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 爱自己与自私是两码事

最实用的心理疗愈&最落地的身心灵平台

文: 凡默(斑马)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占星探索者|能量疗愈师

1

昨晚与26个小伙伴做了一个祈请仪式,内容是祈请上界加持,强烈意愿开启内在孩童的创伤,学会爱上自己,从而在这个俗世去体验到真爱。

意愿真的很重要,一位老师曾说过,有了触摸的意愿就长出了手,有了行走的意愿就长出了脚。

有了强烈的意愿后就会延伸出意志力,然后就有了勇气行动,最后就会梦想成真,这么多年一直受到这样的恩典,才会有了这个祈请仪式的想法。

3月26日晚上20:00开启这个仪式,是一个多月前半睡半醒中收到的信息提示,醒来还看了半天日历,不知道为何一个小小仪式还要过一个多月进行,不太符合我的做事风格,但又知道在这个世间会有很多非物质的发生,也就顺流在群里发了一下迅息,除了仪式还增加了三次有关心轮以及关系的微课分享。

今日看了一下金星入双鱼,一下子明白了为何被提示昨日举行仪式,原来天象斗转星移,3月27日金星入双鱼,我们要学会更加的温柔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美与价值。

真是顺应了我这个南双鱼的座右铭--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2

仪式过程大家似乎很嗨,有人流泪有人兴奋,结束后红包雨下了好久,挺值得分享的是,仪式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有三个学员做的梦,完全就是与内在孩童链接后的提示。

一个在梦中看到自己与男友之间自己百般的讨好,还有感受到委屈的情绪;一个是看到自己在河边,自己的女儿(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内在孩童)被大水冲走,自己也不着急;还有一个梦到妈妈用自行车载着自己,到了路口,自己要向左,母亲如同没听到一样向了右。

这三个梦境非常有意思,第一个梦境让当事人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一些不爱自己的行为,总是为了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似乎高我提示她,放下讨好,回归到自己的中心,也提示她内在孩童在这种从小就重复的讨好模式中是委屈的。

第二个梦境,自己(女儿)即将“消失”,也没有任何着急的情绪,也可以透视出她与内在孩童的关系,有一份冷漠与抽离在,在接下来的自我疗愈过程中,要不断的觉察这份“抽离”与“冷漠”,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第三个梦境,内在孩童创伤清晰的呈现,童年不被尊重不被看到,当事人也说一生受母亲的掌控,以为她好的名义包办了人生所有。

你敲门,门就会开,你有意愿,就会协助你看到创伤并疗愈,内在为此深深的感动。

3

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中,会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卡点,那就是不太敢爱自己,总认为“爱自己”就是与“自私”挂上了勾。

其实特别的理解这个担忧,因为也曾对父母有过这样的忐忑经历,也曾经因为害怕自己太自私,而不敢自己对自己好,在物质上宁愿苦自己一点,也要超出能力范围为父母买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是他们生活中不需要的、我认为好的物品。

即使是今天,也会有这样的念头起,每当我自己享受着来自台北的各种保养品,吃着各种有机食物,就会有念头起,我的妈妈还没有完全的用上,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幸好现在学会了觉察与不给念头能量,也就随转随化了,可能会在行为上确实会为妈妈去买同样的保养品,可是也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并且不再去对自己有评判与自责了。

爱自己就是自私,从中国老祖宗文化就有所显现,例如孔融让梨的宣讲,我们要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就是要懂事要知道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至于你自己的感受不重要。

一个孩子的天性,一个人的天性,必定是先利已,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可是我们却以道德绑架、以屈从集体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为荣,这就是我们祖辈们历来的“牺牲”。

学习能量以来,会发现无论是家族系统排列还是直接读取能量,那个在家庭里最不自私的、牺牲最多的人,内在往往是愤怒与压抑的能量。

那个吃着鱼头一辈子牺牲的妈妈,还不如有空多爱爱自己,让子女来的更轻松;那个在家庭里早出晚归把自己累的病了的父亲,还不如把责任分给孩子一部份,自己保养个好身体,让子女来的更自在。

其实,关系里的最高境界是爱好自己再去爱他人,真相是你若不爱自己,你也没能力爱别人哈。

4

爱自己之所以被认为是自私的,也是因为我们把“爱自己”表浅化了,真正的爱自己是一个内在工程,其实与外在没有太多的关系。

如果这个概念分不清晰,就会出现爱自己与自私更加分不清楚的情况。

例如:我把工资拿去全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但这个月孩子的学费只能爸爸来交,爸爸骂妈妈自私。

这里先要搞清楚的是,在生活中毫不犹豫的满足自己的种种物欲与真正的爱自己关联不大,虽然我们爱自己里面有一部份是要觉察自己的需求并给予满足。

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一、能够关注到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且有强烈意愿与自己的内在连结。

没有“觉察”意识产生之前,这个功课其实挺难,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在需要什么,我们几乎在过往成长的经历中,被一模一样的观点、一个方向的价值观、一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可是却从来没有人、也没有课程教会我们与内在联结,连“内在”应该是什么状态都不知道。

一般我们去连接我们的内在,可以先从情绪下手,大部份要么切断情绪--我无所谓,我比较大线条,我没那些事,这都是切断的说辞,生而为人成长几十年,我们谁也不是“外星宝宝”,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是在我们心理尚未健全的时候拥有过并不懂心理学的父母,甚至我们都是一个年代创伤模式出来的孩子。

那些隐形的能量要被看到,就要觉察我们成年后当下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当我们一次次的不逃避与那些因外境引发的情绪在一起,其实就是与内在做了一个链结,也就是说与内在孩童“临在”的呆在一起。

二、接纳自己是个“人”,有很多的“局限性”,不评判、不指责、不用力调整。

当我们向内看自己的时候,简直会被自己吓着,如此的阴暗、如此的有嗔恨心、如此的没有良知、如此的自我利益考量、如此的没有耐性.......

爱是什么,爱是无论你是好的坏的,你是优秀的或者学渣,我都爱你,只是我们根本就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无条件的爱,所以我们就会对自己相当的有要求与苛刻,在没有接纳这些局限性之前,做的所有的调整与努力,全部是对当下的否定与抗拒。

如果通过学习,终有一天,我们如实如是,当下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完全的接纳的情况下再做调整,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借此把当初童年父母给我们的枷锁扔掉,活出一个完全真实不造作、坦荡不自卑的人生。

三、通过成长活出自己的自我价值,清晰并重视自我需求,不因他人与外境而左右。

我们活不出自我价值之前,是很容易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外境、外人,不敢真实的做自己,也不敢满足自己的需求,事情能否可以做、需求是否可以实现,多半以别人如何看、社会标准如何来判断来做指导。

活出自我价值的人,多半不会受外界影响,她们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欢喜寂静,做事情多半不会以是否安全为标准,而是问自己是否喜欢、能否滋养自己。

这需要我们把“低自我价值”创伤疗愈后,才有可能回到自己的内在中心,在纷乱的尘世能够真正的活自己,不乱于心,不昏于意,自在又欢喜。

四、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带着觉知满足自己的需求。

有的时候“满足需求”也并不是爱自己的表现,买很多奢侈品可能是因为内在对价值的不确定,需要这些“物”来为自己贴标签;想吃什么买什么,不能静心品尝食物的美,也只不过是满足了内在的饥渴。

有个老师曾经说,当我们满足自己的一些物质世界需求的时候,试着先安静的问自己,看自己的欢喜有几分,低于9分就考虑一下再说,9.5分就可以付诸行动,这也不失为一种“观照”自己需求是否有其他起心动念的好方法。

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自己那个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头脑里的需求,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搞清楚什么是爱自己了,然后再去看什么是自私,自私是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实现自已的利益,而去伤害他人。

真正的爱自己多半是内在功课,是搞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所以爱自己与自私其实是两码事。

近期原创文章:

我的眼里只有你 通常是谎言

19年女人与其闪光  不如真实

看透了爱情的真相 情人节过不过都无所谓了

如果我们放下对伴侣的期待 我们将获得最大自由

女人一旦变得刚强 内在的爱与柔软就会消失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 爱是一生的磨难

不被妈妈看到的女人 也不会看到自己的女儿

姑娘要自爱、沉稳 而后爱人

  END  
(0)

相关推荐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读书笔记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教授编写的介绍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图书.作者使用科学实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

  • 我怕爱你太明显,却又怕你看不见!

    总是漠不关心,总是想起当初,明白的心,干扰自己的全世界,总是难以聆听,想想当初,回首人生,感悟一辈子,是风景,是爱情,是凋零. 花开花落,人海一别,这便是风景,这便是爱情,一种别离,两种苦衷,思念冷漠 ...

  • 5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TVB人气视后承诺永伴至亲:我怕爱得太迟

    本文由 TVB剧透君 作者 JacksonTsang 原创  转载请注明:严厉打击任何抄袭行为,势必全网投诉到底! 现年44岁前TVB当家花旦佘诗曼,早年在无线期间已经是风靡一时的一线女星,她曾主演多 ...

  • 周迅早年这首《飘摇》唱尽爱情两难,怕爱了找苦恼,怕不爱睡不着

    周迅早年这首《飘摇》唱尽爱情两难,怕爱了找苦恼,怕不爱睡不着

  • 想爱又怕爱,为什么现在的女生害怕结婚?

    欢迎加我微信 读者来信 我跟男友在外人看起来非常般配:在一起三年,年龄相仿,我在外企工作他自己开工作室,感情上也一直顺风顺水的,即使有个小打小闹,很快也都能和好. 但其实,我们之间什么样只有我自己清楚 ...

  • 科学家最新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 “爱”

    来源:搜狐网,佚名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 他说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整个包 ...

  • 科学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

    科学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

  • 科学家最新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 他说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 霍金斯 ...

  • 癌细胞最怕爱!

    美国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 前言:研究表明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说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 ...

  • 癌细胞最怕爱

    俄罗斯科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可以改变DNA.三位治疗者的意识与语言的频率,作用于患者的能量场,而患者也是坚信这个治疗手段的,因此,奇迹发生. 一切都是能量的交换与爱的传递 俄罗斯科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