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二)

作者:徐志苗

4.意境的特定性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性造成作品的自然贪偏离盆景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创告意境。意境是作品的灵魂,意境美是审美鉴赏的中心。

意境是盆艺者的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也是特定的,有条件的,有的作品的意境呈现时间较长,有的作品意境呈现的时间很短暂。

盆树的自身生命活动规律往往打破这种统一,使之时过境迁。树木千姿万态,晴树、雨树、风树、雪树、寒树各显其姿。这也给盆艺者创造意境带来困难。比如要创作《春上枝梢》、《大地微微暖气吹》之类的意境,最具表现力的是树木芽苞初放阶段。

《聊赠一枝春》《寒梅斗雪开》之类的意境只能是梅花开放阶段才能表达。《秋思》、《秋韵》等意境只是“西风凋碧树”、“霜叶二月花”、“硕果累低枝”阶段才富表现力。这些作品,时效一过,作者设定的意境自然消失,留下的仅是观赏者的想象空间。

如果观赏者是文人雅士,则能运用想象力把眼前之景转化为胸中之景;如果观赏者是个外行人,那就莫名其妙了。这种盆景审美的短暂性,使某些作品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自然偏离主题,而且不可避免。

二、加强创作的自觉性

盆艺者创作过程中的非主体现象是在不自觉中发生的。有的是由无法预料不可抗拒的因素所致;有的是盆艺者疏忽所致;有的是情况不断变化,盆艺者为适应各种情况而不得不偏离原创作构思设计所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在树木盆景创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不断提高创作的成功率。

1.既有意在笔先,又要随机应变作画写字前先要构思精审然后才下笔,创作树木盆景更要慎重审察树木原生形态,因材施艺,切忌轻举妄动。作画写字不成废张纸,作树木盆景失败代价可大了。为慎重起见,应在构思设计基础上作出效果图。

但也由于树木盆景创作的渐进性和长周期,不稳定因素特别多,容易走偏方向。因此,创作中又要随机应变,不可固守原设计。我有一盆榆桩,四年前从一件农友处购得,当时已地栽一年,高80cm,桩基径18cm,树部曾截去三条粗根,留下三个大烂疤。

新蓄的承接干后仰,形成偏冠。养了两年后树冠初步形成,命名为《虚怀若谷》,又养了一年,认为基部三个大烂疤既难愈合,又不穿透,有碍观赏,遂起新意,用人工雕凿技法把它们挖空,使树干更加“虚怀若谷”。经加工后艺术效果确实好得多。

但在施艺中也伤及一部分活组织,使根与干枝的营养联系呈割据状态,输导不畅,一个月后观赏面的半边树干坏死,感到很婉惜,就把它冷落在一边。去年秋,我发现该桩的根系较好,活着的部分长势不差,遂又故意把已枯的半边锯除,再经雕琢,并调整盆栽角度,改名为《坦荡余生》,效果倒也还可以,这个例子也说明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2.要提高构思设计的科学性这里所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科学预见性,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发展作出正确的科学推测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行动和方向。

创作树木盆景的构思设计有两个重点方向必须预见到:其一是素材的成活率。无法种活的素材,一切都是徒劳。要对创作素材作出是否能成活的判断,就得深入研究生命科学、作物栽培方面的有关知识。

现阶段制作树木盆景主要途径仍以挖取野生桩材为起点,但桩材的利用效益是极低的。我们如果到一些农村盆景基地转一转,随处可看到堆积如山的死桩材,真是触目惊心!有的尚好桩材几十年、上百年才形成,又非再生资源,到了一些技艺低下盆景人的手中,乱砍胡截,粗放养护,而后进入了柴火堆,何等可惜!有的人采用夹板医驼背的办法,把桩材活活谋杀,真愧对子孙后代!

其二是如何发掘桩材的艺术潜力问题。我们在创作中要分析和判断桩材的艺术个性。诸如成型时间,枝托的舍取适用的款式,能否上档次、成精品等等,以最大限度发掘其艺术个性。但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又急功近利,采用了“朝天口+丛生枝=枝片”的格局来造型。这种局格一旦形成,除非重新截桩,所蓄承接枝很难使作品上档次,更谈不上出精品了。

3.要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导向正确的道路。创作树木盆景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的长过程,树木的生长要按自身的规律运动,如果硬要人定胜天,违反规律必然导致失败。

我们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加技艺加以导向。比如通过缠扎、拉吊改变枝的生长方向和曲度;通过枝的短截来促生分枝,通过顶端生长优势的利用来促粗重点枝,通过肥水管理来调节盆树的生长势等等,草木本是无情物,但我们如果跟它们和谐相处,就是无情也有情了。

    推 荐 阅 读: 

树石盆景创作立意(一)

观花赏果佳材——山楂

柘木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松树盆景造型(一)

三角枫盆景的制作与养护(一)

三角枫盆景的制作与养护(二)

古老而美丽的盆景树种——水杉

黑松盆景制作技

树桩盆景的放野养护

黄杨高压得好桩

浅谈提高金弹子坐果率

(0)

相关推荐

  • 跟着我 手把手教你制作出一盆精美“赤楠”盆景 超详细

    树桩盆景运用"缩龙成寸"的手法,通过艺术加工造型,使树木"小中见大",再现自然界的奇古老树和山林野趣之美.创作赤楠盆景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赤楠习性 ...

  • 树木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一)

    作者:徐志苗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发生非主体现象,所谓非主体现象,指的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实际效果对原创作构思的不自觉偏离.艺术创作强调意在笔先,在创作前的构思至关重要.但是尽管艺术家预先苦心经营,在具体 ...

  • 松树在水旱丛林盆景创作中的运用

    作者:应日朋 水旱丛林盆景创作中,以树木造景为主,配石及水景为副,同时盆器也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树木可用素材很多,我偏好松树,尤其是五针松,因其正气品质,修长挺拔,四季常青,针叶短易于操作. 在丛林盆 ...

  • 飘枝在柏树盆景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吴乃臻 在树木盆景创作过程中,枝法的应用对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乘的素材是不可多得的,欲使一般化的素材成为佳品,就需要合理运用枝法(如飘枝.拖枝.探枝.跌枝等),以弥补其不足,使作 ...

  • 树木盆景创作探索(四)

    作者:刘传刚 一般来说三株树木之间的粗细高矮不宜过分悬殊,不然三树的构成就不像树林之间的关系,近之间的感觉.而成为树木远三树组织时,不要将主树栽植在盆的正面和侧面的正中位置,也不要栽植在盆的边缘的位置 ...

  • 论网络小说创作中的“弃坑”现象(南方文坛)(任雪婷)

    2021-05-08 06:10任雪婷 中国的网络小说创作普遍存在一种"弃坑"现象,即作品常常没有后半部,形成有头无尾的半部之作.像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辰东的< ...

  • 树木盆景创作探索(三)

    作者:刘传刚 丛林式树木盆景的造型 丛林式树木盆景是表现大自然中树林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的星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林:如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神奇莫测的热带雨林.大漠中悲壮苍凉的胡杨林.海滨伴随着蓝天碧浪的椰 ...

  • 树木盆景创作探索(二)

    作者:刘传刚 倾斜式树木盆景的造型 如果形容直立式树木如人站立,那么倾斜式的树木就如人或走或跑.或倚或舞.或跳或跃的感觉.倾斜式树木盆景应该是在树木盆景中为数最多.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是变化最为丰富的 ...

  • 树木盆景创作探索(一)

    作者:刘传刚   在盆景艺术造型中用形式来分类,是一个求简求同的过程,以把握树木类型的共性特征,便于在千姿百态的树木中去提炼精要,来进行对树木的造型. 在造型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树木形式上的共性特征, ...

  • 树木盆景创作进阶工法:6种特殊技巧,为盆景“补缺补漏”

    盆景,犹如一副细腻缤纷画作,枝叶的起伏入似无声的旋律.传统的盆景艺术在发展的道路上历经千百年,从苏轼<双石>一诗"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