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籍军事代表烈士后代踏遍千山祭奠英烈

整理:王亭贯

马长龙在富顺县五府山烈士墓前,为二爷的墓填上家乡的土,浇上家乡的水

2021年6月2日,蒙蒙细雨中的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五府山烈士陵园内草木青青、安静肃穆。

“二爷,我来看您了。”随着一声呼喊划破了墓园的寂静,马长龙来到马万宇(马万雨)烈士的墓碑前,双膝跪地,泣不成声。“我们找了您70多年了,今天终于来到您的牺牲地,如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您也可以安息了。”

这一幕,令一旁的张红琢、何永刚百感交集,虽然已多次面对这样的场景,他们依然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多年来,为英烈寻亲的种种艰辛此刻化为心中的阵阵暖流。

图为马长龙(左一)、张红琢(左二)及何永刚(左三)共同向富顺“二七”烈士敬献花篮。自贡日报记者 宋姿熠 摄

相距两千公里,他们为英烈寻亲心手相连。

春末夏初,一封邀请函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翩然抵达唐山,张红琢、何永刚、马长龙作为寻亲志愿者和英烈后代,应邀前往当地参加“重走英烈战斗路·学思践悟感党恩”活动,祭奠代寺“二七”烈士,追寻英烈足迹。

富顺——唐山,相距两千公里的两地再次心手相连。

72年前,27名解放军战士为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政权,光荣牺牲在富顺县代寺镇,这27名英烈中有数名唐山籍战士。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烈士的亲人并不知道他们安葬在这里。

2018年,唐山的寻亲志愿者张红琢接到了烈士后代马长龙的电话,请求他帮忙寻找自己的二爷爷。“二爷爷当兵后就失去联系,曾祖母天天拿着二爷爷的相片以泪洗面,照片都被泪水洗白了。”听了马长龙的讲述,张红琢决定帮忙查询。无巧不成书,张红琢和马长龙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时看见一篇《自贡日报》刊登的关于代寺“二七”烈士事迹的文章,其中一位烈士的名字与马长龙二爷爷的名字一模一样。对比相关资料后,张红琢基本确定:在代寺镇牺牲的烈士马万雨便是马长龙的二爷爷。在核实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他还初步确定了代寺“二七”烈士中另外14位烈士的基本信息。

为更多的代寺“二七”烈士找到亲人!有了目标,几经努力,张红琢和马长龙联系上富顺县。富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9年7月,组织了“千里寻亲,敬送烈士英魂回家”活动,代寺“二七”烈士寻亲团首站抵达唐山,与积极参与寻找烈士原籍的唐山志愿者张红琢会合后,携手赴天津、河北、北京、山东等地,为烈士寻找亲人,让英雄魂归故里。

此次再聚,是为告慰长眠于此的烈士忠魂。

此正是:

四千里征途,解放西南洒热血。

七十年绝别,历尽苦难泪成河。

马万宇使用过的《论语》书籍

附:马万宇(马万雨):男,1924年生,河北省遵化市党峪镇上马家峪村,1947年参加革命,133师军需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南军区驻72军遵化籍军事代表,为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政权,1950年3月在改造旧军队中于富顺县代寺镇英勇牺牲。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