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起心动念皆是心灵的显现,那你知道怎样修行了吗?

一、起心动念皆是心灵的显现!

心灵不到场,何来起心动念?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声音,都是心灵的显现——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

南怀瑾老师开示说:我们的性格中,一种是习气,一种是气质。从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就看到了一个人的性格。但是一个人的品德从外表却又很难看出来,因为在外的气质包括了过往的修行福报,但又代表不了今生的品德。

而习气是什么?随境。所以一个人的好坏,很难评定。所以密勒日巴说,不要观察一个人的过失,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的心性!

心包太虚容存万事万物,心性起用万事万物显现。现,恒长不久;灭,缘来又生。

试问,心无念起可有事乎? 心无形,行有相,根于心。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虽然看不见,但其为人处事却是可见的。

师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是他心灵的显现和写照,所以透过为人处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看得很清楚。

二、有理想后要怎么做?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理想后即是发愿,起了愿心以后就要下苦功夫去实行。下苦功夫实行理想就一定会成功。

还有就是理想要合理,虚妄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要为理想而奋斗,不奋斗,理想变空想。

三、为什么要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如果说修行是场游戏,却又是那么痛苦不定,因为我们发现了自己很难接受的一面。多头思维能力及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所以不要说自己是个正常人,南怀瑾老师说,他观察所有修行人,都有点不正常,可能还有特不正常的。如果一个人在修行中发现自己非常正常,那已经不正常了。

末学从自己修行状态中,也常无意中看到别人的“心念”,有的师兄偶尔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虽不是不正常,也是修行中的状态,因为自己也这样经历着,但是自己不会把它变成语言交流方式!但是有的师兄,看上去平时非常棒,偶尔却会语出惊人(这里省略三千字,共勉!)

不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得不到修行过程那奥妙的享受。认清自己才是悟!看清是要觉知,进而觉照,善护当下的那个自我。看清了起心动念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改变自我。

师说:一切面对我们的事和人,都是我们的镜子,看清别人就是看清了自己,即改变自己又提升自己。一个人只有看情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能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