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仕女图时代特点

仕女画或称“美人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明清时期仕女图与前朝风格画法皆有不同。从数量上来讲,明代早期和中期间仕女图较少且大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明晚期至清代仕女画的发展达到成熟阶段,仕女画中的女性阶层不断拓展,上至仙娥、嫔妃、名门闺秀下至平民女性、丫鬟侍女均可作为绘画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

1、永乐时期画仕女线条流畅,面部清晰,姿态准确,身体比例合理,但线绘较少,其目的是避免因青料引起斑痕,色度深浅处理合理,但青花料绘画存在因料淘洗不精引起画面出现微斑痕迹的现象,特别是在深色的重复用笔和交叉用笔时存在“苏料”斑迹。由于青料的缘故而有渲染,故面目不甚清晰。其画法多用小笔渲染填色,而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痕。虽然说永乐无人,也不是绝对的,【永乐时期胡人乐舞图青花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2、宣德官窑仕女图人物造型准确,线条利落流畅,艺术成就较高;宣德民窑仕女图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精练,绘法兼工带写,青料不及官窑浓郁。所绘仕女均身材修长,体态纤柔,着重刻画人物恬淡闲适的心情,画面如人间仙境,给人以优雅唯美之视觉感受,堪称当时太平社会的真实写照。【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图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天顺时期画仕女头面部浑圆,头上的发髻扎得比较高,有盘成环型在头顶的,用笔柔和,显细致,突出发型,线条虽流畅,但造型不准。

4、成化官窑仕女图行笔流畅柔和,神态安祥,双勾填色浓淡相间。成化用线勾勒后填色的画法绘制图案,人物发髻略低,画人物都穿一件衣裳 ,无内衣,用料方面出现淡描。【成化斗彩月下庭院仕女图杯】

5、弘治民窑仕女图造型洒脱,线条纤细,以勾勒渲染为主。

6、正德官窑仕女图构图满而不繁,双勾平涂之中有层次变化,衣纹随意洒脱。

7、嘉靖因料淘洗不精而导致仕女画得不精,特别表现在填色与边沿线上,这与用回青作青花料有关,常画几个人物组合的画面,如仕女和婴戏在一起。

8、隆庆官窑仕女图多与婴戏组合,画风随意,线条古拙,人物身体修长。隆庆时期画面有些像嘉靖,身体长、人显古拙。

9、万历官窑仕女图衬景大、主景小,画法不太讲究,人物比例不准确,上身短、下身长,画面整体还是显得比较繁密,精品与普品的区别很大,有些填彩产品,填色不受线条约束,不够标准。人物比例不协调;万历民窑仕女图构图繁缛,缺乏章法,人物造型不准。【明万历 青花开光仕女婴戏图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0、天启民窑仕女图人物造型不准,线条亦不流畅。

11、崇祯仕女图构图疏朗,造型准确,画工细腻,衣衫有梅花状点缀。

清代仕女纹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珐琅彩居多,画工精细优良,色彩丰富艳丽,非常美观。

①顺治仕女图构图简洁,布局疏朗,以庭园秋草为装饰。

清顺治至康熙早期青花柳梦梅故事图盘巴特勒家族收藏

②康熙仕女图构图较满,主题鲜明,人物高大,形态逼真。我见汝亦怜的康熙“大头女”康熙时期的五彩仕女人物素有“顶天立地”之说,她们的头往往画的很大,明显比身子大,比例失调,几乎占据整个画面, 但夸张不准确的身体比例,反而更添活泼洒脱、淳朴可爱之意,毫无矫揉造作,更无柔弱无力之感。如下图:【清康熙 青花仕女图 故宫博物院藏】

③雍正官窑仕女头饰几乎都是高高梳起,发髻或者金替插入以作配饰,人物面目清秀,温文尔雅,仕女脸颊多以储红晕染,红色轻点樱桃小嘴,细目短眉,眼角微往上挑,达到面目饱满的效果,立体感强,整体塑造一种富有东方神韵的美女形象,风姿绰约,体态柔弱,五官清秀,身姿较康熙一朝更为修长。仕女图身材和面部修长,背景工整清晰,景物较少,人物比例合理;雍正民窑仕女图多着汉装,面容姣好,线条流畅,色彩不及官窑柔和。如下图:【清代雍正粉彩盘仕女图 故宫博物院藏】

④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乾隆时期以珐琅彩西洋人物仕女为主,几乎很少见青花五彩仕女纹饰,乾隆官窑仕女图绘工精细,层次清晰,画法多受西洋文化影响, 立体感较强;从绘画技法上看,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绘仕女图开创了中国彩瓷与西洋油画相结合的先河。仕女的线条画法都是使用没骨法,与过去中国传统画法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洋仕女人物头像深目高鼻、碧眼圆大、金发卷曲,更加细腻入微,形象真实,但它又不是用纯油画绘制技法,它是介于中国传统线条与西洋油画之间的一种特殊布局。珐琅彩仕女图在渲染技法上采用多色,由浅入深,深浅不同颜色天然搭配,画面层次分明清晰,色彩丰富艳丽,具有西洋画面的立体感。从设色上看,乾隆珐琅彩瓷绘仕女图彩料透亮,纹饰清晰,尤其是人物面庞的点染具有西方油画的“浅法画”的立体效果,细腻典雅。珐琅彩的颜色鲜亮浓厚、鲜艳醒目,衣服中用多色阶彩料绘画,色调柔和,层次清晰,主体感强。乾隆民窑仕女图构图繁縟,画面单调,人物造型刻板,有失准确。【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⑤嘉庆官窑仕女图承袭前朝风格,但布局不合理,画法呆板,层次感不强;嘉庆民窑仕女图画工粗糙,线条混乱,色彩浓艳。如下图:【大清嘉庆年制款粉彩描金云头仕女图双耳瓶局部】

⑥道光官窑仕女图构图合理,绘工较为精湛,但色彩艳俗;道光民窑仕女图造型不准,神情呆滞。如下图:【清道光粉彩仕女图腰盘】

⑦同治民窑很少出精品,仕女图头部明显较长,前额高而无头发。如下图:【同治粉彩仕女图笔筒】

⑧光绪民窑仕女图头部较圆,绘工较为精细。如下图:【坦斋款粉彩仕女图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人物比例而言,明朝早期人物比例正常,以白描的手法突显女子鹅蛋脸、樱桃小嘴的清秀雅丽。仕女的眉毛大多为八字眉和远山眉。明朝后期有的仕女身材比例失调,这些仕女形象姿态或行,或坐,神态或者苦闷愁怨,或者若有所思,或眉眼含笑,尤其是她们夸张不准确的身体比例,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趣味。清初仕女纹饰形象高大端庄,中期时候比例缩小,注重人物精细化描摹,比例精准,体态修长,人物形象也逐渐符合民间美女“削肩、尖脸、柳眉、细腰”的标准。

(0)

相关推荐

  • 「收藏物语」3 我爱明清瓷器人物纹饰

    我很庆幸,经历了国内大基建的时代,二十几年的时间,全国各地都在搞基建,挖出了埋藏在城市下方近千年的历史堆积,诸多的瓷器碎片,从一开始玩瓷器,接触到了都是各种瓷片,这也是通过这些,我真实的触摸到那些历史 ...

  • 浅谈明清婴戏纹时代特点

    婴戏纹指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图或耍娃娃,是瓷画人物的传统题材.始见于晚唐长沙窑所绘"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宋元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分别用刻划 ...

  • 浅谈;明清瓷底足演变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 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 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为通常所称&q ...

  • 浅谈明清瓷器底足演变

    洪武时期瓷器底足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 ...

  • 浅谈明清瓷器品种鉴赏

    玲珑瓷与青花.粉彩的大宗相比.与颜色釉的品种繁多相比,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与之并称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其原因恐怕除了它自身的灵通剔透.惹人喜爱外,也因为它与另三者共同涵盖了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常用手法, ...

  • 宋镇豪:浅谈夏商时代的文字与文体

    在夏商代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文字化"符号,经过长期的流通应用与演绎,不仅因需要而产生的"形"的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成为内涵丰富.便习通行的意音文字,还出现了一 ...

  • 历期精选丨 浅谈体验经济时代主题饭店的管理

    一.体验经济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体验经济的概念是由<第三次浪潮>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70年倡导的,距今已有45年历史.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但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述的经济产出类型 ...

  • 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浅谈明清外销瓷

    原创物质文化史2021-03-07 15:27:36 明清时期外销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异域之花",一方面它产自国内,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物: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目的是外销它国,这 ...

  • 浅谈知识付费时代运营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所谓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指在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互联网形态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天地.新的互联网思维将 ...

  • 浅谈明清竹雕的收藏与鉴别,新老竹雕,看后知晓,新手避免吃药

    今天接着讲杂项,思前想后,还是讲一讲竹雕收藏吧,这个类目玩的人不是很多,明清竹雕价格这几年也比较高,但因为玩的人少,有时候也有漏可捡,对新手朋友来说重点依然不是断代,主要还是看新老和雕工. 明代以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