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豪宅被“成本优化”了吗?

昨天一篇《别再吐槽上海的房价高了,因为你马上就连税都交不起了》的文章席卷了我的朋友圈 。我只对其中“普通住”的定义产生了好奇。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房子的类型:


2、房子的面积:

3、房子的价格:

所以看清楚了:朋友,你只要在上海拥有不动产的,基本就是“豪宅”了 。

而动则几百万的房子,却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这个、那个的问题。我大致罗列了下

1.建筑倾斜、墙面开裂

由不均匀沉降引起(桩基优化过甚);结构配筋过省;建筑材料质量有关。

2、渗漏,墙面脱落

由于防水工艺不完善(限额施工造成偷工减料)、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

3、隔音、隔热效果差

只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用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4.门、窗密闭性差、变形。

只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用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究其原因:你家豪宅被“成本优化”了!!!

在地产行业干过的同志都清楚:现在土地成本高企,融资成本税费等成本都是刚性的。一块地要挣钱除了开源就是节流。

住宅市场其实是同质化竞争的,要想开源一定需要差异化竞争,那就需要在产品的创意上做文章,谈何容易!(按下不表)

而房地产企业能自己控制的也就是节流了。节流大致从融资渠道,内部流程再造采购渠道营销费用工程费用上做文章。其他几个方面良子都不擅长,唯有工程费用这块算是专业对口一点 。

今天就讲讲限额设计和成本优化。

限额设计:在项目还未开始设计时,对设计单位提出设计要求,包括了一系列的指标。用图说话比较直观

这是某企业的限额指标局部,经济性绝对好。

成本优化:一般在初步设计完成后,会请专门的机构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优化,主要目的就是省钱。目前还流于结构专业(抠钢筋和混凝土) 。

在我原来供职的企业,产品营造由设计工程成本合约三个部门组成。虽然设计在最前面,但却是最无足轻重的一个部门。设计部门的领导跟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工作能做的好就怪了。

而一直以来,对于产品优化成本控制,我有一套自己的思路,今天拿出来分享。

一、拿地阶段(最关键)

要想出好的住宅产品,绝对不是光拼“创意”。设计的竞争,其实在拿地阶段就开始了。而这个时候设计的价值是最大的(以“亿“计)。

无数的地产企业往往貌似重视,在前期做了许多的“强排”工作,担任这项重要工作的却是设计院的”愣头青“。原因很简单,这项工作大多是免费的,或者说是”被免费“的。因为甲方以项目还没拿下,无处开支为理由拒绝买单 。

能够想象吗?一块几十亿的地,初期的方案比选居然出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朋友“手里,你们老板知道吗?

而负责设计管理的会说,我们的方案还有很多人把关的:设计院有总监和负责人;地产设计管理有设计经理和总监。无数人看过了,不会有问题的 。而所有其他相关部门就是拿着这些“方案” 去测算这块地到底能不能拿。

对此我只能”呵呵“。

建筑设计,指标测算是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位的。

光靠看,能发现日照间距不够吗?

光靠看,能发现楼栋间距标注有偏差吗?

光靠看,能发现各项指标有误差吗?

如果能发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块在拿到以后,会出现前期测算有误,项目盈利堪忧,老板雷霆震怒的情况呢 ?

所以产品优化应该是在拿地前就已经开始了,但真正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呢?

我曾经和我的师弟设计过一个地块排布容积率测算的模型,在前期还是行之有效的,可以PASS掉一大堆“指手画脚”人士的无聊“臆测”。但是方向定了以后还是需要精细化测算的 。

二、(概念)方案设计阶段(很重要)

当地块已经拿下,进入概念设计阶段的时候,产品优化能带来的价值只能是“千万”级的了。这个时候分为总体和单体两块设计。

总体更关注:地块能否抬高,道路能否节约,停车指标能否地面化,配建能否少做,空间关系是否吸引眼球,是否有利各种流线组织,景观是否有话题等。

单体更关注:建筑风格的选择,户配比要求下的户型合理化。公共部位的体验,商业和配套的价值最大化等。

举两例说明:

1.当地块内建筑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上抬时,对客户体验是有提升的,同时对成本下降是有显著效果的。

2.相同的建筑风格,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和细部处理都是可以达到效果的,而市场上会有很多的设计公司盲目追求艺术效果,推高了实现的成本。让后期结构专业含钢量等的控制情何以堪啊。

一个优秀的设计公司,会在以上所有这些方面给到地产公司可靠的服务。但是传统设计院在经济性时间效率等方面考虑一般都不太够,主要原因还是太立足于本专业,对开发流程各阶段价值侧重不熟悉。

而我们也在慢慢向境外的一些如“宜家”等企业学习,形成自己完备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在设计前就交给设计院吸收消化,才不会在概念设计时还出现磨合的情况。

三、初步设计阶段(抓落实)

这个时候,整个项目的大基调已经定版了,要做的只是深化工作了,能带来“百万级" 的价值。可能有些“偷跑”的企业,样板房都快起来了。

而这个阶段是最考验设计公司能力的。设计单位要统筹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还要配合甲方对接各个职能部门的报建需求,并反馈到图纸上。这时,成本控制的需求一下子紧迫了。特别是结构专业,梁是不是大了,这些感性的东西就会被拿出来指摘了。

举例说明:

这个阶段的地下车库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如何在相同的面积下,尽量多排车位,这个是功力问题。但是否要多做车位是决策的问题,在有些车位价值高的地段,出于盈利和社会责任考虑,建议多配。

四、施工图现场配合阶段

现在“边出图边干“的现象在地产行业还是很普遍的,主要是融来的钱很贵,时间就是钱,罚款(违章开工)就变成小钱了。

这个阶段成本优化纯粹变成了“做减法

原来要求“高大上“的,材料从石材降到面砖,真石漆,再降到涂料。

保温材料也是从贵的选到便宜的,还要设计院反复计算节能,卡到极限。

景观也从名贵树种变成大草坪了。

而最让人难受的是对结构专业的“抠钢筋”。虽然说麻雀虽小也是肉,但结构工程师顶着那么大的风险签字盖章,真的是“拿着白菜价,操着白粉心“。

其实这个阶段优化的价值也就在一、两百万之内。如果超出了,那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权利寻租“。用如此无能的设计单位,一次可能是无心之过,可长期合作,难道真的这么简单?

对于地产公司而言,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去优化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分管这块的领导都是工程出身,对于设计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完全忽略了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所应该发挥的价值。而往往去艳羡别人家的成本控制为什么这么好,产品为什么这么适销对路。

正因为缺乏战略的眼光,用战术的勤劳去掩盖战略的无能,才导致永远在跟随,永远在梦想超越。

而从终端消费者角度来讲,正因为没有在战略上进行优化,才导致到我们手中的产品都是”战术优化”的产物,用了太多的”小技”,当然就会产生这个那个的问题。(而且建筑的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逆的)

我们的住宅产品有没有从”实用、坚固、美观”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呢?

我们的住宅产品有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出发呢?

我们的住宅产品有没有从人体工程学去思考,去设计?

我们的住宅产品有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呢?

不管你是甲方建筑师,还是乙方建筑师,本质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建筑师,只有真正从需求出发,才能创造出好的产品。赢得口碑,才会有品牌美誉度。拥有品牌价值的地产商,才是行业洗牌之后屹立不倒,基业长青的企业,而绝不是钢筋”抠得最好”的企业。

附:此文的创作源于猎头对我没有甲方经验的误判。同时也源于我对甲方建筑师该如何正确”作业”的思考。

(0)

相关推荐

  • PDT人物 | 阳光城陈益民:设计师是价值传递者

    八月的一个明媚午后,穿过一片富有老广州风情建筑的老街,阳光城的办公大楼低调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这里,我们与陈益民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2007年,陈益民以一名设计师的身份进入室内设计行业,从业近15年 ...

  • 阳光城地产标准化---住宅产品地下停车空间装饰设计指引

    阳光城地产标准化---住宅产品地下停车空间装饰设计指引

  • 地产成本管控的路上,离不开的原则!

    -  01  - 楔 子 房住不炒.地产五条红线的压迫下,房地产企业的焦虑程度越来越强烈,压力传导下的地产人,更是要面临地产改革.扁平化以及行业千变万化的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个人专业及能力越来越受到 ...

  • VxGO课堂 | 他来了!他真的来了!

    舶乐汇--您的设计生活指南 设计资源服务平台,中意媒体交流平台     唯构学院意大利精品研修课第二期  追加福利! 地产大咖对话论坛,让甲方亲自解你疑惑 重磅嘉宾嘉宾来临,带来额外惊喜. 世界五百强 ...

  • 甲方:都说了按照我们的标准图集来画,非要改来改去!

    每天8:15,设计气象台素材准时为你奉上 提问:为什么要画施工图要看标准图集? 文末附一线地产公司标准图集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标准图集 在说标准图集之前呢,我觉得你需要了解规范,相当于做建筑设计或者 ...

  • 产业园区开发的十二条铁律

    传统房地产领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要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但是在产业地产领域,它的要诀绝对是:"产品,产品,还是产品".只有最大化满足城市.产业.客户需求的 ...

  • PDT人物 | 绿地王钧:打造产品力,回归房子的居住属性

    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在后疫情时代.政策渐趋收紧的今天,房地产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并回应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PDT地产设计趋势近期与绿地江西区域管理总部技术管理中心总监助理王钧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他 ...

  • 没中标只会抱怨甲方?

    每天8:15,设计气象台素材准时为你奉上 每次拿到投标项目,建筑师又想做出精彩的方案吸引专家眼球,又要考虑甲方的经济效益以及方案落地性,有时候呕心沥血折腾半个月,却又铩羽而归,投标对于建筑师来说可真是 ...

  • 房企这个部门已经内卷成了“铁麻花”

    艳姐说 初夏的神州大地,首批集中供地变身"大事件",万众瞩目.炙热难耐.短短半个月,广州.重庆.无锡.杭州和北京,近200宗地块抢售一空,实力而幸运的房企逾4000亿倾囊而出.所谓 ...

  • 绿城20年总结的112个成本优化点

    绿城20年总结的112个成本优化点

  • 建筑结构如何做成本优化,这篇文章全讲清了

    如同雕塑的骨架,建筑的骨架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部分,结构的安全是首要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费者不会为更多的结构投入买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来没听哪家房企在售楼时宣传"我们产品的钢筋含量高& ...

  • 绿城20年总结的112个成本优化点,绝对干货!

    绿城20年总结的112个成本优化点,绝对干货!

  • 一步一步讲清建筑结构成本优化

    如同雕塑的骨架,建筑的骨架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部分,结构的安全是首要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费者不会为更多的结构投入买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来没听哪家房企在售楼时宣传"我们产品的钢筋含量高& ...

  • 建筑防水工程成本优化控制研究!

    自古先人就与水患做着各种各样的斗争,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无比体现了为治水患付出的智慧和努力. 时至今日,水患已越来越少,但对于建筑本身的防水却越来越受到重视. 说到建筑防水,各大房企都非常重视,虽然 ...

  • 【降本增效】建筑防水工程成本优化控制研究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修筑河岸)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 ...

  • 桩基成本优化是减少人为保守设计,非降低安全储备

    目前各地产公司基本都实行设计限额管控,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塔楼的主体结构方案基本可控: 相对而言在建筑桩基选型.地基处理方案.基坑支护等部分,成为土建成本浪费重灾区,地下部分结构设计在设计灵活性.经验性 ...

  • 《7大成本优化全攻略》,从结构到精装,全套内部资料!

    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的困局 成本控制与优化谁来做? 怎么做? 靠个人英雄主义? 一直在努力,从未满意过? 今天就从:❶结构优化❷地下室优化❸精装优化❹景观优化❺部品优化❻设备优化❼成本对标等方面给大家分享 ...

  • 玻璃幕墙成本优化管控点研究及案例分析

    德国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是一座由10座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中一个里程碑. 它是由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与阿道夫·迈耶(Ado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