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28章)

当玉真公主的马车驶出长安十多里地,莲儿靠在车厢边渐渐入睡后,玉真公主才小心翼翼地从袖袍中掏出一封信笺。
这是刚才在金光门分别时,王维悄悄递给她的,他并无多言,只说了一句话:“待离开长安后,你再慢慢细读。”
王维会在信中对她说些什么呢?马车在驿道上颠簸,玉真公主的心也随之翻腾起来。
“持盈,当你看到这封信时,长安城门已经关闭,我正在城墙上弹奏《郁轮袍》。37年前,你我第一次见面时,我也曾弹奏此曲,为你庆贺生辰。水过无痕,一晃竟已三十七载。”
只看到开头这一段,玉真公主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他说他的对策有七成把握,她选择了信他,谁承想他的对策竟然是在城墙上弹奏琵琶!任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了几十万叛军面前!他如此行事,不仅毫无胜算,且有性命之忧!
“摩诘,你怎么可以如此轻贱自己的生命?”玉真公主握着信笺的手不由颤动了起来,紧紧咬住嘴唇,按捺住心头的百般滋味,继续看了下去。
“当司马懿率大军兵临城下,蜀国大势已去时,孔明先生选择以一己之力退敌。他独坐在荒凉的城墙上,手抚古琴,回顾一生……”原来,王维是想效仿孔明先生,用空城计退敌。但时移世易,此一时非彼一时,王维这样以身试险,分明是刀上舔血、火中取栗呐!
“持盈,我并不奢望能用琵琶退敌,只求能引起叛军的猜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贸然行事,为李嗣业将军的到来多争取一些时间。若能如此,则足以慰怀。你不必为我担心,你和莲儿安好,我便安好。有一事要告诉你,我今日用的琵琶,是你当年送我的镶玉紫檀螺钿五弦琵琶。临别在即,纸短情长,若是有缘,定能再见。珍重,珍重,珍重。”落款处,是“王维倚马匆匆草字”。
“若是有缘,定能再见。珍重,珍重,珍重。”当玉真公主看到最后这一句时,她这一辈子沉淀在心里的所有复杂难言的情感,顿时化为决堤而出的热泪,捧着信笺无声哭泣起来。
“义母,可是阿爷说了什么?”看到玉真公主手中紧握的信笺,莲儿心中顿时了然,一边用丝帕为义母拭泪,一边哽咽道,“义母,为了让我们逃出长安,阿爷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等到和阿爷重逢的那一天,等到仙芝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是的,莲儿,老天保佑心诚之人,从现在开始,每一时,每一刻,时时刻刻,我们都为你阿爷祈福。”
前路漫漫,尘沙漫天,马车会把她们带到蜀中,但不知等待着王维的又是什么?玉真公主搂过莲儿,头依偎在一起,手紧握在一起,从来没有哪个时刻,她那么迫切地希望老天能听见她的心声——她要王维活着、活着、活着!
当玉真公主在颠簸的车中展信细读时,王维已经在明德门的城墙上奏响了《郁轮袍》。他用的琵琶,就是玉真公主34年前送他的那把镶有羊脂玉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
他虽非武将,却也从小熟读兵书。在孙子的三十六计中,他最欣赏的便是孔明先生的空城计。
他一直觉得,与其说这是空城计,不如说是空心计。要知道,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深谙琴为心声之理。当孔明先生在城墙上静心抚琴时,司马懿在城门外凝神细听,如果琴音中有那么一丝心虚、一丝慌乱,他就会下令攻城!
然而,没有。自始至终,琴音中都是一清如水的从容和淡定。司马懿迟疑了很久,能在生死关头弹出如此纤尘不染之曲之人,必定成竹在胸。
因此,司马懿认定城中必有埋伏,最终下令退兵。
孔明先生面对的,只是一座空城么?不,更是一颗空心。自认谋略过人的司马懿,到底还是输给了孔明先生!不是输在谋略,而是输在心境。
空城计不是计谋,而是孔明先生当时的真实心境。三十六计中,其他计谋可以效仿,唯独空城计最是学不来。因为,只有参透了生死之人,才能以真性情面对生命这座空城。
那么,他参透生死了么?他能以真性情面对生命这座空城了么?
他摇了摇头,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此时此刻,他已经把自己交付出去,至于结果如何,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既然如此,所有的担心和顾虑,岂不都只是徒劳?
对他来说,此时此刻,这整座长安城,不就是他日常打坐的禅房么?他用手抚琴,用耳听琴,用心悟琴,手中眼中心中,都只有眼前这把陪伴了他34年的琵琶。
其他的,都已经不再重要……(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