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哭头的变化形态(一)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锣鼓:哭头
2、哭头的变化形态(一)
变化锣经
哭头第三段的锣经可以简化为仓仓倾仓,这种变化法如果打完整的哭头,用于散板最自然。例如:

司鼓奏简化的哭头锣经,京胡所奏曲谱也作相应简化。
仓仓倾仓变为小锣就是台台令台,道理是一样的。
除了散板和摇板中的哭头之外,原板(主要指二黄原板)中也用哭头,亦成为上板哭头。例如最典型的的例子《文昭关》。

原板中的哭头,第三段锣经都只用简化了的仓仓倾仓。
从《文昭关》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第三段的锣经有所变化之外,它只用了第一和第三段锣经,而没有一般哭头的第二段锣经倾仓,这就是我们明天要说的变化组合方式。
杨晓辉,男,1949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1961年考入京中国戏曲学较,1969年毕业,专业司鼓。1969年—1971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得到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吴式锴等老师的教授。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