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架相,毛估谱,胳膊弯

架相

方言读音:jià  xiàng

简明释义:场面上好看。给别人长脸.

我回老家,不是坐农村班车,在邻村那个岔路口下车,然后步行一里多路,就是骑一辆破自行车回去。因为路程不是很远,也就将近二十里路的样子。

走在家跟前的路上,熟识的人先是问我:你的车子呢?然后还会笑着送我一句:真不“架相”。

我知道那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是实在话。于我而言,似乎还从来没能“架相”过。

颍淮话中,一个人,花钱大方叫“架相”,小气、吝啬叫不“架相”。给别人捧场,言行举止能给人足足的面子,叫“架相”;反之,不“够哥们”,叫不“架相”。穿衣,一身名牌,风光无限;说话,大而无边,能说会道;办事,熟人多,门路广……凡此种种,都叫“架相”。

以我的体会,颍淮话所谓“架相”,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给别人“架相”。亲朋好友家里办事情,不仅亲自到场,还开着私家车。现场一溜儿排着鲜亮的小车,主人家就会觉得“架相”,脸面上有光。其二,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架相”。他的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人就说他“架相”。总之,“架相”似乎是富人、能人、场面人的专利,与穷人、窝囊人、普通人是沾不上边的。

在我看来,“架相”牵扯着的是面子,而不是里子。人在社会中生活,注重一些面子,理所应当。但不能过头。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凡事一味地追求个“架相”,只能是打肿脸充胖子式的笑话。

毛估谱

方言读音:māo  gú  pǔ

简明释义:大估计。

1995年版《颍上县志》,专辟《方言》一章。这在新编地方志中,是不多见的。其《歇后语》一节,录有这样一条:

连面胡子吹喇叭——毛估谱。

连面胡子,颍淮人也称连边胡子,也叫毛包胡子。它指的是男人面部两侧、耳根以下,与下巴的胡子,都连成一片了。连面胡子吹喇叭,给人的是个滑稽的形象。

但“毛估谱”,可不仅是“连面胡子吹喇叭”的有趣或者滑稽。它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物品价格之类的大估计、大约摸、大估摸。有时候,这个“毛估谱”,人们也称之为“估估”。旧时,颍淮农人做些小买卖,很多生意,就是通过“毛估谱”成交的,而无需一些衡器的称量,或者一毛一厘的斤斤计较。彼时颍淮乡间的集市上,“毛估谱”是最为常见的交易方式。

当然,长期“毛估谱”的颍淮人,也练就了一双“慧眼”。有经验的农人一“估估”,总能“毛估谱”个八九不离十,买的卖的也都吃不了大亏。那时颍淮人有句俗语,“眼里塞不下拳头”,也就是这个意思。

让我们闭上眼睛,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一捆大葱,人问“咋卖?”答曰“你估估”。那人打眼瞧瞧,“毛估谱也就十几斤,两块钱,我都要。”卖葱人也作“毛估谱”状,少许,“两块就两块,你拿走。”这场景,该让人心生一份羡慕嫉妒恨了吧。

胳膊弯

方言读音:gě  bo  wǎn

简明释义:沾亲带故。

人常说“勤劳的双手”。其实,手的勤劳,得益于胳膊的灵活。胳膊肘即胳膊拐处的关节,能让胳膊伸展和弯曲,从而引导双手从事创造的活动。

而胳膊的伸展,至多只能伸直;胳膊的弯曲,只能朝里弯,而不能向外撇。如以一只胳膊而论,它朝里弯,就会形成一个大致的弧形曲线。是之谓“胳膊弯”。

但旧时颍淮人说的“胳膊弯”,不仅只是那条弯曲的弧线,而另有更深层的意思。它常常出现在“胳膊弯里的人”的语境中。

什么人才是“胳膊弯里的人”?举个例说,就是沾亲带故的那些人,亲朋好友那些人。再扩展一些,“胳膊弯里的人”,恐怕还包括跟自己走得近乎的那些“张三外四”。

如果有人有了出息,或者升了官,或者发了财。他首先想到要照应的,也许就是他“胳膊弯”里的那些人,旁人怕是没有沾边的福分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某人哪怕只在村一级当个干部,他“胳膊弯里的人”大都能跟着沾光。不是批个低保户,就是弄个特困户。上边政策的种种好处,也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得到。这也是很长一个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所在。而对那些无缘消受的人来说,只能用“胳膊弯”表示鄙夷。

本来,“胳膊弯”是颍淮人重视情谊的见证。但在社会公平的问题上,它一不小心,就变了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