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颅脑异常的超声筛查

基础筛查:横切面-经侧脑室、经小脑
胎儿神经超生学检查:横切面、冠状切面、矢状面
观察结构、测量项目:
头颅形状;
大脑镰、透明隔腔CSP、丘脑T、第三脑室TV;
侧脑室前角AH、侧脑室后角PH、脉络丛CP;
小脑半球CH、小脑蚓部CV、颅后窝池CM;
大脑外侧裂LS
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超色诊断:
透明隔腔,CSP:颅脑超声扫查的标志性结构;位于脑中线前部两透明隔间的液体腔,其前上方为胼胝体,后下方为穹窿,侧壁为透明隔小叶;CSP发育与胼胝体密切相关,胼胝体CC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一种脑白质束状纤维结构;其发育通常晚于其他颅内结构。胼胝体发育早于透明隔。
推荐:1、胎儿颈后透明层(NT),你知道多少? 2、胎儿颈项透明层 (NT)厚度的诊断意义 3、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
透明隔腔缺失:孕18-37周未显示CSP
1.常伴前脑病变及中线结构发育异常
2.胼胝体正常不等于有正常透明隔腔,有透明隔腔不等于胼胝体完整正常
3.与透明隔腔缺失有关的神经系统畸形:
原发育性异常:前脑无裂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视隔发育不良、脑裂畸形
继发性异常:重度脑积水、孔脑洞、Amold-Chiari II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
孤立性透明隔缺失(孤立性透明隔腔缺失预后大多良好,但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风险较正常胎儿高)
4.孕18-20周即可诊断透明隔腔缺如,但与其相关的部分颅内异常需在孕32周后超声或MRI才能发现,因此需连续动态观察CSP;
 
透明隔腔增宽:CSP宽度>10mm
CSP宽度:2-9mm,中孕期平均值为(5.3+-1.7)mm
常合并胎儿脑积水、染色体异常及生长缺陷
常伴发韦尔加腔(6V)增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脑室扩张 VM 推荐胎儿侧脑室扩张
1.侧脑室增宽:10-15mm【轻度增宽10-12mm,中度增宽12.1-14.9mm,重度增宽>15mm】,>12mm其合并其他畸形的概率较高,而合并非整倍体的概率低,10~12mm的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其神经系统发育预后相对较好
2.第三脑室:横切面>3mm、冠状切面>5mm
3.第四脑室:孕中期显示最为清晰,平均前后径为3.5mm、平均宽度为3.9mm
4.引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神经管缺陷、颅内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前脑无裂畸形、颅内肿瘤、D-W异常、脑血管畸形、胼胝体缺失、Arnold-Chiari畸形II 型、脑裂畸形、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综合征
5.产前发现胎儿脑室扩张,首先应仔细检查颅内颅外结构,建议在30-34周孕进行仔细神经系统检查。建议超声监测的间隔时间为2~3周
Arnold-Chiari畸形II 型:脊柱裂伴有脑室扩张、柠檬头】香蕉小脑、小脑延髓池消失或变小等
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预后
15.7%产前出现脑室进行性增宽
34%病例侧脑室好转
55.7%病例保持侧脑室宽度恒定
(相对于双侧侧脑室增宽,不对称性的一侧侧脑室增宽的预后更为良好)
后颅窝病变 
1.小脑延髓池间隔CMS:为布莱克Blake陷窝的遗迹,小脑延髓池内的线状回声,晚孕期CMS可能消失;布莱克Blake陷窝发源于菱细胞,开始于8-9W,至20W发育成熟,约17-19W是布莱克Blake陷窝开窗并于蛛网膜下腔相通,4V正中孔形成,稍后,4V外侧孔开孔形成,脑脊液循环通畅,陷窝壁即CMS
2. 布莱克Blake陷窝Magendie正中孔开窗至22-23W才完成,Luschka外侧孔发生稍晚:开窗狭窄~Blake陷窝、开窗延迟~ Blake陷窝增大、开窗缺如~Dandy-Walker畸形
后颅窝积液分类
1. Blake陷窝囊肿:蚓部完整,向上方旋转,窦汇位置正常,CM正常或增大,与4V相通
2. 颅后窝池增宽:颅后窝池增大(>10mm),小脑结构、4V正常,窦汇位置正常,小脑延髓池间隔存在
3. Dandy-Walker畸形:蚓部发育不良,CM、4V增宽并囊性扩张,小脑幕上抬,窦汇位置正常
4. 小脑蚓部发育不全:蚓部发育不全,窦汇位置正常
5. 小脑发育不良:小脑延髓池增大,小脑体积小
6. 颅后窝蛛网膜囊肿:囊性占位,压迫小脑引起小脑变形,囊腔内的脑脊液与后颅窝池不相通
脑干小脑蚓部角BV角(4-17度):
脑干背侧的切线与小脑蚓部腹侧边缘切线的夹角
 
脑干小脑幕角BT角(21-44度):
脑干背侧切线与小脑幕边缘切线的夹角
Blake陷窝囊肿:BV角26度、BT角45度
蚓部发育不全:BV角39度、BT角50度
D-W畸形:BV角73度、BT角66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