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东留村老桥 | 作者:王俊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东留村老桥,承载着湨河两岸人无尽的记忆与感激。1960年,在济源县委、县政府的直接指挥下,倾全县财力物力人力,湨河上终于有了一座飞架南北的四孔联拱石桥。她如四条彩虹从天而降,给济源湨水南岸人带来了福音,从此结束了南岸人来县城淌水的历史,所以她堪称一座丰碑。
但她与我的童年、少年无缘。我1955年生于轵城桥凹,是一个地处县城南二十里的小山村。那时来城一趟,是要掂着腿跑的,而且大路全是土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跑长路,小孩子是跑不动的;大人拉煤偶尔来一次,拉着平车,有的地方一个大坑陷进去,没有三五个人帮忙是出不来的。这还是晴天,如遇半道上下雨,那就更惨了,你只能等老天爷开恩,雨过天晴,路干了再走,否则你是走不了的,只能干等。有时你拉车技术不好,一不小心,跌进泥坑,小轴头往往会被崴断。这时你就只能用力顶起车辕,把车轱辘取出来,扛着车轱辘到几里十几里外的修车铺修好,再扛回来。所以直到后来我长大成人,也只是偶尔随哥来城拉煤一次。但那时我们来城是走不了这留村老桥的,因为根本没路可通,来城只能从济钢东边淌水过河。
我之所以能与东留村老桥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82年。那年东留村中学成立,我荣幸成为这所中学的一名教师,从此便扎根于此,辛勤耕耘了数十年,几乎是献出了我的全部青春。其间学校几次更名,改为双桥一中,后又改为沁园中学,但我永远不忘初心,始终奋战在沁园这片教育热土上。
这些年,我工作在沁园,吃住在南街,原来住的是人造毛皮厂家属院,现在是滨河花园。所以每天数次在东留村老桥上来回穿梭,她就成了我回家去学的必走之路,也便从此与她结下缘分。但走着走着,时间久了,也渐渐的感情淡了,也不觉得她在我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了。直到1998年,济源的一场洪水,才使我恍然醒悟:她,是我,也是济源人的生命桥!没她,人们真是无法生活!
那年夏天,济源连降几天大雨,湨河洪水暴涨,波涛汹涌,河水一浪高过一浪,渐渐的,因为这座桥是四孔联拱,拱孔偏小,上游山洪爆发,连同大树直泻而下,不少树木杂物堵塞桥眼,洪水很快涨满堤岸,漫过桥面,直逼留村、南街,向城区涌进,大有不毁济源誓不罢休之势。几小时后,洪水猛兽终于把桥两头路基冲毁吞没,形成两条汹涌澎湃的河龙飞奔向东。这桥便只剩下孤零零的石桥墩立在洪水之中,犹如孤独无助的老人连遭雷劈。
这雨,下了一天一夜;这洪水,涨了一天一夜。我和孩子们从学校回家,来到河边,看见这洪水,看见这桥的模样,我和孩子们傻了;对岸,妻子和邻居们看着我们,也个个目瞪口呆!中午,下午,估计到明天,这架势,老天爷看来是不让我们回家吃饭了。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这座桥的好,懂得没有这座桥后的无奈。看来,没她,我们真的无法生活!这时的湨河,真像是一条广阔无边的天河,河两岸隔河相望的人们,那不就是牛郎织女吗?我们真的惨了。没办法,我和孩子们只能在外边随便吃点垫补垫补止止肌饿算了。
第二天,老天还算长眼,雨停了,天晴了,洪水也渐渐地退下来了。可这座桥成了断头桥,看来短时间是修不好了。那我们南来北往怎么办?大家都在想办法。“看来只有搭临时桥了!”有人提议。
“嗯,只能这样了。”
于是大家各自从家里带来镢头铁锨,木棍木板,争先恐后地爬下河沟,刨的刨,铲的铲,终于在桥两边湍急的一两米宽的河沟上搭起了能通过单人的临时木桥。这样,虽然车还不能通行,但人过是没太大问题了。于是我和孩子们每天放学,都是这样小心翼翼地爬下河沟,战战兢兢地跨过两个小桥,重新爬上北岸。吃完饭去学,又是这样爬下河沟,过小桥再爬上南岸。
当时市委市政府也是急人民所急,洪水过后,便立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亲临现场,研究制定重修方案,并很快开始组织施工。经过一年有余时间,新的东留村老桥便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由原来的四孔增加到了六孔,桥加长了,加宽了;桥面硬化了,平坦了;桥两边换成了大理石雕花镂空护栏,并增加了人行小道,安装了彩灯。当夜暮降临、华灯初上时,你驻足桥头,定会心旷神怡。桥上那盏盏路灯,犹如树树梨花绽放;桥南北两岸边的灯带,宛如一条条变幻莫测的五彩巨龙,腾飞在湨水之上,倒映于湨水之中,如梦如幻,令人陶醉!河道两边的人行步道,脚下灯带闪烁,道边华灯黄晕,散步的,休憩的,谈情说爱的,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不时有音乐声响起,健走队伍庞大威风、健走如飞,广场舞队伍动作优美、活泼灵动,更有街舞队,人数不多,但舞姿婀娜、滑稽搞笑,总会吸来多人眼球。
东留村老桥,虽比不过赵州桥那样古老,也比不过卢沟桥那样有名,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桥。这几年退休后,和老桥南边联系少了,但我出来散步,每每都要走过桥南,转上一圈,再从桥南折回。这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而她,更成为我一生不解的情缘。

作者简介:王俊峰,退休教师。曾在沁园中学等校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支部书记等职。喜爱文学、书法,曾有多篇散文、小说在《大河文学》《华文原创小说》上发表。

(0)

相关推荐

  • 铅山这些桥,你都认识吗?

    铅山人有一句卖弄老资格的话:'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用以教训后生小子,现在可能不再会有人这样倚老卖老了,但人的一生确实要经过很长的路,无数的桥.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在踏遍铅山的经历中,所遇见 ...

  • 去年被洪水冲塌陷的缅甸大桥,今天早上正式恢复通车

    [缅甸中文网讯]去年缅甸雨季时,遭洪水冲刷损坏的刷河桥已经维修完毕,今天(5月28日)早上6点,桥梁正式恢复通车.此外,之前加装的钢结构临时桥梁已被拆除. 2018年8月29日,勃固省东面刷河蓄水坝贡 ...

  • 华州遇仙河记事

    遇 仙 河 文/薛志勇 八百里秦川腹地,一条河蜿蜒从南边的秦岭山谷中流出,携沙带石,奔腾而来,注入渭河.从村西流过,那条河是遇仙河. 河边有个小村庄. 村子在尼姑庵前,因此那村叫庵门前.尼姑庵何时而建 ...

  • 神仙爱情!妻子过河不慎摔倒,丈夫用5年为妻子凿石修桥

    如何证明我爱你?鲜花.钻戒.买房.买车?还是一日三餐,餐餐为你:风餐露宿,只为你安--在河北省石家庄赞皇县黄北坪乡了丝坡村,有一位丈夫为妻子亲手修建了一座石桥. 而修桥的原因,竟是因为一个" ...

  • 平台作者:周国顺【散文】缭绕在小河库区的思绪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缭绕在小河库区的思绪 文//周国顺 今天是礼拜天,按现在的要求双休 ...

  • 桥修好了,河却跑了!

    洪都拉斯曾经斥巨资修建了一座乔卢特卡大桥,大桥的设计非常成功,在飓风米奇的攻击下依旧屹立不倒,但是飓风过后人们惊呆了,桥还在河跑了. 原来飓风带来大量的洪水,洪水不断冲击着乔卢特卡河水的一侧,而将泥沙 ...

  • 江河的遁隐术 | 彭家河

    隐藏进水里的水,如何寻找?就如在浩渺星空寻找一粒星子. 江河的隐遁术 文/彭家河 隐藏进水里的水,如何寻找?就如在浩渺星空寻找一粒星子. 我在千里之外想起川北的故乡,仿佛自己正淌过清澈的河水,水下光滑 ...

  • 童年记忆丨回到儿时去摸鱼

    文丨易书生 回许昌老家,路过灞陵桥,看着碧波荡漾的河水,想起儿时在这里摸鱼的情形,心中不禁莞尔. 记忆里的许昌一直缺水,即便七十年代人工挖掘引流的河渠不少,但是与现在南水北调来的水相比,还是显得远远不 ...

  • 视频||宁远东舂河洪水肆虐,鲤溪大方洞道路成黄河!

    视频在推文最底部,记得分享出去呵! 今天一早,从微信里传来不少的短视频,都是讲的洪水凶猛的小视频.其中,宁远县鲤溪镇大方洞村的洪水袭入村庄,路面淹没,最深的地方达一米深. 前二天,该村有一村民因病去世 ...

  • 情系小清河麻大湖

    故乡似水,柔柔的.润润的,深浸在心田.我的故乡在博兴县的西南,沿小清河流向,西闸.三官庙.王桥.傅桥.逯桥.孟桥.湾头等十几个村落被一条古老的运河连接起来,村与村之间连接成片,没有明确的界限,俨然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