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丰 | 悠悠岁月里的一支动听的歌

总第1348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五十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央视曾获得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收视率。每当电视剧播放时,万人空巷,居家阒然,人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电视屏幕,沉浸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中,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连续剧里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许多人,一段时间,全国就连犯罪率都下降了百分之二十,有些心怀恶念的人被剧中人物的高尚美德所感化,决心洗心革面,做个好人,毕竟好人更可能一生平安。
三十年后,重新欣赏了这部电视连续剧,仍然被它所打动。那么,作为全国首部室内剧,其场景并不宏大壮观,那么它的艺术魅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电视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由阶级斗争统领一切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荡不安逐步走向拨乱反正,人们逐渐由困惑迷惘变得心怀希望,许多人的命运也发生深刻变化。

那些被打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凤凰涅槃般重生,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弥补失去的岁月。高考制度的恢复,让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人重新拾起他们破碎的梦,或踏入大学校园,成为天之骄子,或通过电大,函大,夜大与自学考试去提升自己的学历与才识,整个社会尊重知识,追求知识蔚然成风。下放知识青年从乡村回到城市,迎接他们的不一定是人生的坦途,可政策已日趋开明,他们可以干个体,办公司,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有头脑,肯吃苦,总会收获或多或少的财富,改写着他们人生的履历。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技术更新,市场风险,中外合资,许多新生事物摆在人们面前,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全力以赴。虽百端待举,百废待兴,整个社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
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许多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放弃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中国要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引发国人思考的严峻问题。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的南巡讲话,澄清了人们心中的迷雾。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选择没有错,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大胆地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发展经济的模式,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那些是人类的共同智慧。于是,中国迎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与财富,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
在那个特殊敏感时期,让人们通过这部电视连续剧重新体验一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裂变与新生,让国人坚信中国政府会顺应民意、顺应时代调整政策,纠正错误,引领民众去创造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

其次,电视剧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的人物。主人公刘慧芳,美丽,善良,勇于自我牺牲,非常有主见。因父亲早逝,为了帮助母亲养家,她读初中时就被迫中断了学业,可她并没有停止学习。在工厂跟师傅宋大成学技术,成为宋大成最看重的员工。克服种种困难复习功课,想与妹妹刘燕一同参加高考,可怀孕流产只能饮恨放弃。为了照顾养女刘小芳上学,忍痛辞了厂里的工作,学习打字技术,接触到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应宋大成热情邀请,到大学听企业管理讲座,并到改制后的公司帮助他。她的学习精神让她不同于那些恬退隐忍的传统女性,更高的眼界也让她更能承受生活的苦难。坚强的人也会流泪,可他们最让人感动的是流着眼泪也在奔跑。
婚姻上她最终选择王沪生而没有选择宋大成,因为王沪生更有文化,更懂浪漫。这种选择,体现她内心深处对知识分子的倾慕,对理想婚姻的向往。她在王沪生最落魄艰难的时候嫁给了他,二人在一间小屋里度过他俩虽时有冲突仍不乏温馨的近十年的艰难岁月。
当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官复原职时,王家又搬回了那座墙壁上爬满青藤的别墅,生活境遇有了巨大的飞跃。王沪生顺从姐姐王亚茹的意志,拒绝接受养女刘小芳住到别墅。昔日情人肖竹心回到北京,并在王伯伯的建议下凭实力考入研究所当翻译,王沪生与她在日益走近时旧情复萌。这时,刘慧芳发觉了王沪生心中已没有了她应有的位置,她毅然提出离婚。她默默承受刘母责备与疼爱交织的眼神,忍辱负重照顾在意外事故中受伤致残的养女刘小芳,给这个苦命的孩子以更多亲情的温暖。这些充分展示了一个女性的善良心地与独立人格。

在岁月的风雨与家人的关爱中,小芳健康成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此时,刘慧芳得知她的亲生父母是罗冈和王亚茹。罗冈给予自己与小芳许多真诚的帮助; 王亚茹虽对自己有偏见,可却用自己精湛医术与悉心照顾让瘫痪的小芳重新站了起来。刘慧芳尽管心中有许多不舍,还是让小芳回到她亲生父母身边,这种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
王沪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当年肖竹心一家流放到南方偏远的地方,他甚至忘了肖竹心与他的临别之约。他转而追求刘慧芳,因为刘慧芳不光温柔漂亮,更能给他许多实际的帮助与心灵的抚慰。刘慧芳在他人生低谷时嫁给了他,带给他家庭的温暖与爱情的甜蜜。正由于宋大成、刘慧芳的鼎力帮助,王沪生才在毕业分配时没有被分到边远的西北地区,而留在北京一个物理研究所。
可当家庭境遇有了变化,王沪生开始嫌弃刘慧芳,认为正是她带给他的小市民生活让他在事业上没有多少作为。他甚至可以把孩子赶在屋外,好静心在家做他的翻译与研究。温文尔雅的肖竹心出现了,进入父亲所在的研究所做着体面的工作,还带给他的儿子东东细致有方的钢琴辅导课,王沪生对她爱慕之情如春草般蓬勃生长。当刘慧芳提出离婚,他没有多犹豫与留恋,选择了同她分道扬镳。
对待养女小芳,王沪生一直心存嫌弃,只因刘慧芳的坚持,他才作出让步。离婚后,对儿子东东他也是缺乏耐心,责备与打骂成了他给予孩子的家常便饭,甚至使得他受不了离家出走。多亏爷爷的宽厚疼爱,妈妈刘慧芳与阿姨肖竹心的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东东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没有误入歧途,最后功课逐步跟了上来,也弹得一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钢琴。

再次,电视剧还向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爱情风景。爱情是人类最美好复杂的情感,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勇敢地搏击生活的风浪,创造全新的生活;它能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境界,让人变得更加纯粹与高尚;它也能让失意者心灰意冷,痛不欲生,丧失积极进取的热情。
当王沪生与刘慧芳感情出现裂痕时,肖竹心本来可以接受王沪生的追求,与他重修旧情,因为她心中始终忘不了他俩曾经有过的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她曾背着王沪生来到他的家,看到刘慧芳是那么美丽善良,通情达理,为丈夫孩子奉献许多却无怨无悔,她理解刘慧芳的艰辛与不易,肖竹心主动选择离开王沪生。
纵使王沪生与刘慧芳离婚了,肖竹心也不愿意做对不起刘慧芳的事,只要刘慧芳的日子愁云惨淡,她与王沪生的爱的世界就不会阳光灿烂。肖竹心一直关心着王沪生,关心着东东的成长,关心着王伯伯的身体,可她一直纠结着,不愿走进那座别墅,成为他们家庭的一员。这体现了肖竹心的无私与高尚,也烛照出王沪生的自私与卑琐。
王亚茹与罗冈的苦难情缘让人百感交集,让人斟酌思量。

大学时期,他俩就是情投意合的一对恋人。当罗冈被排挤,被批判,王亚茹仍然痴心不改等他回来,并冒着名誉受损生下了他俩爱的结晶——孩子罗丹。罗冈偷跑回来,二人在昏暗的小屋里共享短暂的浪漫温馨时光。为了不拖累亚茹,罗冈偷偷带走了罗丹,准备送到自己老家让父母抚养。在车站,当罗冈上厕所请人暂时照顾一下孩子时,抓捕人员突然出现。为躲避抓捕,罗冈不敢前去认领孩子,直到照顾孩子的大嫂与大哥带走孩子不得不上了公交车。他与孩子离散了,可还是没有逃离被抓的厄运。
王亚茹走了很远的路找到关押罗门的监狱,戴着脚镣与手铐的罗冈被押到铁门前,可罗冈拒绝与她相认,这让她肝肠寸断。罗冈是担心成了反革命妻子后,她将永无翻身之日。
王亚茹在农村为百姓服务几年后终于回到北京,回到原来工作的医院,做着一名业务上一丝不苟的医生。
罗冈终于等来了平反昭雪的那一天,也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大学校园当老师。按理说,这对经历许多磨难的有情人可以迅速走到一起,永不分离。可当罗冈承认弄丢了孩子,王亚茹无法原谅他的过失。在他的长篇畅销小说《银杏树下》,罗冈描述了一个知识分子落难时丢失孩子的痛苦经历,这样人人皆知的情节让王亚茹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她痛恨罗冈,不愿在生活中再见到他。

从一个当年包裹女儿的小棉袄上,罗冈认出刘慧芳养女刘小芳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罗丹。可他理解刘家这么多年养育罗丹的不易,理解刘慧芳与养女刘小芳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罗冈不愿去认领,只是给刘家、给孩子更多的关怀与扶助。
王亚茹一直为当年给刘小芳做的手术的不成功而自责,当她从美国两年进修归来,仍要求给刘小芳再作一次手术。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王亚茹走上了手术台。手术过程中,由于失血过多超出预期需要立即输血。刘慧芳血型不对,无法输血;王亚茹需要体力完成接下来的手术,虽是O型血,不宜输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冈及时赶到输了800毫升的血,从而保证了手术的最后成功。而这次输血,证实了罗冈与王亚茹是刘小芳的亲生父母的真相。找到了女儿,解开了王亚茹的心结,让二人重归于好有了希望。
在二人漫长的情感修复过程中,刘慧芳的妹妹刘燕,一个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因倾慕他的才华,感动于他的善良,同情于他的遭遇,爱上了罗冈,并且勇敢地向他表露心迹。罗冈婉转地拒绝了她。他感激刘家对自己女儿多年的照顾,他对她们的善良与执著心怀敬意,他想尽可能多地帮助她们,可这种关爱远不是男人女人之间的爱情。罗冈曾想到和刘慧芳生活在一起,共同照顾女儿,那也只是一种迫不得已,或只是一种感恩,一种同情,与王亚茹带给他的刻骨铭心的幸福与痛彻心扉的煎熬相比较,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电视剧还反映了市井生活的温暖。生活在基层的众生,他们的宽容,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坚毅,他们的明理,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温情的底色。
小刘燕懵懵懂懂地抱回被人遗弃的孩子,全家人纵使生活清贫,仍接纳了她,养育着她。从刘大妈,到刘慧芳和刘燕,都给予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让小芳虽后来身体残疾,可心中仍充满阳光。
宋大成对刘母及刘家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帮她们修屋,为小芳治病凑钱。心中喜欢着刘慧芳,可她没能选择他,他心中是受伤的,可他并没有心存芥蒂,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她和她的一家人,力劝她回厂里上班。刘家发生任何意外的事,他都立即站出来,帮她们排扰解难。宋大成成了中国人心中好男人的标杆。
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一个留美博士,研究院院长,高级知识分子,对生活在底层的刘家充满关爱,多次主动来看望刘家,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刘慧芳与王沪生后来离了婚,他心中愧疚,一直敦促王沪生在生活上给刘家以资助。
徐月娟对刘慧芳,田莉对王亚茹,她们之间的纯真友情经历生活的淬练,或永恒,或蜕变。
最后,优美动人的歌曲为这部电视连续剧增色许多。《每一次》,《原来是爱》,《好人一生平安》,这几支歌曲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为人们广为传唱。歌曲清词丽句,含蓄隽永,旋律悠扬,悦耳动听,它们正如老北京胡同上空时而飞过的鸽群带来的阵阵哨声,成为人们一种经典的记忆。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到底是为什么?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这部经历时间洗礼仍保持着自身生命力的电视连续剧,伴随这些打动人心的优美歌曲,成为悠悠岁月里的一支动听的歌。


张勤丰,安徽肥东一中英语高级教师,文学学士,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教学之余,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在报刊及微信文学平台上发表几十篇(首)散文及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