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3)

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

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与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循行,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等现象。

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出现血瘀,唇青紫,心前区憋痛,及脉象结,代,促,涩等表现。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姿态等,无不包括其中。也即通常所言之“神气”。

狭义的神,则是所主之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张介宾在《内经》中则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谓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将五志分属五脏。

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而言,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五志过极,均会损伤心神。

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丰富,因而从舌质的色泽,可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张介宾在《内经》中则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谓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将五志分属五脏。

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而言,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五志过极,均会损伤心神。

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丰富,因而从舌质的色泽,可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讲座(四)—藏象学说、心脏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的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既通过解剖分析的直接观察方法认识脏腑的形态和功能,又运用哲学思维,以整体观察的方法认识脏腑的生命活动规律,并以脏腑精气的贮藏.运动和代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与肺

    心与肺 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之用,因此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才能维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八纲 ”辩证之辨别病变发展的表里

    "八纲"辩证之辨别病变发展的表里 里证的主要证候可分为两种类型.热性病的里证,主要指的是热性病的表现明显期,常表现为里热,里实.其证候为:高热,不恶寒,反热,汗出而热不退.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 膀胱

    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脾

    脾 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进行的.但需经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大肠

    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化糟粕. 大肠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主传化糟粕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阴阳学说【一点资讯】

    阴阳学说 "阴阳"并不神秘.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消化的物质势力,并认为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同时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相对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的生克乘侮:以次相生,以次相克,如环无端,生化不息,维持着事物间的动态平衡.由于五行间的这一特性,所以其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胃

    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之意.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问诊

    问诊 问诊:首先来看问诊,有人以为医生只切脉就能诊断疾病,根本不需问诊,这是一种误会.因为诸如病人的发病情况,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和反应如何等材料,都只能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故问诊甚为重要,因而中医将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