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南阳来佛寺!
了不起,南阳来佛寺!
马秀华/文/摄影
9月7日,按照我的采访计划,慕名走进了来佛寺。

(来佛寺住持印志法师在广场佛像前)
人们往往会被一件突发的小事,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刚走进寺院,几位义工见了我便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深深地鞠了一个接近180度的躬,头和手几乎着地,弄得我措手不及,赶紧还礼。然,毕竟身子板硬了,弯不下那么深的腰,叫我深感不安。我看着他们的背影,一色的文化衫上,醒目地印着两行字:“知恩报恩,孝亲尊师”。后来才知道,寺院里边所有的人见面,只有一个礼节:合十、深鞠躬、“阿弥陀佛”。注意,这里一个“深”字很有特点。

(在厨房做饭的义工统一着装、戴口罩和帽罩)

(来佛寺住持印志法师在早课诵经)
然而,最让我终身难忘的是午饭后的一件事:
餐后起身刷碗,看见餐桌上同行留下了几个番茄皮儿,我顺手夹到碗里,准备捎到洗碗处拨入垃圾桶。洗碗前,被一位餐厅的义工看到了,她说:“这个不行!”我明白她的意思,赶忙解释说:“这个不是我的,是捡别人的。”我话音刚落,义工毫不犹豫地“夺”过碗,冲了一口开水,连同番茄皮儿一口喝下。我的心为之一震,不知是感动还是内疚,一时老泪涌出!
原来,来佛寺有个规矩:所有就餐人员吃完饭,都自觉地用开水把碗涮得干干净净再喝下去。每排餐桌上放的这壶开水,他们就称为“惜福水”。洗碗也有特点,都不用自来水,3个盆子,分头遍水、二遍水、三遍水,三五十人的碗筷,只用这3盆儿水!
来佛寺,了不起!我当重新审视你。
因为,我对来佛寺的印象,一直凝固在海贤老和尚圆寂时的几幅照片:一个荒芜小院和几间小庙。

(3年前的来佛寺)

(传说中有3位老人化为3尊石佛而得名“来佛寺”)
我返退到大门外,再一步一步往里走。
来佛寺位于南阳社旗县饶良镇丁庄村境内。隋唐始建,是南阳市最早开放的寺院之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外宽阔的广场中,三根直径30厘米的不锈钢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身边一个晒玉米的农民说,寺院不定时地还有个升国旗的仪式呢。

广场东南角上的巨型液晶屏,每天都播放的传统教育宣传片。
我仔细地查看了寺院的楹联和有关文化现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知恩报恩。”这是镶刻在老殿院大门的楹联。
“劝孝篇”、“劝善篇”、“感恩篇”、“佛教禅语”、“人生百句”布置在最显眼的每个过厅两侧。
甚至在“来佛寺宗旨”中也明确地写道:“大力弘扬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化大众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知恩报恩。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度化众生,离苦得乐”。

(来佛寺塔林,图为海贤老和尚墓塔)
我继续往里走,三个念佛堂里经声朗朗,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声!

(来佛寺精进班女众念佛堂在上课)

(来佛寺精进班男众念佛堂在上课)

(来佛寺临时参学班在上课)

(义工们在闲暇之余,都到临时课桌前修习功课)
晚饭后,大雄宝殿前数十名身着海青服(居士服)的居士、义工们,在每分钟8句“阿弥陀佛”,每句一步的慢速度中,整整绕行两个小时。我好奇地跟着试了一下,每分钟8步,没有一段时间的训练还真是踏不住步呢。

(晚上,大雄宝殿院内绕佛的盛况)

(晚上,大雄宝殿院内绕佛的盛况)
凌晨,一阵钟鼓齐鸣之后,大雄宝殿里便传出了高昂的“阿弥陀佛”声。我拨开手机一看,3点20分。念佛的声音叫我咋也睡不着,起身和僧人、居士、义工们,一起绕佛经两个多小时。

(凌晨3点,法师、居士们到大雄宝殿开始2个钟头的早课)

(窗外星光闪烁,殿内佛号朗朗)

(晨钟暮鼓)
我采访了社旗县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凤云女士,她说:来佛寺常住居士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居士、信众不计其数。只要走进来佛寺必须遵守寺院守则,每天修学、听经、念佛时间13个小时,练习敲打念唱也列入修学课程。听经念佛分两个班:精进班和临时参学班,其中精进班分男女众两个班,早晚集中念佛,上午下午三个班分开念佛听经。
来佛寺,了不起!
来佛寺出了一位肉身菩萨、金刚不坏体海庆法师。他自幼出家,,1991年示寂来佛寺,是年81岁。坐缸6年后,老和尚趺坐魏然,面貌如生。2006年,有广州大德居士为其贴金,供奉于来佛寺至今。

(供奉在来佛寺海庆法师金刚不坏体贴金坐像)
来佛寺,了不起!
来佛寺海贤老和尚声誉海内外。他生于1900年,20岁出家,112岁预知时至,无诸痛苦,潇洒自在,安详示寂于来佛寺。一生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实证实修、默默无闻。老和尚没有文化,一句佛号铭刻于心,一生匡扶道风不遗余力,爱国爱教无怨无悔。
来佛寺,了不起!
3年间广结善缘,来佛寺由一座小庙,扩建成为建筑宏伟、功能齐全、弘法利生的崭新道场。现寺院占地约26亩,分老殿院、新殿院、塔园和广场。

(新建的来佛寺大门)

(新建的大雄宝殿院建筑群)
来佛寺,了不起!
敢把传统文化与佛教有机结合起来,践行佛教中国化的道路。
这件事,我跟来佛寺住持释印志法师深谈了一次,法师和蔼可亲,谈笑风生,但他聊的中心不离一个话题
——“寺院就是学校,佛教就是教育”!

(印志法师谈笑风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次日早,我该离开来佛寺了,走出大门,忽见漫天霞光,宛若仙境!
“阿弥陀佛!”依旧在来佛寺上空回荡——
来佛寺,我还会回来的!

(矗立在来佛寺广场上的大型石雕佛像)

(朝霞映照来佛寺)
感恩关注马虎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