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技术原理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结扎胆总管人为造成肝外胆道梗阻,引起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肝细胞浆内胆色素沉积,肝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胆管淤阻、胆栓形成,汇管区胆管扩张,小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小叶改建。将Wistar大鼠予以麻醉后,结扎胆总管并切断,远端结扎,发现胆总管结扎7天细胞凋亡增加,肝细胞淤阻,纤维组织增生,胆栓形成;14天细胞凋亡达高峰,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向肝小叶内扩展。

特点: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形成快,自发逆转率低,但由于胆汁过度淤积而死亡率高,被认为是一种能模拟人肝纤维化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考察药的直接抗纤维化作用及用于筛选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等研究。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比较:DMNA是常见的肝毒剂。通过肝微粒体代谢,其中间产物与核酸、蛋白质等结合致肝细胞损伤,同时产生的活性甲基化产物使核酸、蛋白质等重要的生命物质发生甲基化反应,细胞外基质进行性增加,肝细胞坏死。该模型造模周期短,死亡率低,形成的肝纤维化相对稳定,多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部位,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可靠性等,但由于该药是致癌物,实际操作中需慎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