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嫚”是山东方言的固有词汇,与德语发音相似是个巧合 2024-06-09 08:35:30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嫚”一词源自德语音译的说法在青岛广为流传,几乎以假乱真。这一说法之所以颇有支持者,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岛话中的确有一小部分词汇与德语有关,如“古力盖”(井盖)等;第二,大嫚与德语的Damen(女士),在发言和含义上都有相似之处,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然而,与“古力盖”这种明显带有外来语特征的词汇不同,“嫚”这个字在山东方言中使用已久,不仅青岛有之,其余市县亦常见此称。因此,将“大嫚”列为外来语音译,很多人颇感怀疑,笔者也持否定观点。 但怀疑归怀疑,想否定这个观点,就需要有证据。可惜的是,此前虽然在民国版《掖县志》(《四续掖县志》)当中查到掖县方言中的“嫚子”,但一来该志成书时间是在青岛开埠之后,二者书中只笼统提到“嫚子”(原文曰: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而没有直接提到“大嫚”。故以此作为论据,还是弱了一些。德人强占胶州湾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按照常理推断,倘若能找到在此之前山东方言就使用“大嫚”一词的记载,自然就可以证明“大嫚”为本土固有词汇,而非德语音译了。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查阅,笔者终于找到了一份这样的文献。这份文献保存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是清嘉庆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山东巡抚祖之望上报给朝廷的一份奏折,题为审理昌邑县案犯于即良因疯殴伤大嫚身死依律拟绞监候等请旨事。虽然奏折的具体内容暂时没有查阅,但通过题目就能知道,当时昌邑县有位“大嫚”不幸被人殴伤致死。这件事的本身令人感到悲伤叹惋,然而其史料价值却也显而易见。从嘉庆七年(1802年)这个时间以及昌邑县这个地点不难推断出,“大嫚”这个词早在青岛开埠之前(记载早了将近一百年)就已在山东方言中使用,“源自德语”、“从青岛扩展至山东各地”这些说法,其实都是讹传。严格说起来,“大嫚”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的含义有两层:一层含义是泛指年轻女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的“大女儿”(长女)。这实际上就是《四续掖县志》中说的:“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普通人家之女儿,很少正式起名,常见的称呼方式就是按照“大嫚”、“二嫚”、“三嫚”、“小嫚”的方式排序。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文献中,不仅能查到昌邑县的大嫚,也能查到乾隆、嘉庆时期掖县的“刘二嫚”、“綦三嫚”和“史小嫚”。实际上,“小嫚”这个词在之前也常被用作质疑“大嫚源自德语”的论据。“小嫚”的论据虽然不充分,但也让“大嫚源自德语”的支持者难以自圆其说。综合来看,山东方言中的“大嫚”与德语中的“Damen”发音含义相似,应该只是一个巧合(类似的还有“石头”与英文的stone)。有可能是近代的翻译家追求“信达雅”之原则,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当然了,“Daman”译作“大嫚”,可算“信达”,而难称“雅”。嫚,毕竟是一个俗语称呼,因此这更像是“入乡随俗”的翻译吧。 赞 (0) 相关推荐 欧洲有那么多语言,它们就像是我们的方言吗? 这是一个,我们想写很久的选题. 当本公众号开始严肃讨论如何学习某一门欧洲语言的时候,下面必然会有一系列的读者留言认为:欧洲的那么多种语言,不过都是中国的方言而已,没什么稀奇的. 在我们的的系列文章中, ... 5月4日,在山东潍坊昌邑的一块农田旁的槐... 5月4日,在山东潍坊昌邑的一块农田旁的槐树上,一对小鸟正在忙碌的筑巢.虽然我不是专业拍鸟,平时也基本没拍过鸟,因为鸟巢的独特造型,深深吸引了孤陋寡闻的我,于是就远远的观察拍摄了足足两个小时. 原来,这 ... 英语的起源与变化 英语的起源与变化 深圳大学成教学院英语专业教案之一 英语是当前世界上通行最广的语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口约有2.5亿.此外,把英语作为外国语 ... 山东第一美女居然在昌邑,快看看她是谁! 万万没想到,山东第一美女竟然在昌邑..... 1578.7平方公里是她的外衣, 绿博园是她衣服上最耀眼的点缀, 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她的青丝, 白塔烈士祠是她脖颈的项链, 色彩斑斓. 白天她是活泼的精灵 ... 魏桥再次启动千亿大搬迁,山东企业何去何从... 魏桥再次启动千亿大搬迁,山东企业何去何从? 继去年魏桥搬迁云南文山230万吨电解铝产能,打造文山千亿电铝产业基地一期投产后.魏桥红河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20亿,可以想见,红河魏桥搬迁产能和投资 ... 近六年高考英语,5大类词性转换详解 核心词汇转换汇总! 词性转换在高考英语中极其重要,特别是在语篇填空题,几乎每年都有1-3个空都是要对括号给出的单词进行词性的转换.分析句子结构并确定所填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是解答词性转换题的关键所在.句子成分与词性的关系 ... 叠纸技巧大揭秘!#山东 #国学 #河南 #江苏 #广东 #安徽 #湖北 #陕西 #书法 #行书 #家... 叠纸技巧大揭秘!#山东 #国学 #河南 #江苏 #广东 #安徽 #湖北 #陕西 #书法 #行书 #家... 一季度产销200%,实力大爆发!山东跃进全面升级迎战丰县展 倒计时开始! [山东跃进]诚邀您参加 4月17日-19日 2021第十二届中国·丰县电动车展览会 TA55展位 世界三轮看中国,中国三轮看丰县!进入4月份,丰县展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各大品牌也纷纷摩拳 ... 大航海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升学小贴士:专升本阅读理解攻略 大航海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升学小贴士:专升本阅读理解攻略 唐志平【搜集整理】:我是一个大懒货(方言顺口溜)/伢子妹子笑断裤袋莫问我! 我是一个大懒货 (方言顺口溜) 唐志平 搜集整理 喜呵呵,笑呵呵, 我是一个大懒货. 如今虽然四十多, 冇哪个帮我把媒做, 至今还是个"黄花货". 那天我出外把艺学(读" ... 全国文物大battle!山东绝不会输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近日,三星堆文物可谓是"出土"又"出圈",一场名为"全国文物大battle"的互联网"大战" ... 黄渤方言名场面,现场山东方言读诗朗诵,把鲁豫逗得笑出鹅叫声 黄渤方言名场面,现场山东方言读诗朗诵,把鲁豫逗得笑出鹅叫声 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讲山东方言的“阿sir”?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熊掌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喜欢香港老电影的读者一定会记得演员麦嘉的 ...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嫚”一词源自德语音译的说法在青岛广为流传,几乎以假乱真。这一说法之所以颇有支持者,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岛话中的确有一小部分词汇与德语有关,如“古力盖”(井盖)等;第二,大嫚与德语的Damen(女士),在发言和含义上都有相似之处,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然而,与“古力盖”这种明显带有外来语特征的词汇不同,“嫚”这个字在山东方言中使用已久,不仅青岛有之,其余市县亦常见此称。因此,将“大嫚”列为外来语音译,很多人颇感怀疑,笔者也持否定观点。 但怀疑归怀疑,想否定这个观点,就需要有证据。可惜的是,此前虽然在民国版《掖县志》(《四续掖县志》)当中查到掖县方言中的“嫚子”,但一来该志成书时间是在青岛开埠之后,二者书中只笼统提到“嫚子”(原文曰: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而没有直接提到“大嫚”。故以此作为论据,还是弱了一些。德人强占胶州湾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按照常理推断,倘若能找到在此之前山东方言就使用“大嫚”一词的记载,自然就可以证明“大嫚”为本土固有词汇,而非德语音译了。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查阅,笔者终于找到了一份这样的文献。这份文献保存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是清嘉庆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山东巡抚祖之望上报给朝廷的一份奏折,题为审理昌邑县案犯于即良因疯殴伤大嫚身死依律拟绞监候等请旨事。虽然奏折的具体内容暂时没有查阅,但通过题目就能知道,当时昌邑县有位“大嫚”不幸被人殴伤致死。这件事的本身令人感到悲伤叹惋,然而其史料价值却也显而易见。从嘉庆七年(1802年)这个时间以及昌邑县这个地点不难推断出,“大嫚”这个词早在青岛开埠之前(记载早了将近一百年)就已在山东方言中使用,“源自德语”、“从青岛扩展至山东各地”这些说法,其实都是讹传。严格说起来,“大嫚”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的含义有两层:一层含义是泛指年轻女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的“大女儿”(长女)。这实际上就是《四续掖县志》中说的:“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普通人家之女儿,很少正式起名,常见的称呼方式就是按照“大嫚”、“二嫚”、“三嫚”、“小嫚”的方式排序。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文献中,不仅能查到昌邑县的大嫚,也能查到乾隆、嘉庆时期掖县的“刘二嫚”、“綦三嫚”和“史小嫚”。实际上,“小嫚”这个词在之前也常被用作质疑“大嫚源自德语”的论据。“小嫚”的论据虽然不充分,但也让“大嫚源自德语”的支持者难以自圆其说。综合来看,山东方言中的“大嫚”与德语中的“Damen”发音含义相似,应该只是一个巧合(类似的还有“石头”与英文的stone)。有可能是近代的翻译家追求“信达雅”之原则,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当然了,“Daman”译作“大嫚”,可算“信达”,而难称“雅”。嫚,毕竟是一个俗语称呼,因此这更像是“入乡随俗”的翻译吧。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嫚”一词源自德语音译的说法在青岛广为流传,几乎以假乱真。这一说法之所以颇有支持者,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岛话中的确有一小部分词汇与德语有关,如“古力盖”(井盖)等;第二,大嫚与德语的Damen(女士),在发言和含义上都有相似之处,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然而,与“古力盖”这种明显带有外来语特征的词汇不同,“嫚”这个字在山东方言中使用已久,不仅青岛有之,其余市县亦常见此称。因此,将“大嫚”列为外来语音译,很多人颇感怀疑,笔者也持否定观点。 但怀疑归怀疑,想否定这个观点,就需要有证据。可惜的是,此前虽然在民国版《掖县志》(《四续掖县志》)当中查到掖县方言中的“嫚子”,但一来该志成书时间是在青岛开埠之后,二者书中只笼统提到“嫚子”(原文曰: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而没有直接提到“大嫚”。故以此作为论据,还是弱了一些。德人强占胶州湾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按照常理推断,倘若能找到在此之前山东方言就使用“大嫚”一词的记载,自然就可以证明“大嫚”为本土固有词汇,而非德语音译了。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查阅,笔者终于找到了一份这样的文献。这份文献保存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是清嘉庆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山东巡抚祖之望上报给朝廷的一份奏折,题为审理昌邑县案犯于即良因疯殴伤大嫚身死依律拟绞监候等请旨事。虽然奏折的具体内容暂时没有查阅,但通过题目就能知道,当时昌邑县有位“大嫚”不幸被人殴伤致死。这件事的本身令人感到悲伤叹惋,然而其史料价值却也显而易见。从嘉庆七年(1802年)这个时间以及昌邑县这个地点不难推断出,“大嫚”这个词早在青岛开埠之前(记载早了将近一百年)就已在山东方言中使用,“源自德语”、“从青岛扩展至山东各地”这些说法,其实都是讹传。严格说起来,“大嫚”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的含义有两层:一层含义是泛指年轻女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的“大女儿”(长女)。这实际上就是《四续掖县志》中说的:“俗以嫚子代表小女或名焉。”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普通人家之女儿,很少正式起名,常见的称呼方式就是按照“大嫚”、“二嫚”、“三嫚”、“小嫚”的方式排序。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文献中,不仅能查到昌邑县的大嫚,也能查到乾隆、嘉庆时期掖县的“刘二嫚”、“綦三嫚”和“史小嫚”。实际上,“小嫚”这个词在之前也常被用作质疑“大嫚源自德语”的论据。“小嫚”的论据虽然不充分,但也让“大嫚源自德语”的支持者难以自圆其说。综合来看,山东方言中的“大嫚”与德语中的“Damen”发音含义相似,应该只是一个巧合(类似的还有“石头”与英文的stone)。有可能是近代的翻译家追求“信达雅”之原则,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当然了,“Daman”译作“大嫚”,可算“信达”,而难称“雅”。嫚,毕竟是一个俗语称呼,因此这更像是“入乡随俗”的翻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