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 || 贤明塔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新登”活动优秀作品

贤明塔

大源镇小  六(3)班 邱天 

新登贤明塔,又名联魁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是新登迄今唯一一座幸存古塔。该塔位于古新登县城南的葛溪对岸贤明山顶,离城廓三里,属文峰塔类。

踏入古城新登,往南眺望,视线跨过葛溪,便可见到贤明山。联魁古塔就坐落在贤明山顶,该塔始建于明万历46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距今390年的高塔,塔身全部用大青石砌成,六面九层。底层每面阔2·63米,东西两面各有一门。第二层至第九层,每层对开两窗;塔顶作双覆盆,上加塔刹作四相轮葫芦顶。全塔统高23米,基础坚实,外观宏伟 。伫立塔下,千年古镇风光尽收眼底.半山腰间有晚唐诗人罗隐雕像和诗文石碑的”罗隐碑林”建筑,迎门石匾为艺术大师刘海粟所提写。古典特色的建筑馆房在凹地绿林中错落有致,东侧的六角”昭谏亭”、西侧的古刹遗迹、北麓的周廷儒先辈墓,散发出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底蕴的韵味。

联魁塔全塔均为方块巨石结构,为六面九层空心文曲星塔,高七丈(23米),底层的每面宽约八尺,中心对壁宽2.39米,六边线条流畅,均向顶点中心互相支撑,在外表,没有木结构材料可视见。塔在东西面各开一门,第二至第九层,每层对开二窗,每塔层间隔,都有约二尺宽屋檐状的石板伸出塔体,以避挡雨水直接从窗内进入塔内,淋蚀塔内楼板。塔的菱角为屋檐状边角,每只边角都装饰成棱角上耸状。塔壁窗户顶面的二只顶角都砌饰呈波浪状弧线,塔顶作双覆盆,顶上置有石雕葫芦顶塔刹,耐日晒雨淋及风霜冰雪的侵蚀。

塔身是古塔结构的主体。由于塔的建筑类型不同,塔身的形式也各异。贤明塔的塔身均为较大方形石块扣砌,形体挺拔,雄伟壮观,塔体的每块方形巨石呈交错砌叠,石块间均以坚韧的三合土为刀口灰,塔体的内壁嵌砌着呈螺旋形盘旋而上的石阶梯,每层塔内都有格栅搁置在塔墙体的石孔中,上铺楼板,观光者可自此走上每一层瞭望全城,直至顶层。

该塔的塔顶俗称塔刹,也是整座塔最美观的部分,就塔刹的结构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刹杆等部分组成。贤明塔的塔刹在刹座上贯有以巨大的宝顶,作葫芦形,全由石板扣砌而成,覆压在塔顶上。塔顶砌作忍冬花叶形座,以承托刹身。刹身也是由圆环形相轮石柱制成,并与刹顶连成一柱,呈尖顶。远望宝塔,蔚为壮观,气势雄伟。

联魁塔经历了多次战火洗礼后,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行过一次重修,修塔竣工后,时任知县的武新安在欣然登塔观光时, 写下了《重修贤明山联魁塔记》,其中道:“知前贤之立金标,树赤帜,祝此邦之人文蔚起,炳炳烺烺,连珠连袂,于青云直上者,意深且远。而余也愿诸君通籍,后发雁塔故事,勒名青玉,俾顶礼者诵千佛名经,则浮屠为宝笈”……

贤明塔整修后,又经历咸丰兵燹之灾、以及民国末期的解放战争,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古塔显得满目沧痍,外表有很多地方的石条歪斜得凹凸不平,塔内的螺旋形石阶仅剩破损的一层幸存。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十年浩劫初期,有人为了实现彻底“破四旧”,居然抱着炸药包来到联魁塔边,打算把整座塔来个天翻地覆,塔南侧的山脚下几户农户得知后,就跑上山来,对此人说:“你'破四旧’把塔炸掉我们没意见,我们都是标准的贫下中农,我们的房子就在下面,要是石头砸坏了我们的房子或砸坏了人,怎么办?”此人一听这话,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抱着炸药包回去了。

联魁塔终于保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联魁塔被列为富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从建塔至今已度过了三百八十多个春秋,但仍然如一位颤嵬嵬的老人挺立着。

2008年,有关部门对联魁塔进行按原样全面整修,塔体的门面平整了,塔顶还安装了避雷针,整座塔的菱角边都用灯光配置好,整修后的联魁塔,基本保持着原貌和原有风味。夜间,贤明塔在灯光的照耀下,华光四射,成了新登的一处靓丽景观。

邱天

邱天,今年已经十三岁了,来自大源镇中心小学。我不但名字很有趣,人也很幽默。活泼、好动的我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喜欢画画、弹琴、读书、写作……爱好广泛.特别是写作,它已经在我心中慢慢扎根,希望它能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