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夜话]梅贤玉读梅俊学先生的散文《愿来世我们还是同窗好友》有感:青涩的同学情 纯粹的同窗爱

青涩的同学情   纯粹的同窗爱

一一读梅俊学先生的散文《愿来世我们还是同窗好友》有感

按年龄论,俊学先生是我的兄长;按资历讲 ,他还是我的老师。可他为人低调、谦逊,每有新作杀青,在发表之前,总要先传我征求修改意见。其实我也是“老外”一个,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只能说点自己的感觉抑或感受,供他参考而已。
前几天他将此文初稿传给我,我细读了两遍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我觉得他与李亚新之间青涩的男女同学之情,是那样的纯真,可谓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他们从小学同窗到高中毕业直至步入社会、成家立业,虽说没有终成眷属,但他们惺惺相惜、互相帮助、互相激励鞭策的枝枝蔓蔓,实足令我为之动容,在深感遗憾惆怅的同时,更多的是庆幸:我想,如果他们真的成为一家人,也未必是真正的“幸福美满”!古语云:“与其相濡以沫,勿与相忘于江湖”。对这话的理解,如果没有切身经历之人,很难有切肤之痛。
此文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真实”,几乎是原生态的真实。常言道:“文如其人”。俊学先生做人很真实,写文章同样真实。为此,我曾还多次提醒过他说:“写作品应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实指的是饭,虚好比是菜,以吃饭为主,以吃菜为辅,这样既能吃饱饭,又能增进食欲,增加营养。”他说他写东西只能如实地写,虚构是弱项,还是想象力太差。其实,真实才是骨感之美、震撼心灵之美!
今天(20211年7月2日)早晨,当我从“新东西”平台上再读此文时,不仅为他们同学之间的真情所感动,而且更为李亚新女士的英年早逝而痛惜。从命理上讲,好人必有好报,好人应该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可是天不遂人愿,至少对李亚新女士而言,是天妒知己,太不公平啊!但愿她的在天之灵,也能感知这篇洋溢着同窗之情的作品吧。

梅贤玉,湖北阳新人,1958年出生,本科文化程度,湖北省作协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60余万字,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两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