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基建,阿里云的新能力与新实践

2020年,以云计算,AI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新基建不仅会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也会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的快速发展。而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基建”建设会加快驶入“快车道”。此前国家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可以说,交通行业是“新基建”的主战场,是“新基建”探索与实践的前沿阵地。

结合我们丰富的交通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实践,本文总结了对交通新基建的理解,交通新基建的新动能、新可能、新潜能,两个新方向和阿里云的差异化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必将快速的惠及全行业。

交通新基建的理解

我们认为交通“新基建”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公路、铁路、航道、民航、枢纽、城市交通的智慧化建设和智慧升级来提升交通的安全、运行效率、出行体验和感受,使交通更加绿色环保;通过新、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融合,突破解决行业的难点和痛点,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建立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行业新生态。

交通新基建的三个新能力

针对交通新基建的“新”,我们认为表现在三个“能”:

新技术提供“新动能”

过去多年,交通的基础建设一直是“铁公基”。新的技术的融合,为“铁公基”赋予了新的温度。云计算、大数据、AI、多源数的融合、时空智能、地图能力、中台能力、安全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交通的新基建提供了基础的算力、动力支撑。阿里云结合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公路、智慧航空、智慧港口的建设中完成了多个实践。新技术的融合,为行业内多年的痛点找到了解法:以多源数据融合、AI数据中台算法为核心的云控平台为智慧高速的“建、管、养、运”提供全面支撑;通过AI视频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为自由流收费、实时收费稽核提供技术保障;云计算和中台技术支持着最大的航空公司、物流运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等。

融合拉通提供无限“新可能”

交通新基建的“新”也体现了融和与集成。交通行业是一个融合行业,涉及的要素包括:车、路、人、网、图。阿里巴巴平台几乎涵盖了这些要素的全部。阿里云从城市大脑开始,在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出行服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高德地图为60%以上的汽车提供位置服务;千寻的基站已经在国内全面覆盖,提供了精准定位服务;斑马智能网联为网联汽车提供了内容服务,使车成为一种移动的生活方式;支付宝、高德的互联网流量使交通的运营服务权益互换成为可能。这些元素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在一起,使交通行业的“新”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模式创新激活行业“新潜能”

永远不断的对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是阿里云的差异化竞争力。交通新基建的“新”除了体现在新的建设中,也体现在老的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中。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创新在老的基础设施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阿里云和四川高速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立足于AI视频能力在智慧高速领域的建、管、运、养等领域的应用,并且共同研发了“智慧眼”这样的具有行业口碑的产品。这种创新的模式,通过高科技技术与老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业务痛点,赋予了老的基础建设新的动能。

阿里云在交通新基建的两个新实践

结合阿里的能力,重点谈下阿里云在交通新基建领域的两个新实践。

第一个方向:打造智慧交通的操作系统(TBOS)

交通部颁发的《交通强国实施纲要》和《交通新基建实施纲要》中都多次提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使用,推动国家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的建设。阿里云智慧云控平台,生于数据、活于算法、长于业务,是阿里云在交通领域计算能力、数智能力、地图能力、IOT、生态能力的集成融合。
过去两年来,阿里云的智慧云控平台已经服务于多个智慧高速、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等领域,已经在公路的自由流收费稽核、精准收费、差异化收费、公路事件处理、危化品监管、高速准全天候运营、桥隧管理等领域形成最佳实践。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将交通原始数据转化为交通融合感知能力;通过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智能为交通的管理、预测、效率提升提供算法支撑。通过多个示范点的测试、车路协同管理平台和云控平台的融合,真正实现对“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的协同管理。
在经历了交通领域覆盖全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实践探索后,阿里云智慧云控平台已经具备了管理与配置交通系统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优先顺序、调节交通供需关系、运营交通网络与管理业务系统的能力,已经逐步形成标准化。并且能提供超过680种API接口、9大类的能力,以开放的姿态携手生态,不断迭代升级。
云控平台已经开始运用在城市综合交通治理(TOCC, MAAS,城市停车等)智慧港航的智能化升级的建设中。下一步, 我们将把云控平台的能力与公路路网监控、管理、运输安全、应急调度等领域进行结合,推动国家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的基础平台建设和升级。

第二个方向:全力投入智慧交通&车辆网先导区的建设

如果说“铁公基”是老基建的主战场,那城市交通的数字化升级就是交通新基建的新战场。特别是今年疫情过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循环拉动,城市交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重点。其中支持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车辆网先导区的建设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先导区的概念提出源自201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随后设立的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在无锡。而在此之前北京、上海等国家级测试区已建成,当时的定义为“测试区”,包括封闭测试区、开放道路测试区。因此先导区与测试区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先导区的规模化、标准化。例如无锡规模达到了城市级,建成包括核心城区、城市快速路、城际高速公路的240个交通路口、5条城市快速道路、1条城际高速公路,道路总长280公里,覆盖17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及开放道路LTE-V2X网络,建成了6公里半封闭城市道路、4.1公里封闭高速道路和180亩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等3种自动驾驶综合测试环境,并且在全国率先全面开放实时信号灯配时、道路视频监控、交通事件等40余项公安交通管控信息。
因此目前国内很多“先导区”是广义的先导区,既包括了小型的封闭测试场、小范围的开放道路测试区,也包括了大规模的真正意义的先导区。先导区无疑是城市综合大交通新型建设的重要试验点。今年,在新基建的大潮下,城市智慧交通先导区将逐渐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样板,全国各地纷纷积极投入到先导区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意先导区的建设应该特别关注几个关键词:
商业模式探索:谁来建、谁来用、谁来运营、谁付费……,试的过程中,会形成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探索,正是阿里云优势发挥的地方。
产品商业部署:关键产品包括芯片、车载终端、路侧基础设施等虽已获得较大进展,但产品本身离商业部署还有差距,可以通过先导区带动。对阿里来说,MEC等路端的核心产品具有很大优势。
行业间协同:跨交通、工信行业的协同,是先导区建设的重点、难点。阿里云要发挥大交通、交管、城市大脑等城市级跨行业协同的优势。
我们认为先导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自动驾驶而做的示范点,而是应该去示范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出行服务管理模式,建设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全生态、可运营的先导区。政府可以实现智慧化管理、精准服务、产业升级;产业的上下游可以形成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人的出行服务、物流运输在用户端都可以做到商业闭环,让老姓获得更好的服务感受;数字化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化的路网、传输网和监管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城市智慧交通&车辆网先导区有七个关键要素需要重点考虑:智慧协同的云、全面感知的路、万物互联的网、高精度的地图、时空智能的测试场、全场景运营的端、智能网联的车。
智慧协同的云:已经在前面提到了智慧云控的能力和网联协同的能力融合,这里就不再重复。
全面感知的路:在城市交通领域,我们有着非常多的创新应用,比如智能路口、信号灯控制优化,从线协调到路网协调,充分挖掘路网的潜力;数字孪生的仿真推演,充分对交通发展态势、事件处理做到预判,为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保障;城市级智慧停车和自动泊车,预约停车等有效的整合城市重路内和路外的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问题,优化城市资源等。
万物互联的网:阿里云从2018年开始车路协同场景的研究,支撑了多个测试路段的测试,并且已经在成都二绕和杭绍台智慧高速中开始体系应用。斑马已经通过智能网联的深厚积淀,开始从智能网联的内容服务商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的运营商转型,并且有70万辆安装Alios操作系统的车已经具备了车路协同的能力。
时空智能的测试场:除了可以在高精定位领域提供基础能力,同时在赋能先导区自动驾驶的全链路测试场景建设。
智能网联的车:阿里云是自动驾驶计算落地的积极实践者,自动驾驶的技术已经使用在物流园区等场景领域,并且即将实现量产;生态伙伴已经将L4级的自动驾驶能力运用在Robotaxi、自动驾驶公交车等领域,并实现高德地图上打自动驾驶车的体验模式。通过车载地图,货车运营商平台已经开展了将车路协同能力运用在货车运营中的尝试。
高精地图:高德地图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较高。高德在交通领域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通过高德精准地图的服务,为自动驾驶车提供基础交通数据支撑,也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管理数据支撑。让出自动驾驶车,出租车,地铁的出行无缝接驳,让老百姓的出行变得更加幸福。
全场景运营的端:阿里拥有强大的互生态,多样化的流量也是先导区模式建立的基础,比如:钉钉的协同管理,支付宝、高德的出行服务。端的透传为未来城市交通建设运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城市交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战场,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提升先导区的价值,突出我们的优势,打造领先的竞争力。

阿里云在交通新基建的生态差异化能力

在城市智慧交通&车辆网先导区的建设中,生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多样化的生态能力,赋能智慧交通,给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阿里巴巴集团内部,6横3纵体系有着技术、协同、地图、支付、营销、物流、内容、商业等不同的生态基础。生态合作的基础是要打造阿里云交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点,打造以TBOS为核心的生态圈。

建立一个以云控平台为基础的阿里云智慧云控平台&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BOS),持开放、共生、共赢的姿态,构建一个产业生态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入这个生态圈,让生态在这个平台上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形成共生共赢。

第二点,强化内部生态优势。

阿里巴巴内部与交通领域有关联的BU正在形成交通行业的子有机体联盟,将技术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共享。这个联盟的整合发力是阿里云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阿里云的智慧交通之路,是新基建驱动下的以数字化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的智慧交通,一定是一个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融合协同的体系,真正实现人悦其行,货优其流的综合交通愿景。
文 | 阿里云智能大交通事业部总经理 肖露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