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鉴定与辨伪

  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唐三彩独特的造型才能够被创造出来,当社会风气,生活环境,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都达到巅 峰时,唐三彩的美自然也就达到巅 峰了。

  唐三彩的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 次,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黄、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国 门渐开,北京唐三彩赢得了国际声誉,它的社会知名度也迅速提升,唐三彩礼品大量销售,当年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贾夫人的房间里居然也摆了一件唐三彩,其实这是绝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唐三彩多是冥器,并非陈列品。唐三彩虽漂亮,但质地疏松,容易漏水,且釉上含铅等毒素,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实际用处。在唐代,不同品级官员在墓中可放唐三彩的件数有明确规定。

  时至今日,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实际上高仿者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我们很难再找出像唐三彩一样能够能让我们瞬间沉浸入大唐风华之中的器物。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和杯盘碟碗,曾经居住活动过的亭台楼阁,曾经接触过的动物如牛羊鸡狗,曾经见过的贵 族妇女、文武官士、侍者使女,所想象出的天王神兽等等都是唐三彩的创作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整个盛唐人们的生活,都在其中。

  一团平白无奇的泥土,经过千锤百炼,再经过高温炙烤让不同的釉色流淌、融合,造就了每一件唐三彩独 一 无 二的美。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唐三彩工艺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摆放在家里,增添一些文化气息,但是出土的唐三彩还是不要摆放了,大部分都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 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0)

相关推荐

  • 品味十足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最初出现并不是在唐代,而是更早的南北朝时期,只是因为在唐朝发展到了极盛阶段,故而冠以"唐"的名号. 在唐三彩的出土中,曾经出现了大批的人物陶俑,这些人物陶俑的造型都是十分逼 ...

  • 唐三彩收藏鉴别有技巧

    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无 ...

  • 人无唐三彩不贵,室无唐三彩不雅

    唐代三彩的制作也因时期跨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期的三彩多为罐.盘.豆.注子.器盖类,或是日用器具的模型榻之类.这里引用来自李凤墓出土的的一件双联盘,这是目前为止发掘出土最早的唐三彩,产于高宗时期.其只 ...

  • 红宝石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星光红宝石是红宝石的一种,加工成弧面的红宝石后会显示六射星光,偶尔可见双星光即十二射星光.在市场上,星光红宝石的克拉单价一般比刻面红宝石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星光红宝石往往具有较大的亭部导致重量较重,另一 ...

  • 浅谈古瓷釉光鉴定的辨伪

    冬青釉最早从青瓷上演变过来,到乾隆时期烧制已经非常成熟,冬青釉青中偏黄,釉面肥厚如脂.乾隆冬青釉印泥盒的光泽微厚有莹润感,光泽密度比较紧,点的反射光有深度,点与点之间的反射光有不规则的变化,极小点聚光 ...

  • 范曾字画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范曾崇尚内外兼修,品格与能力并重.在央视节目中曾面对亿万观众背诵了屈原<离 >中的句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范曾作风被大家讨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太不谦 ...

  • 考古印史,古代玺印分类材质,制法,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

    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 ...

  • 古代银锭子鉴定与辨伪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但政 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 ...

  • 古铜镜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现代人很少使用过铜镜,往往以为铜镜的照影效果不好.其实古代的铜镜打磨的非常光滑,照影效果和现代玻璃镜几乎差不多,但是由于材质所限,照出来的形象都是发黄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了明代以后,玻璃镜开始盛行并 ...

  • 徐渭字画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徐渭题诗说"无书不可读,能读却无书.何事劳心目,终年饷壁鱼." 毛驴的声音得得得,远离尘世纷争的人,他又要去向哪里?徐渭在<秋郊策蹇>图上写道:"人世风波险, ...

  • 傅抱石字画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傅抱石从石涛的画面中跟他的性情找到了某种契合点,所以他从石涛的画中感知到了一些东西,以此为依据,或者以此为出发点将自己原本的"条框"给打破,从而得到了新的突破. 学术研究,了解或引 ...

  • 齐白石字画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

    如果藏家手里收藏齐白石的画是真品,百万至千万元不等.但是但凡艺术价格高低最终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 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