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把自己比作周公?

公元208年,曹操兵临赤壁欲击败孙刘联军,统一华夏,已到暮年的他站在船头看向远方时,万千愁绪浮上心头不肯散去,曹操索性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方后他大笑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垂垂老矣的曹操,渴慕能得到天下有志之士的相助帮他统一天下,求而不得的他只得将这向往四方之心,尽藏于这一杯美酒中饮于腹中。

月色沉寂散落在江面上,远处传来的声声鸦雀鸣叫,打破了眼前的宁静,一切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暗潮涌动,只需细微的声音,轻易就能将眼前的平静彻底敲碎,归为尘埃。对酒当歌的曹操,醉意上眉梢,诗情上心头。

忽想起故人离去,沉痛至今无法释怀,又想起今日的战时变化,昔日与友人并肩作战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转眼又化为虚无,而现在呢,早无故人作伴,更无可用之才。那么,只凭他一人的谋略,想要平定战乱,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就有些勉强了。

于是,渴求天下有志之士,寻求能够和他一同实现山河统一的文人武士,他在寻找一位,乃至更多的人才,建立一个自己的智慧库,需要更多人为这份事业出谋划策。那么,曹操求贤若渴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成天辗转难眠,日日夜夜都在思索,心中的忧思已经成了执念,源源不断道“我心心念念的人才啊,你什么时候能够来到我身边?我一定会对你好,你的愿望孤一次满足……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远道而来的一位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野,驾车前来看望年老的孤,只要你们愿意光临寒舍,孤愿意为你们奏鼓吹笙,用最高规格宴请你们的到来。”

再看曹操现状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位霸气难掩的领兵人,本该众星捧月,只可惜自己身边寥寥无几可用之人。曹操有足够自信和底气,比作明月,他手握兵权,戎马一生,无论是战场上还是朝堂之上都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他的希望是在有生之年看家国统一,看百姓安居乐业,而这一切,仅仅凭他一人是难以顺利完成的。

于是,他再次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实,这里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不谋而合,也是曹操在号召天下人才: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徘徊,快来加入曹氏集团,大家一起完成统一大业,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史册留名也不是不可以。

而曹操盼求得能人贤臣的决心,并非是暂时存在,而是坚决肯定地等待他们的到来,因为他是相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他也决心一直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最终都会”天下归心“。

随着连年征战,兵权,政权,进一步的被曹操握在手中,并且不断壮大,直至最后,无法压制,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可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曹操在这首“招聘“诗里,我体会到的情感更多的是他所讲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寻求同道中人,完成理想的交接。人的寿命有限,不仅仅是由上天决定,结实更多的能人,接收更多的智慧,是我们活着的人必须做的,只有这样,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能交给我们的接班人,子子孙孙,生生不息,直至完成。

而放至今日,各个领域的人才稀缺,仍然不容忽视,我们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缺的是高质量人才,很多人都想要赚快钱,越来越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专注研究研发。而随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渐渐离世,更让很多见证历史性的一刻刻的人们悲痛不已,一是为他们的离开感到惋惜与不舍;二是,感到不安,担心后继无人,因为一位位极其信赖的人物离开,心中的不舍和空荡,一时是难以填补的。

但其实,他们早已经留下种子,他们的一生知识的结晶,他们一生捍卫的科学,他们至死不渝追寻的真理,他们坚持不舍的精神,还有他们的学生,以及他们学生的学生,还有千千万受他们影响正在准备着,或已经准备好的人,“我们先上,后面跟上!“继往开来,不可断绝,你我皆是照亮前路的火,发光,发热……

现在,我们不再像曹操那样求贤无门。当时乱世,连活着都是问题更不要提什么圣贤书,况且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条件有限,这也就不难理解曹操求贤若渴,那种焦急的心情,因为有限所以人才更是稀缺,越是少越是珍贵。

而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在国家法律,政策鼓励中,在家庭的支持下,我们会跟随个人志向,学习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个人能力,提高素养,这不仅仅是为促进个人发展,打好基础,也是为社会的进步,积累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后方的稳定,整个社会的学习风气,前人的知识财富,后人的勤奋学习,还有公平公正的选拨制度……这些都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养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已经播种,等来年秋风起,就是收获果实之际,

稻花香里说丰年,又一生命被拯救。总会念起两位老人,但为君故,悲痛至今,眼含泪花,幸福并感激着。

各司其职,继续完成他们和我们共同的事业,我知道,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有的人已经在路上,而有的人跟随他们的步伐,终将坚定信念,然后,前进……

作者/筠安嘉森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