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农民称为“高产王”的西葫芦,叶梗出现白化,影响产量怎么办

西葫芦,一种被农民称之为“高产王”的蔬菜,从春节后种植,在经过短暂的生长期后(30天左右)就可采摘上市,只要肥水跟得上,每隔一天即可采摘一茬,可一直采摘到五月中下旬,保护地种植每亩产量可达10000斤,甚至更高,露天种植产量反而比较低。

“西葫芦产量高,易管理,且市场行情较为稳定,按照当前市场行情1元/斤计算,每亩可收益1万元左右,但农业种植的账不能这么算,去掉行情波动及人为性损耗,实际收益是要低于这个数字的,如今采摘期过了70%,我已经卖了6000多元了,即便是今后的市场行情下跌跌,8000元/亩的毛收益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只有4个多月的生长期,西葫芦结束后,还不耽误种植其它农作物,所以,这种收益咱农民是非常满意的了!”

提及今年的西葫芦行情,种植户李大娘乐呵呵地向笔者介绍。

不过,在高兴之余,李大叔也表示了他的忧虑,由于西葫芦经济效益较高,当地农民基本上属于连年重茬种植,每年枯萎病、根腐病及细菌性腐烂病都比较严重,而且从去年开始,田间普遍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即西葫芦叶茎从地面处开始白化,而后一直向上蔓延,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面对这种“病害”,西葫芦种植户采取了很多防治措施,一直没有筛选出太好的治疗方法,这种“病害”爆发的田块,能使西葫芦减产40%以上。

那么,这种可直接导致西葫芦大幅减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据农技专家实地调查了解发现,重茬种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西葫芦叶梗出现白化现象,主要还是土壤中营养(特别是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加上其它因素造成的根系不发达,就愈加促进了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农技专家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适时换茬

解决重茬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更换新的种植环境,但西葫芦种植一般要采取阳光棚种植,前期作了较大的投资,轻易更换种植地貌似不太现实,所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改良,才是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土壤处理

蔬菜保护地种植,重茬是必须要面对的拦路虎,想解决重茬问题,首先,不能使用未完全腐熟、甚至是尚未腐熟的动物粪便。

其次,西葫芦收获后,不要急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可以种植一茬玉米进行调节。

再次,一定要学会科学施肥,科学施肥不是肥料越用越多,也不是刻意减少肥料使用,而是在氮磷钾元素充足的前提下,适当补充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这是解决西葫芦缺素的重要环节之一 ,尤其是西葫芦生长需求营养较多的钾氮钙镁等元素的供应

最后,采取杀菌剂来抑制重茬问题。在杀菌剂选择上,种植户也要因地适宜灵活应用,比如重茬严重的田块,可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1000-2000克/亩,进行土壤掺混,由于氯溴异氰尿酸对高等真菌、低等真菌、病毒及细菌都有快速强劲的杀灭效果,因此,比较适合在重茬严重的田块使用。

由于氯溴异氰尿酸持效期比较短的缺陷,可配合克菌丹及福美双等土壤处理型杀菌剂一起使用,但禁止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剂一起使用。

三、生长期增产管理

1、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是西葫芦获取高产的基础。

2、适当稀植,每亩种植1700棵左右为宜,种植过密会增加病虫害发生几率,不利于高产管理。

3、西葫芦喜水,但前期(幼苗期至开花坐果期)应在保水的基础上,做到控水控肥,以防出现陡长现象。

果实膨大期,在保持灌溉的基础上,应跟外冲施高氮高磷肥料。

进入采摘旺盛期,冲施高钾复合肥,同时配合叶片喷施钙镁肥。

生长期出现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危害,在灌溉时可冲施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克/亩,对病害防治能起到比较优越的效果,关键是该产品高效低毒低残留,且价格便宜,使用起来性价比较高。

总结:除克服重茬因素和水肥管理之外,提前预防好春季较为常见的灰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也是西葫芦取得高产的关键,做好以上这些细节,种植户就能提高西葫芦产量,达到多卖钱的最终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