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治“产后关节痛”的方子!化解关节疼、关节胀、关节受限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黄帝内经》里头的话。

一个人,只要身体有正气,病邪就不容易找上你。即便找上你了,它也很难把你怎么样。

那么,什么是正气呢?

我个人的理解,正气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充足的气血。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0岁,1980年9月13日初诊。

她什么毛病呢?去年10月份产后,她不慎感受了风寒。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周身关节疼痛。尤其是手指头关节,疼痛如针刺之感,令她痛不欲生。

最近这一个月,此患的症状加重了。她不得已,托人联系上了刘志明老师。刘志明,生于1924年,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学家。你要是感兴趣,到网上查一查。我在这里节省篇幅,就不多讲了。

刻诊,见这个患者全身大关节走窜疼痛,肩膀、胳膊肘、膝盖、腰部、脖子,说不定哪里疼,总之是不消停。久坐、下蹲、行走,这些事儿做起来都有些困难,活动受限。至于说小关节,手指头,则感觉酸胀疼痛,握拳、穿衣,这些事儿都做不了,生活上基本无法自理了。

另外,此人畏风寒,天气变凉或阴雨天症候加重,脉弦细,舌苔薄而滑。

这时候,刘师拟方一首,但见:

当归12克,白芍9克,川芎4.5克,生地15克,生黄芪15克,防风12克,秦艽12克,桑寄生15克,羌活、独活各12克,牛膝12克,生薏苡仁24克,白术9克。

结果,这个方子,患者一用就是30剂。30剂以后,患者手指关节肿胀消失,疼痛感基本就没了,全身关节活动也比较自如,生活可以自理。

这之后,原方加减,继续服用了半个多月,患者诸证悉平,完全康复。

这是刘志明老前辈早年治疗产后痹症的案例。它在业内是被很多人所称道的。

这里有什么学问呢?

还是我开篇提到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个女患者,之前之所以病情缠绵,就源于正气不足。刘师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疗效,也是源于固护了正气。

正气是什么?对这个患者而言,就是充足的气血。

你看,这个人,最初是产后不慎受风寒而发病。女子产后,典型的体质特点,就是气血大伤。气血不足,她抵御风寒湿邪的能力就差。因此,风寒湿邪就可以长驱直入,来到她的身体里,于经脉筋骨处盘踞。祛风也好、除湿也好、散寒也好,对它们来说,不见得多有效。因为啥?它们知道,你气血不足,你正气弱。就算你想往外撵我,你也没这个力气。

这个时候怎么办?祛风、除湿、散寒,这些事儿当然得做。但是前提,一定是补足气血。正气足,你才能赶跑侵略者啊。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当时刘师的配伍:

当归12克,白芍9克,川芎4.5克,生地15克,生黄芪15克,防风12克,秦艽12克,桑寄生15克,羌活、独活各12克,牛膝12克,生薏苡仁24克,白术9克。

这里头,羌活、独活、秦艽、防风、薏苡仁,这些是祛风除湿散寒之品。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

接下来,开始扶正。

怎么扶正呢?

第一步,健脾。脾是气血生化之源。黄芪、白术、薏苡仁,就是健脾、益气之品。

第二步,养血。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牛膝,这些是养血活血之品。血液的充足,是濡养关节、恢复其功能的关键。

第三步,补益肝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不足,气血不丰。于是,用桑寄生补益精血。前面提到的牛膝,也有补肝肾的作用。

就这样,患者气血得到恢复,正气得以振奋,风寒湿邪眼看没了盘踞的可能,再遇到诸多攻伐之品,于是不战自溃,患者的病,就有了好转的可能。

所以我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治病,固护正气,是一大原则。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参考。

在我的后台上,隔三差五,就能看见有人问,关于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痛的事儿。文老师水平浅薄,时间有限,无法一一作出回应。我用上头这张医案,提醒你一件事儿:如果你这个人,身体相对比较瘦弱,产后关节痛病程很长,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而滑,我建议你务必要补益气血。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去祛风除湿。上文刘志明老前辈的方子,很有典型意义,可以适当化裁借鉴。如果辨别不了自己的症候,那就去找中医看看(一定要注意舌脉信息,避免错用)。合适,再用。不合适,别用。

另外,除了这关节痛之外,很多女子产后落下的毛病,都可能和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有关。有的人,产后就头痛了。有的人,产后就便溏乏力了。有些人,产后就睡不好觉了。还有的,产后就心慌心悸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得考虑到正虚的一面。这是许多女性产后疾病的共同特点。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