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焦虑,孩子怎么会快乐?

今天问大家了一个问题:你对孩子将来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

我看到了很多家长的回答:健康,快乐,活成她喜欢的样子,有责任,有能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无疑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生活的好,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可现实并不如想象,我们说出来的往往忤逆我们正在做的。就在大家回答我的过程中,也不断有人在问我一些问题,例如开学了,孩子收不回来心怎么办?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孩子不学怎么办?孩子特别好动怎么办?

这些孩子不过都是在3-5岁,家长却有了很多很多的怎么办。

这些怎么办,不属于孩子,是家长的内心焦虑。

而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是吸收性心智,也就是说家长的焦虑孩子同样能感受到,并且会吸收进去,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焦虑。

我相信每个家长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在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不真正了解孩子内心变化的初衷,不管多好,对孩子大多都是有害无益的。

就像我听到家长的回答,给4岁的孩子报英语班是为了应付将来的考试;不去管孩子有没有兴趣,也不管有没有这样的学习环境,反正不能让孩子将来考试落后他人。这样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如果孩子从开始学,就不是自己的热爱,而是为了应付,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呢,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应付呢?

卢梭说:玩是孩子的天性。

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你让她开学懂得收心?

我们大人国庆七天假,还需要上班几天来调整兴奋感呢,而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还没开学时,就不想好吃的,好玩的了,而是想着马上要开学了,我得好好学习,让老师喜欢,妈妈不操心。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更多的时间的,拜托家长们,就别强迫一个孩子了,这样太残忍了。

还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问题问的频率真的特别高。

其实我蛮想问一下家长,让你拿一本书来读,你能坚持多久?

看吧,在这个全民手机的时代,我们大人都没有什么注意力,还苛求一个孩子,苛求孩子也没关系,关键苛求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这根本就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

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几分钟的注意力。

3-4岁的孩子注意力就5分钟左右;7岁孩子注意力是10-15分钟左右;11岁孩子注意力也就25分钟左右;只要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才可以到30分钟左右。

而你要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上课规规矩矩不要动,哎哟,他们本来就适合满教室的跑来跑去。

别让自己的孩子那么早就成为“乖孩子“,这不是优点,是在摧残孩子,是在迫害他们的天性。

这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家长的焦虑,家长的从众心理。

很少有家长会独立思考,怎样是适合孩子的,怎样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

一是他们不思考,二是没有思考的能力。

因为思考也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不断观察的基础上的,现在很多家长更多的想走一种快捷之路。

像他们问的怎样能让孩子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可作为家长你的时间管理都一团糟糕,每天一下班就葛优躺沙发的玩手机打游戏,而不是带着孩子真正的合理配置时间,只是在关键时期,想搭上快捷之路,直接把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

我只想说,妄想!

还有现在满大街的兴趣班,辅导班,特长班。。。

别的孩子都在报班,我的孩子如果不报班,那不就是落后了么?

大众心理学提到:群众的智慧是愚昧的。

当你周围的环境都在逼着孩子上各种班时,几乎没有多少父母是清醒的,他们根本不会认识到,课本的知识只是孩子教育当中的一少部分,而对孩子性格,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的开发和培养这些才是重要的。

可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是怎样的模式,我的孩子应该学音乐和舞蹈这样长大有气质;孩子肯定得有一样特长,于是看周围人报什么就报什么。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通过不断尝试不断体验发掘的,而不是说今天你给她报了乐器,她的兴趣就是乐器了。有些兴趣爱好通过长期的训练,确实可以有个样子;但有些兴趣爱好是需要天赋的。否则只会让孩子更排斥,更逆反。你投入金钱和时间,孩子学不成总觉得又可惜又遗憾,然后不断的去强迫孩子,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矛盾重重,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我们常常说,育儿即育己。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就成为什么样的。改变孩子,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如何缓解家长焦虑的方法,个人觉得非常实用。

他们不能忍受孩子浪费时间,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过分重视,私下四处搜罗补习班信息等。常常压得自己和孩子都喘不过气来。为什么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会这么普遍?应该怎样才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把这里面的”孩子“,换成”自己“就可以了。

“不能忍受自己浪费时间,对待自己的工作业绩过分重视,私下四处搜罗各种培训班充电等信息。”

保证就不再有“教育焦虑”了,而会有“事业焦虑”或者“工作焦虑”,我觉得这是好事

再就是每个家长必须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样子,很多孩子的问题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路途,他们需要这些问题去学习去成长,而不是直接跳过去。

了解每个阶段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

例如,3岁的孩子画画能画点点线线圈圈就很好了,而有的家长偏偏让孩子画狗狗画猫猫,孩子画的不好,就觉得孩子是不是有问题。而孩子拿起笔,不管是画圈圈还是点点,我们看起来就是几个点几条线,而孩子想描述的可能是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还有孩子会出现说谎顶嘴的情况,家长就会说这可怎么办?他要是长大也说谎可了得;孩子跟家长的想法不一样了,就说孩子叛逆了。

难道一辈子听妈妈的话,就是好宝宝了么。。。

家长的焦虑,全部出自家长的身上,跟孩子无关。

我相信一个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对自己有要求的家长,她不会因为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某个情况,就愤怒,心慌,焦虑,无所适从;相反她有更多的包容心,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她慢慢的成长。

所以呀,你怎么焦虑,孩子怎么能快乐呢?

试着改变你的生活节奏,把专注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你的孩子她会通过你,找到她热爱的事情,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每一个活精彩的家长,她的孩子都不会差。

你焦虑了吗?

投个票吧!

(0)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待淘气的孩子

    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形成,兴趣爱好的逐渐广泛,模仿力增强,探求尝试活动越来越多,以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这是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由于认知能力不高,自我制约力不强,往 ...

  • 孩子学习焦虑,父母如何化解

    在期末考试这段时间里,总会有很多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尤其是那些成绩好的孩子. 刚考完第一门语文,就有学生跑到办公室找老师哭诉:"哎,语文考砸了,我明明做到过这个选择题,怎么一粗心选错了 ...

  • 一位妈妈的反思:给娃报了那么多班,其实只是因为被焦虑传染了

    如今,"焦虑"已经是很多父母共同的感受.环顾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身为父母,怎能不为孩子的明天考虑?然而,当比较逐渐升级,心态也随之失衡,不但父母自身因焦虑而备感煎熬,就连稚嫩的孩子也 ...

  • 开心一笑:我笑不出来,孩子的自由去了哪里?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开心一笑:我笑不出来,孩子的自由去了哪里?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我看到这个笑话时,我真的没有笑出来.这是笑话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啊!是不是真的对号入座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本该做一路降妖的开路先锋的爸 ...

  • 不焦虑孩子的成绩和未来,所以他能从沉迷游戏到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知道应该努力学习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初三开始到高二下学期之前,沉迷于游戏玩了两年半的孩子,终于知道面对未来的高考,应该去争取一下. 前几天,孩子下晚自 ...

  • 潘书朋:经典语录——教师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691. 目前教师不读书已经是一个教育的顽疾,很多老师以时间紧.工作忙为借口拒绝读书,岂不知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停止了专业发展成长的步伐,常年累月只是在抱着几本教科书,一直在重复着弹奏着那几句老曲谱,如 ...

  • 潘书朋:经典语录——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物理

    681. 为何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孩子最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就在于不同的家庭教育的结果. 682. 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教育问题,今天通过梳理总结家长反馈的情况,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其实每个 ...

  • (原创)教育随笔:孩子唯一的快乐就是考试分数吗?

    伴随着期末考试和阅卷的结束,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也就画上了句号.目前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不得以考试分数给学生和教师排名.可是看看我们目前的教育,学生的考试分 ...

  • 潘书朋:经典语录——感悟孩子们的快乐

    71.面对着越来越恶化的教育环境,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躲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和学生在一起,享受童真,感悟孩子们的快乐,让所有的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上都快乐起来,这是自己将为之不断奋斗的动力所在! (20 ...

  • (原创)教育时评:“真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日前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我们国家从1949年到现在,语文学的教育始终处于各种各样争论.学派流派当中,到现在为止有几十种流派.比如一些老师认为诗重要,就提出诗意的语文,要把语文讲得像诗一样:有的老 ...

  • 与其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如“陪孩子一起长大”

    "我的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他小时候一直到幼儿园大班,都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直到上小学前上了一次暑托班,才让我焦虑了起来."编剧刘觅滢说,于是她决定和伙伴们把"幼升小&qu ...

  • 妻子焦虑孩子教育,丈夫崩溃当众痛哭

    新闻回顾: 因为妻子太焦虑孩子教育.给一年级的孩子报了十几个班,一家人忙得没时间吃饭,丈夫晚上想看电视,妻子都让他出去看去.于是,丈夫怄气抱着大电视到马路上看,最终当众崩溃.抱头痛哭. 网友看法: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