的女人,否则你就已经开始在摧毁她

    当你爱一个人,某种在你里面很深的本能就会开始渴望去知道那个人.记住,知识一直都是去征服和去占有的一种努力.因为你想要去占有你所爱的那个人,所以你想要知道所有的秘密,因为那是去占有的唯一方式.如果那个人 ...

  •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李辛

    编按:李辛医师的<经典中医启蒙>这本书很好,一直在讲如何打开感受.我们现在的人都是理论性很好,但感受力较弱.左脑发达,右脑相对萎缩.所以,提升自己的感受和感知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个人 ...

  • 从何家英的几幅人物画说开去

    前言 (文艺需要批评) 一一中国美术的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的大变改必然重重的在文化上打下她深深的烙印.显然何家英先生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尤其在工笔画上,而且是在人物画上.(其意义首先是要,客观即合理的承 ...

  • 北京新增106个公园,春天到了快一起去感受吧

    2020年北京市总共建成大大小小公园106个,总面积8万亩左右.它们让北京的春天充满朝气,也让这个春天变得更加美丽迷人,同时丰富了京城的公园版图,为我们带来了106个赏花踏青好地方.让我们快来看看图片 ...

  • 用心去感受对方的牵挂

    用心去感受对方的牵挂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牵挂是一种忧伤的美,当你牵挂一个人时,你就会想他是不是也在牵挂你--其实,牵挂与被牵挂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喜欢才牵挂,因为这 ...

  • (人生哲理)全心全意去感受生活的美

    全心全意去感受生活的美 鄢陵县南坞一中 刘浩 人生是在坎坷中历经磨难,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 心不快时选择看淡, 情渐远时选择随意. 有的人在患难中成为朋友, 有的人在悲苦中成为过客: 有的人在生离中成 ...

  • 孩子拥有的强大小宇宙,是去感受而不是强加干预

    好多年前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ET>火遍全球.不仅让我们遐想,孩子也来自于外星吗? 一直以来这种外星生物题材的电影都没有间断过.但主角为什么都是孩子?他们是不是都有自己的专属语言,神奇到他们 ...

  • 什么样的感觉必须要用心去感受才会有真的体会?

    嗯..活了这么久有很多感触...有的或许微不足道..马上就会忘掉..有的或许会留给我一些印象..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忘记..到底什么感觉值得我去永远记住它..用心体会它...用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