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心宽似海,福气自来

余生,做一个心宽似海,少言少语的人,那么福气就会源源不断。

中国作为源远流长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和而不同。但是如何做到中庸,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却是许多人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中庸即是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保持着客观中立的观点为人处世。

和而不同是指各具特点的任何事物,和谐相处却又保持各自的个性特点。

想要做到为人中立客观,又保持着自身的个性,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一个心宽似海,少言少语的人。

心宽似海,则能接纳外界不同的声音,能吸收他人的不一样的观点。

少言少语,则能多听取他人的言论和看法,获得一件事的更多的看法,从而让自己更全面地了解事情,保持中正平和。

其实,做到心宽似海,少言少语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白每个人的观点不过是自己的主观看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把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人们主观的意识之间的关系描述为:“主观意识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客观存在的事实,映射到人的脑海里,都会被人脑进行一定的主动加工。

这就造成了,不一样的认知水平,或者不一样的认识角度,会对同一件事产生不一样的认识。

比如夜空中的满天星辰,对艺术家来说,这是美丽的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若是从气象学家来看,这意味着万里无云,明天会有好天气,但是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却是一次极佳的观测光年之外星系的机会。

每一件事都有许多个不同的角度,人们根本不可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看问题。

再退一步讲,即使统一了角度,也会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知识水平不一样,理解的事情也会是千差万别。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分不出对错来,不过是角度不一样,结果不一样罢了。

明白了这一点后,面对诸多不同的看法,自然能够轻松地接受了,也就做到了心宽似海。

二、一个人一旦认定了一种想法之后,就会很难再发生改变

就像是养成了习惯一样,人们的想法总是会被先入为主的观点所影响,哪怕之前的观点是片面的,而且就算自己心中明白,除非是自己下定决心去改变。

否则之前的已经成型的想法是很难被推翻的,所以我们总会强调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

既然成型的想法改变那么困难,索性看开一点,不去强求自己或者他人观点的改变,也不必去费尽口舌想要说服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与其做这些徒劳无益的事,倒不如和不同看法的人多交流一些,思想上产生一些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头脑风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火花,这就是和而不同。

其实,和而不同才是推动思想更好发展的动力。就像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相蜂拥而起,思想间的不停碰撞,才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们愿意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们愿意去理解不同的角度,但是当和对方的争辩,变得苍白无力时,变得只想让对方对自己服气时,这样的交流反倒是多余的了。

当我们只剩下了无效的沟通交流之后,倒不如多一些沉默,少言少语,才是平息争论,摆脱争论的最好方法。

心宽似海,少言少语,也绝不是一夜之间就学会,就做到的,这要靠时间的积累和逐渐变得成熟的心境。

当你发现一时半会做不到心宽似海也没关系,因为从不相信再到敞开心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当你通过不断的努力,发觉自己的心胸越来越宽广时,你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也要记得少言少语,“话不投机半句多”,记得人的主观印象只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记得人一旦认定一个想法就会很难改变。

做一个心宽似海的人,做一个少言少语的人,认真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不过分反驳,只是让自己的想法不断碰撞,从而产生更完善更了不起的思想。

这就是心宽似海,这就是少言少语,只要努力做到,成为一个中庸而和而不同的人,那么福气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无论多么善良,也不要轻易帮这两种人,小心福气溜走

    文/唯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世界里逐渐出现了表里不一的虚情假意,那些小时候的美德,很多时候会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帮助别人也不一定会使别人感受到快乐,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 心理学家认为 ...

  • 你吃过的亏,都会长成你余生的福气

    老话说"吃亏是福 "我觉得有些道理. 你在这个地方吃点亏,就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受了点福气,亦可能转化为你人生的某个幸运. 也因为一次.两次的吃亏.你会吸取教训你会迅速成熟,你会&qu ...

  • 创作中如何有自己的思想而非抄袭借鉴?

    小时候写作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先参考参考别人怎么写的,别人对这个事情是什么看法?别人是怎么想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写的内容里面永远都是别人的影子,别人的想法,或是对别人的总结.概括.改写.自己的想法和思 ...

  • 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余生,一路前行,一路珍惜

    指尖细碎的光阴,流水般匆匆逝去,正因为时光宝贵,所以,将这如水的光阴打磨成一朵花开的美好,是一件最值得的拥有. 其实,只要心怀美好,所有的时光都会以一种优雅.纯白.美丽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眸与心间. ...

  • 为什么有的人做的事情明明是对的,却总是会得罪很多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人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心之所至,才是方向,坚持做对的事情,也是对于自我价值观和生存意义的丰富. 只是追求真理未必能拥有大智慧,有的时候你做得越对,得罪的人 ...

  •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 心宽似海,青云直上的星座,表面温柔似绵羊,实则却是狠心如野狼

    都知道人生苦短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放在现实里,却依旧有大批的人会在细碎的,以及琐碎的事情上纠结那些烂人烂事,一直纠缠个没完没了,盲目较真较劲的同时,也耗费了自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真正聪明的人,他 ...

  • 心宽似海,才能淡然

    心胸狭窄的人,活得最累, 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动不动就生气,时不时就发火, 身边的人无故遭到牵连, 听着他的抱怨,心烦, 看到他的愁颜,不安. 心胸宽阔的人,活得自在, 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不在 ...

  • 若不心宽似海,哪来一帆风顺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 什么是宽容?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马蹄上,这就是宽容. 幸福的人都是活在别人的宽容之中,也是在不断宽容别人中度过的. ...

  • 心宽似海,人生才得风平浪静

    心宽似海,人生才得风平浪静 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随遇而安.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乐,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心小了, ...

  •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雨果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 ...

  •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风平浪静

    当人你敝开胸怀时,去包容身边的一切,就会拥有别人的尊重.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心宽的人,内心往往蕴藏着日月乾坤的明朗, 谈吐如兰,却优雅如书,宽容是 ...

  • 美文欣赏:心宽似海

     心宽似海 管洪伟 李斯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林元抚亦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盖英雄所见略同也. 毛主席<心之力>真世界奇文也.少 ...

  • 心宽似海,百福皆来

    文 | 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世界,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耀眼.炫彩.多姿.夺目. 阅人无数,经事无数之后,就会把世事慢慢看淡看浅,也会清楚明白更多的事.生命无非生死,爱情无非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