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遗言:我走过最深的路,就是诸葛亮的套路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看《三国演义》,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刘备,汉室宗亲,根红苗正,仁义忠厚,德行天下。手下武有关张赵马黄,个个都有万夫不挡之勇;文有卧龙凤雏,号称得一可安天下。

这样一个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正义之师,为啥三国争霸,蜀国最先挂了?

这事儿不光是我,连刘备都没整明白。

公元223年,白帝城内,刘备在病榻之上,目光呆滞地看着诸葛亮这个自己一生最信赖的男人,长叹一声:

“当初三顾茅庐,你跟我说只要严格按照你的计划行事,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此,老子大事小事都听你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三足鼎立?说好的光复汉室,一统天下呢?”

诸葛亮涨红了脸,低着头一声不吭。

弥留之际,刘备终于想到:当初,我是不是被这帮孙子给骗了?

1

这事儿要从头说起。

经常听人讲:男人嘛,应该以事业为重。啥叫事业?在古代,所谓追求事业就是求取功名。

功名?为啥不直白一点,不就是当官嘛。

是的,但我们一般不这样说,太庸俗,我们说——事业。

凡事都讲究含蓄,只有女生的大腿才讲究“直白”。

有人说不对,我觉得当官没意思,发财才是正经事业。

这个,怎么说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当上官,发财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你能理解吧?

那么,平民百姓怎样才能当官?

若生于乱世,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揭竿而起,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纠集一干人马,武装夺取政权。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大功告成之日,所有参与者排排坐分果果,论功行赏,各安其职。

和平时期怎么办?

其实办法更简单,学而优则仕,不论出身贵贱,大家统一参加科举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安排职务。

为此,古人凿壁偷光映雪囊萤悬梁刺股划粥断齑寒窗苦读,只要金榜题名,便可改变命运,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在隋炀帝设立科举制度之前,比如三国时期,人们又是如何选拔领导干部的呢?

基本上依靠世袭和举荐。

诸葛亮原本并不是普通百姓出身,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也就是说,曾经也属于官二代,完全有希望凭借家庭关系举荐入仕。

可惜,诸葛亮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叔诸葛玄生活。

诸葛玄是豫章太守,后来又在荆州刘表手下任职,也是混官场的,可是祸不单行,诸葛亮长到16岁,就快该找工作的时候,叔叔又去世了。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想进入体制混个一官半职,必须得动点脑筋了。

2

当然,世间总有一些有风骨的人,视功名如粪土。当官?老子不稀罕!

对,我要说的就是老子李耳。

正值事业的上升期,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的位子都不要了,留下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便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这种主动脱离体制束缚,追求身心自由的生活方式,后来逐渐流行开来,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隐士。

啥叫隐士?首先你必须得是个“士”,在过去,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才配叫“士”。

在山里自己种一小片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个不叫隐士,那叫农民。

其次你必须要“隐”,要低调,最好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偶尔出去打个酱油之外基本上跟外界不来往,手机微信QQ一个都没有,谁都找不着你,

附近看见你的人也不知道你是谁,曾经多么辉煌多么牛逼根本没人知道,自己也不问世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才是真的隐士。

归隐山林还要大张旗鼓,一天发20条朋友圈,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淡泊名利岁月静好,这都是别有用心的人。

历史上这样的人可多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著名隐士。

你看,都著名了你还怎么隐啊?比如,著名隐士诸葛亮。

3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说得好听,谁不知道,诸葛亮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要“闻达于诸侯”,辛辛苦苦念了那么多年书,不就为了将来混个一官半职嘛。

虽然父亲和叔叔已经去世多年,但找找过去的老关系,跟有关部门说说,安排个工作还是可以的。

比如,让自己的老师,有“江南第一名士”之称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帮忙给写封推荐信,有名师举荐,求职一定不会被拒绝。

但是,我跟你讲,毛遂自荐和被别人聘请,二者的岗位安排和薪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知道吧?

诸葛亮的志向当然不是一般的科员。

那么,如何才能让用人单位主动来聘请自己,并且委以重任呢?

工于心计的诸葛孔明为此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安排,先是在卧龙岗假装隐士,做出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然后,为了吸引舆论关注,故作惊人之语。

《三国志》记载:

“诸葛亮高卧隆中,抱膝长吟,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管仲和乐毅是何许人?

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个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神,在历史上大名鼎鼎。

管仲辅佐齐桓公,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促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统帅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下齐七十余城”,一雪当年强齐伐燕之耻,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军事传奇。

再看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未出茅庐,未建寸功,就自比管乐,根本就是大言不惭,难怪“时人莫之许也”。

只有好友崔州平、徐元直因为经常在诸葛亮家喝酒,所以才会“谓为信然”。

4

舆论造出去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慢慢传到了一家正在招聘人才的新公司那里。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刘备,因为实力弱小,最开始,公司采用的是加盟店模式,刘总带着手下员工加盟大公司,先挂靠在别人旗下成为子公司,再图发展。

他们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六家企业,但因为薪资待遇等方面问题谈不拢,频繁跳槽,没有一处干长久的。

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20多年,如今一把年纪了,还是一事无成,看看周围人,好像都比自己混得好,每次喝酒想到这些,刘备都忍不住掉泪。

张飞不解,问:“哥你哭啥呢?菜不合口咋地?”

刘备长叹一声道:“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尔。”

张飞问关羽:“二哥,大哥啥意思?我没听懂。”

关羽一脸凝重:“可能是菜太辣了吧。”

刘备求贤若渴,听说诸葛亮的事迹后,便带着部门经理关羽张飞一起下基层搞外调,先找到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问:

“管仲乐毅都是很牛逼的人物,您的学生诸葛亮自比此二人,是不是有点过了?”

你猜水镜先生咋说?他微微一笑:

“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大家忙问:“哪二人?

司马老师说:“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都见过吹牛逼的,但没见过牛逼吹这么大的。

司马老师趁热打铁,紧接着又跟上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话一说,刘备死活也得请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出山啊。

领导亲自登门拜访,诸葛亮慌忙出门迎接,好酒好茶接待?这样可不行,哪像个隐士的样子。

记住,没有人会珍惜轻易就能得来的东西,必须让他费尽力气,历尽波折。

5

一去,不在家。二去,还不在家。这种情况,现代理论称之为:饥饿营销。

虽然总是扑空,但奇怪的是,每次都会遇到诸葛亮的亲朋好友,先是崔州平,后是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的兄弟以及他的岳父。

无一例外,所有人都向刘备吹嘘诸葛亮如何了得。

人的影子还没见着,传说中的诸葛亮在刘备心中差不多已经是一个神了。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明白,所有这些铺垫和安排,全是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这种做法现在有一个学名,叫做:套路。

第三次,总算把人逮着了。

刘备诚心诚意请教: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诸葛亮微微一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吧啦吧啦把刘备说得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演讲最后的结束语是:“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儿里,刘备脑子一热,当即决定,聘请这位年仅26岁,既无文凭又无工作经验的新人出任公司首席战略执行官。

诸葛亮当时还假意推辞了一下:“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刘备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诸葛亮这才强压心中的狂喜,勉为其难地说:“ 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俩人在屋里唠个没完,关羽和张飞在外间屋等得心急,眼看天色渐晚,诸葛亮也没有管饭的意思,等会儿是出去吃啊,还是自己在家做啊?

这般时候也该派人出去买酒买菜了呀。

正嘀咕着,刘备出来了,向二人通报了对诸葛亮的任职决定,关羽张飞当时就不乐意了,啥情况啊?

年纪轻轻,一到公司就是高管,连个实习期都没有,薪资待遇比我们原始股东还高,这人会干啥?到底有啥了不起?

刘备正色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以后谁也别在我面前哔哔,都给我闭嘴。

刘备力排众议,破格任用诸葛亮做了自己的副手,开创中国人力资源史上罕见的招聘先例。

自此后,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刘备父子两代都对诸葛亮寄予厚望,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而诸葛亮从一介村夫摇身一变成为集团副总裁的整个过程,堪称著名隐士成功出山的典范,中国忽悠界的经典案例。

真的隐士,敢于直面寂寞的人生,敢于正视生活的清苦,他们厌倦了仕途的尔虞我诈和生活的喧嚣嘈杂,视功名如粪土,归隐山林,追求的是诗意的栖居和本性的回归。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即便身处车水马龙人潮人海之中,也能波澜不惊,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比如老子。

而那些假隐士,则喜欢在城乡结合部盖个小别墅,种一小块菜地,养一条狗,两只鸡,平时在院子里假装晒晒太阳看看书喝喝茶发个朋友圈,号称回归自然,其实就是个农家乐。

依靠各种套路和假象,全力打造神秘莫测身怀绝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世外高人形象,待价而沽,坐等用人单位主动上门,以获得高官厚禄。比如诸葛亮。

在这位自比管乐的世外高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心辅佐下,刘备的势力虽然不断壮大,与曹操、孙权终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六出祁山,屡遭败绩,劳民伤财,一无所获,只得偏安一隅,复兴汉室的终极目标始终无法实现。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成为鼎足而立的三国中最先挂掉的国家。

后世有诗曰: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作为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目前,中国企业数量超过2000万家,平均每分钟就诞生7家,然而它们存活率却低得惊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三分之一倒在了缺乏最强控制人上面。内讧、拖延、彼此消耗,最终拖垮了企业。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得合伙人,得天下!

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奇迹出现了!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爱尔眼科,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市值达到800亿。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合伙人时代:以华为、阿里、碧桂园、旭辉地产、海尔、韩都衣舍,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培养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万科股权之争——极度分散的股权布局,正式吸引野蛮人入侵的致命原因!也导致创始人王石含恨出局!

真功夫夫妻夺权——创业时期55均分的股权结构,到了后期引爆内讧,公司规模下滑,创始人被判14年!

一号店融资之劫——盲目融资让出80%的股权,股权架构设计出现问题,控制权无法回收,最后成为曾经对手的脚下之臣!

雷士照明纠纷——创始人吴长江轻信赛富基金,公司陷入控制权争夺战,老板控制权不保,退出历史舞台!

太多的老板和员工对股权知识的认知大都是“浅尝辄止”,又或是对基本的股权知识甚是陌生!拿老板来讲,对于股权,你是否存有以下认知误区?

? 股权激励是大企业的专属,与自己无关

? 分股权就是在分老板自己的江山

【误区一】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东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

【误区二】平分股权

从公司创始开始,“丑话”应该说在前面。如果是五个好兄弟的话,股份就平分,每个人20%。看起来好像很公平,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实并不公平。这种平分股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分歧的种子。有能力的人会想:我比他们都能干,但为什么股份和大家一样?没能力的人可能会想:我可以混日子,吃这份股权。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矛盾会爆发出来,会导致公司崩盘。

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失去市场机会!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权激励的作用:

1、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

2、解放老板、业绩倍增;

3、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机制;

4、人才战略梯队、吸引同行人才。

股权激励不是分老板的股份,也不是分老板兜里的钱,而是通过一种制度,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利润,让员工干企业的活像干自己的活一样努力!

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利润,让员工干企业的活像干自己的活一样努力!

企业股权有5条生命线:

1、67%老板有完全控制权;

2、51%老板有相对控制权;

3、34%老板有一票否决权;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

5、10%可以申请 解散公司。

企业家不懂股权筹划,将面临8大痛苦问题:

1.哥们变仇人;

2.同床异梦,同室操戈;

3.养大儿子叫别人爹 小肥羊管肯德基 叫爹;

4.竞争对手挖墙脚;

5.团队工作效率低下;

6.错过合作机会.失去融资功能;

7.影响上市大计;

8.再好的项目都做不大。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控制:

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却能手握大权,腾讯永远是马化腾说了算;没有刘强东在场,京东董事会都开不了;他们牢牢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左右他们的战略决策。

所以股权是企业的命脉,是老板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

只要你公司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就会涉及到股权机制分配设计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有员工,高管,

就会涉及到股权激励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后期有项目需要运作,上市,

就会涉及到股权投融资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问题;

企业老板忙碌,有心无力学习。

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学懂股权,学会分权,学会分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基业长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