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的普通话,是用命说出来的 | 易小荷

本       文       约       31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上周那篇《每个重庆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东北人》,文章后面有人留言说,四川骂人的话一个脏字都没有很文明,无非就是一些工具:锤子、铲铲、牙刷、毛线……

——这个算是典型的腹黑四川脏话与普通话审美之间的矛盾了。就不解释这些工具具体指向人体的哪些隐秘部位了,还是让四川话留下一点神秘感吧。

毕竟四川人是全国难得几个省份当中,认为四川话就是普通话的地方,并且和其它大部分方言(尤其浙江福建!)相比,四川话的听力考试题算得上是最友好的了。只不过,伴随着东北话逐渐被冠以“中国最大规模感染性杀伤武器”之名,四川话在争夺“听上去最有喜感”这方面开始糊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语系借助东北名人的传播力,而四川语言文化对外的释放和影响有限,更多是限于西南地区。

1917年四川话英语教科书,向左滑动下一页

1

“肋巴骨和螺丝骨都很不安逸”

四川话的生动除了最近火起来的“骂人也用叠词”,有比北京话还多的儿话音之外,四川话的形容词之多之灿烂,简直可以编出一本词典。

形容人长相“苕眉苕眼”、形容人吝啬“抠眉抠眼”、形容一个人吹牛说大话“高天日网”、形容一个人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牙尖嘴怪”、形容一个人不干脆“拉稀摆带”……这些词汇一说出口,那种强烈的画面感就迎面扑来,你感觉已经把那个人的眉毛鼻子嘴脸,五官线条的抽搐仿佛都看得一清二楚了似的。

那种三声调、四声调的形容词里面,有某种类似嘻哈的天然和谐的节奏感,这也是为啥你们大家忍不住笑起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老火——毕竟我们吵架,也是投入了生命在吵呀。

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视频,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遇到了车祸,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自己的“肋巴骨”和“螺丝骨”不舒服,肋巴股就是排骨的地方。螺丝骨就是脚踝那里,不知道哪里?就是脚上有个包那里!仔细想想,有没有很生动?

除此之外,风行水上老师还特地指出,四川人特别喜欢用叠词:纸飞飞儿、吃莽莽、梭边边、吹垮垮、肉嘎嘎、水垮垮、瓜兮兮、傻戳戳……任何领域,总有一款形容词可以当众卖萌!而这也是前段时间四川话变成网红的原因~

全国最喜欢用歇后语的人可能都在四川(欢迎反驳),几乎每个四川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抖出一两句这类市井语言智慧,并随着生活不断翻新、创造。

1、矮子过河——安(淹)了心的

形容存心、有预谋地做某事

2、丁丁猫儿(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

形容办不到

3、六月间吃包谷粑——开黄腔

形容乱说话

4、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形容做事抓不到要领

5、缺牙巴咬(e-ao)虱(se)子——过碰

形容完全靠碰运气

6、耙(pa)红苕揩屁股——倒粑一坨

偷鸡不成蚀把米

7、坟山里头撒花椒——麻鬼

骗人的意思

8、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

脱不了关系的意思

9、细娃儿穿西装——大套

形容说话或做事装大,放肆

10、刷子掉毛——有板有眼

形容办事井井有条,或说话有理有据,有模有样。

附赠四川话身体器官一览图

四川话里面还有一些言简意赅的川味freestyle(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唱了起来~),学会了它,你无疑就站在了四川话的最高阶层:

1、拉豁就拉豁,不要批话多。

2、人活二十几,全靠懂得起。

3、吃饭垒尖尖,打架梭边边。

4、乖不乖,个人猜。

5、我很乖,我不嗨。

6、长得丑,各人走。

7、长得乖,该我歪。

8、说你瓜,你硬是瓜,半夜起来扫院坝。

9、嘴巴两张皮,边说边在移。

10、拜拜就拜拜,不要批塞塞。

2

普通话的封印

我完全无法想象,当一个坏蛋受到惩罚的时候,我用普通话说“活该”那种娇嗔的不合时宜……这个时候,必须是一句地道的川味“该背时!”才能体现出那种“大义凛然”、“伸张正义”、痛快淋漓的语气嘛。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话里面流淌着一种川人一听就心领神会的情绪,比如说,“一到了夏天,就有很多男的喜欢打着光咚咚儿”,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很多男的喜欢打赤膊”,然而四川人说这个“光咚咚儿”的时候,分明有一种画面感:就是很多男的身上的肉在滚动的那种大夏天炽热劲儿。

还有四川人特别喜欢说的“造孽”,有点类似广东话的“阴功”,它蕴含的意义远超过普通话里面表示同情的“可怜”,还有一种“因果报应”的民间情绪在里面。

川人喜欢坐茶馆摆龙门阵,所以言语的生动无形中对这些社交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换成普通话,像一个结界,“我日你仙人板板”硬翻成普通话“我想和你祖宗发生不可描述的事”,oh no!

和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四川话比起来,说起普通话总觉得不得劲:同一片蓝天,同一种笑,在四川,“笑嘻嘻”是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描述,而“笑扯扯”马上变成了皮笑肉不笑的“奸笑;同样说到甜蜜,“甜蜜蜜”是指一种“让人感到满意的甜”,而“甜瓦瓦”就变身为“不满意的甜”(有可能太甜,或者太不甜)。

下面还有一个鲜明的栗子,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普通话版本: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翻译成四川话是这样的:

怎么样?开不开心?意不意外?四川话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乐观和幽默,可以把世间万物的“伟光正”都化身为一场现场安逸秀?

3

我说的就是普通话

在四川大部分地区,人们所用声调和普通话相同,都包括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第一、二、三、四声,只是每个声调的调值和普通话不一样。

有些四川人说普通话,无法很好把握四川话和普通话声调的差异,从而产生带椒盐味儿的普通话。有时候外人会有误解,为什么四川人爱不分场合地说四川话,“比如在上海,遇到很多人也跟你讲上海话,但是一旦你回复普通话,对方就能及时切换到普通话频道。只有四川人,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川话。”

那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讲的就是普通话。我妈妈刚刚搬到北京的第一年,有天很生气地从超市回来,跟我说“你这北京啥都没有!”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去超市买shaoji,结果服务员一直指给她熟食柜台,还给她推销德州扒鸡——天老爷,只有我知道我妈妈想买的是那种可以盖住剩菜的筲箕……

在我爸也紧随其后来北京住的那些年,每次经过天安门广场等地方我都会很紧张地提醒他不要跟我说普通话,以我对他老人家的了解,他一旦说普通话,如果聊起“你咋个还不开腔呢?快点开腔……”在安保工作那么好的北京,我的背一阵阵的冷汗~

以下是一道四川话考试题目,大家先来测试一下吧:

医生:你能不能把你主要的症状说一下?好不好?讲主要的

病人:要得。我从昨黑咯,天嘛喳喳黑的时候,我的脑壳就开始痛咯,先是额头嘣儿痛,也就是说啊这个前抓抓痛,后抓抓也痛,那个眼睛啊,眨巴眨巴的,鼻子嗡起嗡起呢,我连舌头儿都挛不转了,这个颈项犟起犟起的都硬咯,两个耳朵直咕的昂啊昂,哦,不咳还好,哦,我一咳啊,哎哟,扯起我的肚囊皮都痛咯,还有我的磕膝头儿臁儿杆螺丝拐,倒拐子,肋巴骨都好痛哦,那个医生你雀一下哇,到你们跟前莫的两天,我的手指姆儿,还有脚趾姆儿,都生冻包儿咯,尤其是那个啷指姆儿啊,嗷哟,你雀一下嘛~

医生:……

4

四川人的短板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讲普通话,其实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灾区:

1. z zh c ch s sh 不分

四川大部分地区(除了万能的自贡),人们不区分平舌和翘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吃饭”和“赐饭”是一样的,“智商”就是“字桑”,“超市”念成“操四”是常有的事情。不仅说话时表现出来,电脑打字也会因打错而多花很多功夫。

想象一下,你在路边买东西,如果是个外地人,恐怕你很难搞清楚一斤苹果是“十四”还是“四十”,因为“四”和“十”发音相同,区别只在于升调还是降调。

2. n l、f h 不分

如果你听见四川人说要去买“流奶”千万不要诧异。

此外,四川人大部分地区,人们不分n l和f h。经典的“牛奶奶要去买榴莲牛奶”,“黑化肥发灰会挥发”,一准儿会让四川人凌乱。

感觉这部片子是四川人拍的

还有“荷兰”和“河南”,“福州”和“湖州”,这里面的坑,可没那么小啊!

唯一遗憾的是,在比较文艺(zhuang bi)的时候,四川话稍有些使不上力气,比如普通话里的“我爱你”在四川话里并没有相应的表达,那句特别浪漫的“你愿意和我交往吗?”到四川话里就变形成为“你想不想和我耍个朋友?”而这个被很多中原名门正派人士诟病的“耍”字看上去有些洒脱不羁(fang dang),其实表现的是巴山蜀水洒脱通达乐观宽容的一面啊。(对不起实在编不下去了,作为四川人我尽力了~)

作为一个出生在自贡,现在家在重庆,人在上海工作,亲朋好友们大多在成都的混合型地区的人,你们觉得我总结得好不好耍嘛?四川的父老乡亲,让我看斗起你挥舞的双手,其它地区的父老乡亲,也让我看见你们挥舞的双手~

(老规矩,喜欢“地图炮”文章的请留言,根据点赞数确定选题)

特别鸣谢大摄影师卡布作为四川话版《再别康桥》的声优

特别鸣谢成都的大美食作家江树作为“病人”的声优

特别鸣谢实习生小尚为《再别康桥》制作的视频

(0)

相关推荐

  • 初级|【福音福字】只会说普通话的朋友学讲福州话的妙招--福州话的声调(下)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点击下面绿标收听语音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记熟福州话的声调就等于学会了一半的福州话. 1.零声母+a a1(阿) a2(啊) a3(亚) a4 (0)   a5(会) ...

  • 山东人普通话发音问题,普通话有山东口音怎么办

    事实上许多 地区的人是拥有双语专业能力的,普通话一整套.家乡话一整套.我碰到好几回,他人用普通话与我沟通交流,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然後征询我的意见和建议,能不能改换成方言沟通交流. 而许多 东北人,山 ...

  • 普通话有方言腔怎么办,带方言的普通话怎么矫正

    在咱们的学习普通话社区常常会有人会问:"我的方言腔很严重,应该怎么办?现如今都害怕开口和全体同学讲话,我一讲话,许多人就嘲笑我":再有人会感觉奇怪,本来自己发音全部都是对的呀,为啥 ...

  • 西南官话(四川话)的前世今生

    现代汉语之中,有一种方言地域色彩和喜剧色彩非常重,这就是一般人所称呼的"四川话".在中国西南地区虽然不同省份的人说起家乡话,但大家都能听懂,因为这属于官话,也就是北方话系统,也是官 ...

  • 张家口方言的特点

    张家口距离北京较近,这里的方言总的说比较接近普通话,要说不同,首先是在语音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张家口发音多为短促直硬,语速快而乐感差,音素少而吐字涩,声韵搭配变化较大,音调高低起伏却小,显得缺乏抑扬 ...

  • 言斯地鄂州话

    言斯地鄂州话 鄂州话骨骼刚劲,语调铿锵,发的是齿音,吐纳间有股"咬牙切齿"的味道,任你再温润的人物,再纤秀的女子,开口吐出一串鄂州话,也兀自有了一份凛然厉色,用鄂州话讲就是很有几分 ...

  • 8367万四川人的命,都是花椒给的!

    -风物君语- 掐指一算 四川人命中有"麻" 中国自古很多地方都吃麻,但最会吃麻的还属四川. 在明代中后期,辣椒才从遥远的中美洲来到中国,而花椒却是中国本土产物,四川汉源花椒甚至一度 ...

  • “巨富之人”面相,十足富贵命!

    额头有如立壁,其人必居高位;面相中的天轮与地轮较为宽阔的人,福气旺,子女福最多;额头饱满并且下巴坚挺的面相,属于十足富贵命. 额头饱满.下巴坚挺 额头饱满并且下巴坚挺的面相,属于十足富贵命.面部骨骼瘦 ...

  • 算命大师:长“这种额头”的人,必是“穷鬼命”,一生碌碌无为,难发达

    若额头有起骨,而且圆大如鼓,再配上放大的鼻准.这样的人不管做生意,还是官场,都会取得很不错的成就.若骨头坚硬,这样的人很有谋略.遇到问题很擅长思考,若是有眼睛长的大而有神,则是天生的富贵之人. 手掌中 ...

  • 人,越计较,命越不好。

    点上方绿标收听[禅宗智慧]主讲:云谷禅师 "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人生,计较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越 ...

  • 四川人后代打工,浙江人后代当老板,只因三十年前选的路不同

    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一个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几十年前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最大胆的是四川人和浙江人,他们是最早开始出去闯荡的一批人.但是这两个不同地方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四川人闯荡出去在沿海城 ...

  • 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我是中国中铁...

    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 我是中国中铁集团的,因单位在四川省简阳市中标一个十多亿的工程因而有机来到四川,也领略了四川人的生活方式. 一,四川人舍得吃喝.我驻地所在一个镇上,人口不多(年青人基本上都 ...

  • 潮汕人,靠茶续命。

    潮汕人,靠茶续命。

  • 回家吃自己?闽南人的普通话真难懂

    #听地瓜腔普通话真头痛 #胡建人说好普通话有多不容易 #福建人和广东人塑料普通话对决 ...... 近年来福建人的口音备受网友关注,"胡建"这个梗似乎永远都过不去了.几乎全国人民都 ...

  • 猪肚怎么炒才脆?四川人的做法确实霸道,生爆猪肚,18秒出锅

    猪肚怎么炒才脆?四川人的做法确实霸道,生爆猪肚,18秒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