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播出电影《袁隆平》,收视问鼎卫视第一,袁老精神永存

5月22日晚间,湖南卫视在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先行重播了一集《理想照耀中国》,稍后,开始播出了一组对袁隆平先生的悼念内容。在悼念视频内容播放完毕之后,湖南卫视进入到了电影《袁隆平》的播放时间。而电影播放完毕之后,湖南卫视则再次以悼念袁隆平先生的视频内容收尾。

湖南卫视播出的电影《袁隆平》,为2009年完成并且上映的作品,该片由果靖霖主演,在影片的结尾部分,袁隆平老师亲自出镜,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内容。这部电影讲的则是袁隆平老师如何从青年时代开始,便立志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成功的故事。对于很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无疑是对袁隆平精神的一次有效科普。

正是基于对这种科学精神的科普,电影《袁隆平》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湖南卫视进入电影《袁隆平》播出阶段之后,收视率便一路领跑,并且持续保持卫视第一的成绩。而根据酷云实时的数据来看,电影《袁隆平》播出时间段当中,收视率是一直上涨的。显然,在这部电影的播出时间段当中,有大量的观众进入湖南卫视,开启了收看模式。

收视率上的成功,不是商业上的成功,而是观众们对于袁隆平先生的缅怀,和对于袁隆平精神的敬仰。观众们愿意用遥控器的方式选择收看电影《袁隆平》,未尝不是对于这位杂交水稻科学家的最直接的缅怀方式。湖南卫视播出《袁隆平》之前,已经有正规媒体报道,在湖南的街头,开始有市民自发送袁老最后一程。

在电影《袁隆平》当中,也很好地呈现了袁隆平精神的真谛。在该片当中,观众们可以直观看到,袁隆平老师如何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的。当大量的农业专业甚至于国外的科研人员都认为杂交水稻没有研究前景的时候,正是袁隆平先生的这种坚持,最终实现了杂交水稻亩产千斤的理想。科学研究,显然要挨得住寂寞。很多研究,真的是十几年甚至于更长时间,都不出成功。

而影片内容当中,袁隆平老师研究杂交水稻的现实生活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在海南的实验基地当中,袁隆平老师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继续搞科研写材料。甚至于在这部电影的画面当中,可以看到袁隆平老师住的茅草窝棚。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当中,袁隆平老师终于培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高产杂交水稻。

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也传递出了袁隆平老师身上的一份家国情怀。影片内容当中,非常难能可贵的呈现了一次乡下吃饭的桥段。当时,正处于饥荒时期,乡下人根本吃不上饭。而为了保持半袋子稻种子,一位农妇竟然把自己活活饿死了。稻种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已经可见一斑。这个桥段,也更坚定了袁隆平要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

说白了,袁隆平的研究,早已经脱离了个人境界,向更高级的国家境界、民族境界进军了。他要实现的,是让杂交水稻高产,继而才能解决饥荒问题,才能让国人吃饱饭,甚至于让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饭、吃饱饭。这种精神,早已经超越了个人,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向上的精神。科学的目的,不是作恶,而是袁隆平式的为善。

所以,在电影《袁隆平》当中,当杂交水稻终于培育成功之后,当地的一位农民配角,直接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袁隆平的敬意。这也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情感传递方式了。而此刻的袁隆平,早已忘记自己,只剩下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事业要实现的全人类解决饥荒问题的梦想。诚如影片当中所言,这是中国自四大发明之后,对世界的又一次贡献。

对于袁隆平先生的最好哀悼,就是接棒袁隆平精神,不让这种学术精神暗淡下去。相反,诚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我们普通观众,也照样可以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坚持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本职行业当中,能够精益求精,能够实事求是,能够坚持创新等等,都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文/马庆云)

(0)

相关推荐

  • 袁爷爷,我会记得好好吃饭!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 特写:殡仪馆外的送别

    "这是殡仪馆有史以来自发前来悼念逝者人数最多的一次." 22日晚11时许,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下称"殡仪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社记者,当日下午4时许就陆续有民 ...

  • 当年挨饿的故事,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快乐大本营》临时停播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袁隆平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人们.袁爷爷一路走好.乐了冷知识温馨提示:本文约1100字 ...

  • 雨中夹道送别!“袁爷爷,一路走好”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2日下午,央视新闻推出特别直播 同千万网友一起,送别袁隆平院士 袁老最后 ...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人 ...

  • 今天,有人特别摆上水稻告慰袁老。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还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最后再看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

  • 缅怀!送别袁老……

    02:29 02:29 03:30 / 03:3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 ...

  • 袁隆平的三子,子承父业,34岁拿博士学位,妻子也是杂交水稻专家

    袁隆平,一个响彻中国的伟大名字,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更是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必须说袁隆平确实是实至名归. 在中国民间,袁隆平甚至被 ...

  • 袁隆平离开的第一天:14亿被喂饱的中国人,都在“好好吃饭”……

    霍金去世了,但我不懂宇宙: 金庸去世了,但我不看武侠: 可是我知道,再笨的人,也要吃饭.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袁老还是走了.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qu ...

  • 往后余生,为了他也要好好吃饭

    福桃九分饱 同名微信公众号:futaojiufenbao.11分钟前 公元2021年5月22日,北京时间13点07分,传说中永无饥饿的彼岸,迎来了一位操着湖南口音的老人. 他刚刚结束向人间播撒幸福的天 ...

  • 邓则回忆丈夫袁隆平:50块钱的婚礼,也能幸福一辈子

    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邓则是陪伴袁隆平一生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工作搭档.当年两人的 ...

  • 从一粒种子到一颗芯片(峥嵘岁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李承夏 何亮 一粒小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从一粒种子到一颗芯片,长沙科技创新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

  • 双星陨落!这些热搜看哭了

    一日痛别,双星陨落. 5月22日,中国在同一天失去了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3时02分,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前后相隔仅五分钟. 22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