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衡宝战役邵东行
相关推荐
-
英雄不应该被遗忘——到潼湖瞻仰杨文海墓
今天有点时间,天气也好,一个人出去骑骑车.想起前不久得知的潼湖有一座杨文海烈士墓,还没去看过,于是决定去看看.走火车西站后山穿到观洞水库,从水库下来没多远就到潼湖军垦农场.来到潼湖已是中午,军垦农场有 ...
-
跨越72年时空,衡宝战役牺牲安葬在灵官殿的宋全来烈士终于找到亲人……
邵阳老酒 04-01 阅读 2667 关注 来自话题 #爱国军旅文坛 8584篇 (原宋全来等13烈士合葬墓) (现修缮一新的宋全来13烈士墓) 72年的寻找, 72年的等待, 72年的思念. 这一刻 ...
-
【红色之旅采风作品7】罗东晚:愿做家乡一“红”人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3月31日沈书记率中共邵东市委常委到雷打石凭吊革命先烈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 3月31日沈书记 ...
-
刘畅觉:丰碑世屹 忠魂永存 ——记灵官殿雷打石衡宝战役烈士陵园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丰碑世屹 忠魂永存 --记灵官殿雷打石衡宝战役烈士陵园 刘畅觉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 ...
-
【红色之旅采风作品2】申云贵:青山处处埋忠骨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青山处处埋忠骨 申云贵 早就听说灵官殿多山,而且都是崇山峻岭,今天算是亲眼目睹了. 5月8日,天气晴朗. ...
-
【红色之旅采风作品9】姜粤铭:这里也曾战旗红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这里也曾战旗红 姜粤铭 初夏时节,我参加了市文联举办的赴灵官殿"红色之旅"创作采风活 ...
-
陈玉珍原创散文丨六十余年的守护
六十余年的守护 文/陈玉珍 我会把我衰老的年份交给这片坡地 照料它,守护它 一如当年,你用生命守护我们-- --题记 "老刘大哥,谢谢你啊!谢谢刘家人这60年来对俺大哥的照顾--" ...
-
衡宝战役:桂军内部发生了什么?导致5万大军全军覆没
1949年5月,陈明仁在长沙起义后,白崇禧为阻止第四野战军南下,决定发动衡宝战役.这时,四野主力在衡阳正面与白崇禧的"鲁道源兵团"对峙,四野其他主力则沿宝庆等地南下,直接威胁到桂系 ...
-
许乐夫中将:开国大校,原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参加过衡宝战役
1988年9月,我军取消军衔制23年后再度恢复军衔制.恢复军衔制首次授衔中,有不少开国大校参与到了授衔.原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许乐夫中将,就是参加88授衔的开国大校之一. 许乐夫生于1922年10月, ...
-
衡宝战役损兵5万后,桂系部队半月内补充10万人,不料追兵有40万
编辑搜图 ▲渡江战役形势图 1949年5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从长江中游地区渡过长江天堑,对盘踞中南地区的华中"剿总"部队展开围歼,由于华中"剿总"总司令.绰 ...
-
胡小白:邵东行
邵东行 (组诗) 胡小白 1.黑夜里 关掉世间所有需要安慰的灯 将身体送进黑夜的中心 想象和茨维塔耶娃拥有同样的夜晚 试着将身体变薄,像是被命运亲吻过 挂在月亮耳垂 你最终成为了月光 所有走在光里的光 ...
-
红色记忆——中乡衡宝战役/摄影彭礼伟 暮暮 /文字暮·暮
摄影 彭礼伟 暮暮 文字 暮 暮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70年前那场惨烈的衡宝战役, 年轻的战士 ...
-
【红色之旅采风作品5】甯普林:衡宝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衡宝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新诗韵) 甯普林 一 暴雨狂风初放晴, 缅怀烈士入山冲. 微风弄叶吟吟响, 犹似 ...
-
衡宝战役参战将士后代走进祁东祭先烈
红星故事2019-11-04 18:17:16 原创:韩捷 军旅警营 衡宝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战役,在祁东县境内进行的杨家桥战斗,是衡宝战役的关键一战.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衡宝战役胜利70周年 ...
-
山河已安好 英烈当归乡:衡宝战役隋德敏烈士找到了”家”
红星故事2019-11-09 18:32:08 原创:王建腾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网络图片) 我的眼睛为什么总含泪水,是因为我久久想起在衡宝战役牺牲的官兵,想起亲人寻找烈 ...
-
寻找衡宝战役界岭战场记忆:
邵阳老酒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寻找衡宝战役界岭战场记忆:战斗十分惨烈 墓地亟待保护 [资料图片] 又是一个周末, 又是一个南方的闷热天气, 带着几份虔诚, 带着一位河北籍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