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然而不经意的墨色,被比董源更早的五代宗匠荆浩(858-约923)谓为“隐迹立形”,即:尽力隐去刻意的笔迹,追求浑然天成的意境。很难相信,在水墨山水尚现不久的五代,画师已然拥有如此高超的墨法,足以描绘出宛如幻境的画面,犹如阿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诗歌——虚幻迷离、变化莫测,将观者引入迷思。3.「归隐」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画作古雅神秘的主题。作为流传千年的古老杰作,《溪岸图》曾有过许多名字,“溪岸”这个词,是上世纪70年代谢稚柳先生依据画中场景定下的。事实上,它真正的主题源于水阁中怡然眺望的高士——这是一幅“溪山高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