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我说我

我生来是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因此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哪?”

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树木为什么不像人屙出肮脏的屎尿来?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野花如何开出姹紫嫣红的色彩?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 ”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 “子建 ”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风。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兴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的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令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还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看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画自己很难,因为人是渴望完美的动物,画自己难免要不由自主地美化。作家在自述中描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也难免会沾染上某种虚荣习气,因此还是不多说为好,免得骄纵了自己。

记得一九九七年我迁入新居后,曾站在阳台看楼下空地上的那一排排死寂的仓棚,心想若是把它们拆了,建一座花园该有多好。天遂人愿,去年果然是将那些仓棚一扫而空,修了花坛和凉亭。然而它带给人的并不是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是持之以恒的喧闹。孩子们在花坛四围奔跑嬉闹,凉亭常有打牌的吆喝声。最近,一个精神病患者又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每日拣了垃圾箱的破布,披挂在肩上,坐在凉亭的石凳上,吃着随便捡来的剩饭,满面尘垢地望着往来的居民,心无旁骛地笑。楼下的小花园倒不如先前的那些仓棚能给人带来安宁和遐想了。理想与现实究竟有多远?我想要多远就有多远。

(0)

相关推荐

  • 父亲的梦

    父亲是个农民, 他有很多梦-- (一) 父亲是个农民, 他敬天如神, 视地如命, 爱庄稼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深情. 他有文化, 在解放初期就读完了初中. 他在人群中没有话份儿, 对别人的高谈阔论 他只 ...

  • 凉亭往事【吴海 | 文学看台2133】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凉亭趣联

    ▲有一本期刊最中国--<对联> 青青导读: <对联>杂志曾发表过多篇有价值的名胜联萃文章,因纯纸刊时代传播有限,现在有必要借助微信公众号重读. 凉亭趣联 寓意深刻8 张逊合 凉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挑竹床/朱从森

    星河灿烂,老株树上的老蝉在声嘶力竭地长鸣.和往常一样,人们陆续地搬来竹床,横七竖八地摆放在故乡的土乡场上. 那是一九八五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炽烤了一天的大地,此时在拼命地散发着热气.老宅似乎就是一个大蒸 ...

  • 桂长志-手写春联最浓情!

    在我的乡村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底,四野白雪茫茫,滴水成冰.这时节,年少的我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乡亲袖着双手,胳肢窝夹着红纸,嘴里哼着戏,迈过村头那座小桥,一脸希望地走进我家小院.这些人,是来找我父亲写春联 ...

  • 《文学的故乡》第三集迟子建:北极村里藏着她的创作秘密

    因为我写作是写这片土地,是生命和这片土地滋养赋予我的,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其实就是冰雪根芽.--迟子建(来源:央视网) 因为我写作是写这片土地,是生命和这片土地滋养赋予我的,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其实就是冰 ...

  • 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 赏读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 ...

  • 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时间怎样地行走 文|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 ...

  • 朗诵 || 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帅志刚朗诵《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作者:迟子建

    朗诵精品|经典朗诵|朗诵素材|朗诵课堂 RECITATIONART 2021年第73期 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 作者:迟子建 朗诵:帅志刚 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 早晨, ...

  • 夏梓言评论:迟子建小说中的边地魅力与民族文化底蕴研究

    迟子建小说中的边地魅力与民族文化底蕴研究 [摘要] 迟子建作为我国文学界独具一格的作家,她的创作主要是以自己的故土--东北,作为创作背景,因此近年来,她几乎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代言人,提到东北,读者们 ...

  • 茅盾文学奖丨创作谈:迟子建谈《烟火漫卷》

    读茅盾文学奖,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 (点击图片查看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undefined <烟火漫卷>后记: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 迟子建 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 埋 ...

  • 作家名片| 迟子建:关于温暖和爱的情怀一直不变

    编者按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启动" ...

  • 迟子建:是谁扼杀了哀愁

    作者简介:迟子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茫茫前程>.1993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1996年,获得首 ...

  • 迟子建的作品中为何“具有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

    刘震云曾评价迟子建为'作品中最具有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的作家',并将她与同为北方女性作家的萧红进行比较,并认为'从笔法的成熟与现代来讲,迟子建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超过了萧红'.诚然,迟子 ...

  • 迟子建:寻访萧红,在碧海蓝天处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哪般 选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寒夜生花> 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