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固涩养阴之解暑佳品!

今天,口含“话梅”的年轻人,赞其酸甜可口;盛夏酷暑,口饮“酸梅汤”的百姓,称其酸甜解渴。曾望梅止渴的曹孟德对青梅又是别有情怀,而在中药五味之中,最酸莫过于乌梅。
《神农本草经》曰: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本草新编》有云:乌梅味酸,气平,可升可降,阳也,无毒。收敛肝气,固涩大肠,止血痢,安虫痛。乃止脱之药,备之以敛滑脱可也。
《本草纲目》言:“敛肺涩肠,止久咳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乌梅的药理作用:
敛肺止咳: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干咳。
涩肠止泻:治疗脾气虚弱、久泻久痢。
生津止渴:适用于虚热引起的消渴、热病伤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疗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乌梅的配伍:
凡肺虚久咳痰少者,可与罂粟壳、五味子、人参等配伍;
凡大便下血乾,可与棉花、杭饼炭配伍;
凡胃虚吐逆者,可与太子参、石斛、半夏、大枣配伍,以和胃止呕;
凡蛔虫上窜胆道,腹痛难忍,呕吐厥逆者,可与细辛、干姜、黄连、川椒等同用。
乌梅酸涩,功善收敛,上能敛肺气,下能涩大肠,入胃又能生津、安蛔。凡久咳、久泻、蛔虫腹痛及内热消渴等症,均为常用。
注意使用:乌梅酸涩收敛,故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消暑佳品:酸梅汤
酸酸甜甜、消食合中的酸梅汤恐怕是北方小朋友最有记忆的夏天饮料了,每逢入夏,明媚阳光伴着暑气扑面而来,经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浑身乏力,一碗酸梅汤,清凉整个夏天,
乌梅是酸梅汤的主料,在这里,除了止渴,更重要是收敛元气还有加洛神花和薄荷叶的,更酸,生津、疏散风热的效果会更好。
酸味入肝胆,能平肝火,补肝血、促进胆汁分泌,所以,孕妇普遍爱吃酸,因为肝血是胎儿生长必须。酸还能除心烦,如果你手脚心发热,心烦热,可能是心阴虚,酸味可以帮你除烦安神。
酸梅汤是酸甘化阴,酸酸甜甜的东西,都是能滋阴的。可以预防火气上头,肝火上逆的情况。
所以,酸梅汤适合容易口干的人,易口干大多是因为虚火上炎,津液不足;酸能敛虚火,化津液。
 自制酸梅汤 
主料:熏乌梅(40克)、玫瑰七八朵、陈皮5g、甘 草(5克)、山楂(25克)
辅料:冰糖120g(依个人口味适量增减)、饮用水2L、桂花(2克)
制作方法
1.将乌梅、陈皮、甘草、山楂用清水洗干净。
2.装入茶包或棉布袋,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浸泡半小时。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1小时。
4.加入冰糖。同时将玫瑰花放入另一茶包或棉布袋放入锅中,闷煮2分钟。
5.关火,放凉或者冰镇,喝时撒上桂花。
熬制秘诀
1、酸梅汤的熬制其实就是中药的熬制过程,第一次熬制完成后,再添加水进行第二次熬制,才能将材料中的物质充分熬制出来,而且味道依旧酸爽。
2、玫瑰花最后放,桂花千万不能熬,不然香味就没了。
温馨提示
1、乌梅酸度很高,煮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铁锅,可以用高压锅或者砂锅。熬好的酸梅汤也要倒入玻璃器皿或者陶瓷器皿中盛放。
2、在常温下,酸梅汤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就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如果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
3、过度引用乌梅饮,易腹泻。尤其是小朋友,不宜过量饮用,不利于肠胃健康。
4、湿气重,舌头伸出来苔都是厚腻的朋友,不要喝酸梅汤了。因为乌梅收敛,又生津液,舌苔腻的人原本体内湿浊就重,再喝乌梅生津,会湿上加湿。
5、容易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的人也不要喝。正有外感在身的人也不要喝,以免收敛过度,把病邪关在了体内。
6、女性月经期间和分娩前后要慎重食用。
(0)

相关推荐

  •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乌梅味酸,从四气五味来讲,酸是收敛之气,故能敛肺止咳,可用于肺虚久咳.酸主收敛,其收敛之性可用于止泻,且另一方面酸性还可以生发,所以,酸味既能收敛又能生发,收敛中带有生发之气,能酸柔养津,故能涩肠止泻 ...

  • “酸味”本义应为“曲直作酸”

    曲者收之义直者散之义 时间:2016-01-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吴文博河北石家庄市中医院 酸味为药性五味之一,<本经>把酸味放在了五味之首,曰:"药有酸.咸.甘.苦. ...

  • 《本草精荟》:涩肠生津:乌梅的功效与应用

    乌梅为蔷薇科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干燥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五月立夏节前后采收,低温焙至果肉呈黄褐色,呈皱皮,再闷至黑色,即成.常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一.乌梅的功效: 乌梅味酸 ...

  • 马老师养阴固涩治疗功血验案一则

    初诊:2014年3月5日.谢某某,21岁,未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5天"就诊. 平素月经规律,13岁初潮,周期30~35天,经期7天,经量中,色暗红,有血块,有痛经,无乳胀,带下 ...

  • 固涩剂大全固表止汗剂

    固表止汗剂---玉屏风颗粒.五加参归芪精.屏风生脉胶囊.牡蛎散--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证 敛肺止咳剂---固本咳喘片.九仙散--用于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 涩肠固脱剂---固肠止泻丸.固本益肠 ...

  • 固涩剂大全

    固表止汗剂---玉屏风颗粒.五加参归芪精.屏风生脉胶囊.牡蛎散--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证 敛肺止咳剂---固本咳喘片.九仙散--用于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 涩肠固脱剂---固肠止泻丸.固本益肠 ...

  • 肾气不固,结束快,遗泄频,中医帮你固涩恢复

    "大夫,救救我,我现在遗泄特别频繁,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几天都遗,那事时间也短了很多,现在整天感觉自己虚,还总是出虚汗,在媳妇面前一点都抬不起头"我让他不要急,先说说他的情况. 这位患 ...

  • 固涩剂

    十一.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1.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各30g白术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寒. 牡蛎散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各30g 功用:固表敛汗. 主治:诸虚不足. ...

  • 《本草精荟》:收敛固涩:五倍子的功效与应用

    五倍子为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或同属青麸杨上的虫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四川为主产地.秋季摘下虫瘿,煮死内中寄生虫,干燥.用时敲开,除去杂质,生用. 一.五倍子的功效: 五倍子味酸.涩,寒.归肺.大肠 ...

  • 【经方赏析——宁神固涩】【来源】《中医杂...

    [经方赏析--宁神固涩] [来源]<中医杂志> [组成]五倍子,茯苓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或为丸为散均可.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宁神固涩. [方解]用茯苓之开 ...

  • 遗泄频繁、时间短——一方固涩肾精

    遗泄频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消伐太过,手游过度,大补过度.因此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固涩肾精,滋补肝肾. 药组:人参.当归.熟地黄.海龙.枸杞子.山茱萸.炒杜仲.菟丝子.蜈蚣. 功效:填精养血,滋补 ...

  • 益气养心,健脾固涩。主治心脾气虚

    [处方]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健脾固涩.主治心脾气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