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四)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7章)
再说朝中之事. 因为一个人的提拔与否,张九龄再次站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这个人就是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 牛仙客出生于675年,比张九龄年轻两岁,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担任河西节度判官,是河西节度使萧嵩的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七:李林甫入主枢密与张九龄被贬出京
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十月二十一(丁卯),唐玄宗李隆基从洛阳东都回到西京长安.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先前在河西,能节约用度,勤于职守,因此仓库充实,器械精利.唐玄宗听说后嘉奖了他,想加授他为尚书.张 ...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二十五:李林甫入相与张守珪守边
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春正月初一(癸亥),唐玄宗李隆基下制说,古代的圣帝明皇,只是在祭祀五岳.四镇.四渎.四海时,才用牲牢,其余都只用酒酺权当祭品.因此朕要求今后也这么做(<旧唐书>卷 ...
-
张九龄: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汉初三杰张良之后,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出生于韶州曲江的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曾在岭南当地做过官. 张九龄从小家庭教育就好,再加上他本人聪明伶俐, ...
-
弄獐宰相与伏猎侍郎
李林甫是唐朝初年长平肃王叔良的曾孙,也算是宗室子弟了,可惜关系过于疏远,世代承袭的爵位早已经没有了.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他才得以进入宫廷禁卫军中,开始时只是个千牛直长,唐玄宗开元初年,升为" ...
-
此物最相思(第77章)
第77章 太子忧心 宰相发力 当735年春天来临时,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已 ...
-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 ...
-
唐诗鉴赏-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 ...
-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完善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 ...
-
王维《竹里馆》、李商隐《北青萝》、唐·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唐·韩翃《同题仙游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中很能治愈人心的六首诗,如果累了,就读一读吧!
诗词中很能治愈人心的六首诗,如果累了,就读一读吧! 越来越多的人提到治愈这个词. 人生原来太多艰难,我们总是需要治愈自己的心情,重新出发. 有的人被美食治愈,有的人被音乐治愈,还有的人被诗词治愈. 诗 ...
-
读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知兰桂之芬芳,识诗人之高洁
读散文.小说,是对社会和生活的纵深探索:读诗词歌赋,是在诗人创造的意象里,对其生命做一次访问.这访问是驰骋想象链接八荒地拜谒,亦或是游走于红尘往事之旅的一次灵魂升华.拜读唐.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 ...
-
唐诗解读——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解读: 沈德潜认为所谓感遇即"感于心,因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与感知遇意自别" ...
-
唐诗解读——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暧,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 伊:语气词. 岁寒心:忍耐寒冷的特性. 荐:进奉,进献. 解读: ...
-
唐诗鉴赏-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赏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 ...
-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墨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