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聊历史||中华宋明理学发展史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金曲点评】等专栏文章。

同时公众号为大家转载网络精品文章共享。公众号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欢迎同好者关注。

1时政新闻、2历史地理、3健康养生、4旅行摄影、5幽默娱乐、6音乐美术、7哲学思想、8文学艺术,八大门类共建【学习社区平台】,【百年yesuo国学新文化运动】欢迎加盟。本公众号接受会员投稿

yesuo:本名郁松,海门市作家协会会员

非权威资深历史研读者非专业资深音乐爱好者

yesuo聊历史||中华宋明理学发展史

作者||yesuo

中国古代哲学起于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发展于汉唐,汉朝独尊儒术,唐朝偏重玄学;成熟于宋明,宋理学明心学。整个中国历史道儒可谓贯穿始终,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就是道学、儒学、佛学等各种哲学思想不断融会贯通的历史。

今天我们着重来聊一聊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界大家都知道老子、孔子,但整个汉唐盛世却没再出非常出名的大师,一直到宋明,才有朱熹、王阳明令人注目。理学分两大流派,一曰程朱理学,一曰陆王心学。其中程指程颢、程颐兄弟,朱指朱熹,陆指陆九渊,王指王阳明。除王阳明生于明代,其余都是宋代的历史人物。

朱熹,南宋孝宗年间人,儒学集大成者,死于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发起的“庆元党禁”。韩侂胄为什么要攻击朱熹?因为朱熹的名气实在太大,他还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这就引起了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

韩侂胄,北宋贤相韩琦后人,起先与宗室赵汝愚一起扶宋宁宗即位,后排斥赵汝愚独掌朝纲,任内发起“庆元党禁”,将“理学”定为伪学;发动“开禧北伐”抗金,失败后被杀献首金国。南宋秦桧因主和被定为奸臣,韩侂胄因主战也被定为奸臣,历史可真会开玩笑。

程朱理学,主要的思想在于一个理字,“万物有万理,万理均源自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格物以致知,穷理以求仁”。庄子说道无处不在,朱熹说理无所不有,看来“道理”两字真是穷尽了天下万物。

“格物致知”源自儒家经典《大学》,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知指知识、道理、智慧好理解,关键在这个“格”字,汉唐解释为“来”(心中有佛皆是佛的意思),司马光解释为“御”(御外物所诱知至道),程颐解释为“穷”(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之,不穷则不能致也)。

朱熹大抵取程颐之意,所以格物致知在程朱理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以至于明代王阳明去格竹子格到病倒,遂产生去他妈格物转而去研究心学。要一个文科生去研究理科当然不行,到近代清末洋务运动后将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称为“格致学”。

王阳明后来把格字解释为“正”,认为“理全在人心,心正则致良知”。所以你看程朱理学要跟你讲道理,阳明心学则认为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言,只要把自己的身心修好就可以了。不管理也好心也好,宋明理学其实就是一种“内圣之学”,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圣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有句经典名言叫“克己复礼”,就是叫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一切都要按照礼数的要求来,到了宋明理学的时候只是把这种要求更加科学化,好像理论上你就应该这样来严格要求自己的。

程朱理学将汉儒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进一步强化,将之称为天理,未免过于迂腐,谁说君父一定是对的?谁说非得人人是圣贤?

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其实是把儒家思想跟道家思想做了个融会贯通,儒家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但它无法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就去道家那找答案。道家说,天地玄黄,万物皆有道,气行其中,通则不痛。

朱熹的理气论是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道思想而成。这里二程和周敦颐、张载还有邵雍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奠基者。在五子之前胡瑗、孙复、石介被称宋初三先生,其三人的思想则掀开了理学的序幕。

周敦颐,上学时读过他的《爱莲说》,印象深刻,“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张载,知其名者可能不多,但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的可能就多了。张载年轻时热血沸腾投奔范仲淹想投笔从戎,范仲淹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就这样成就了一代儒家。

邵雍,知其名者也可能不多,但有一首诗《山村咏怀》相信不少人有听说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程朱理学,虽然说其他各子的思想对其都有影响,但根本还在二程,二程认为人性有善恶,恶性即人欲,存天理就要灭人欲。何为人欲?“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所以后人说“封建礼教杀人”显然是没掌握好这个度。

程颢程颐兄弟虽然思想一体,但还是有些许差别,程颢更注重个人内心体验,强调静心修养,成为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则主张穷万物之理,强调由外知体验内知,成为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

陆九渊,和朱熹一样也是南宋孝宗年间人,他在江西贵溪创办了“象山书院”授学,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使人取知识,更是获得灵魂上的解放。主张“吾心即宇宙”、“心即理”。“明理,立心,做人”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啊。

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究竟有何不同?两位大师是同时代人,非常有幸,两人后来在江西的“鹅湖书院”关于怎样学习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朱熹主张先博览而后归之于约,陆主张先发明人的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陆两人后来在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江西“白鹿洞书院”又进行了一次会晤,陆九渊应朱熹之邀为书院学子讲了“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儒家的基本思想,但现在的学子为了考取功名而读书,这不与圣人的教诲相违背了吗?所以陆九渊认为读书要先立志,不为科场得失,去除名利之念,这样的态度才能求得正学。

朱陆两人时常争论,却成为了好朋友,这就如同庄子和惠子一样。两人最大的一次争论是关于太极无极哲学宇宙观的,朱熹说太极虽然无形但它自有它的道理啊,陆九渊说你虽然说得在理但要结合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啊,不然有啥用呢?后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显然是对陆王心学非常好的总结。

听完朱陆之辩,我是更倾向于陆九渊多一点,首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道理学做人。其次怎样去学?你得先正心,然后再在先贤的著作中去吸取养分。最后学了派什么用?知行合一,要把习得的大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源自陆九渊,但它的直接源头是明代的“陈湛心学”。这里陈指陈献章(陈白沙),湛指湛若水(号甘泉)。

陈献章,明朝景泰年间广东人,应该算是一位很伟大的教育家吧,他提出著名的“学贵知疑”教育理论,这个其实很了不起,你看绝大部分学生求学都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听,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学,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学。陈献章倡导学生应涵养心性、静养“端倪”。

湛若水,广东人,是陈献章的弟子,湛若水著有《心性图说》,他认为性即人的本性,中正圆明,性感于外物为心识,心识为外物所感为意识,意识为外物蒙蔽为情识。心、意、情,不为外物蒙蔽归之于中正圆明的本性。

王阳明(王守仁,号阳明),浙江人,与湛若水差不多同时代,王湛两人虽然同是心学,但也有些不同。湛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王主张“致良知”。湛若水强调“天地同是一气”,而心居于中正的位置,用心感受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一种外向的哲学。而王阳明的心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用心感受善恶,是一种内向自省的哲学。

个人感觉甘泉先生的心学更为博大精深,深得陆九渊思想的真髓,而王阳明的心学则佛学的味道多一点。儒家的心学很容易与佛教联系起来,佛家也是教人明善恶,积德行善,两者的不同只是一个入世一个出世,所以王阳明的心学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

现代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道其核心思想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争议不是很大,凡事一分为二来看,从正反两个方面看总是不错的。中国儒家讲中庸之道,道家讲不能过满,也都是一个意思。但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其实争议还是蛮大的。

唯物主义首先不信鬼神,这就把三大宗教都排斥在外了,其次你谈看不见摸不着的道、气、心、神(灵魂),难免又被戴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帽子。但追根溯源,唯物主义能解释世界是怎么来的吗?人的思想、精神、心性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费尔巴哈先是跟着黑格尔学客观唯心主义,后又觉得老师讲得不对,就对宗教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双方争执的焦点就是先有自然界(包括人)这个客观唯物,还是先有精神这个唯心的东西?费尔巴哈认为:人和人的思想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显然,费尔巴哈说的是有道理的,当然先有人,后才有人的思想和精神,物质决定意识。虽然费尔巴哈对基督教进行了批判,但他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他以人为上帝,在唯物与唯心之间过得很纠结。

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不相信神创造了人,认为是人创造了神。同样中国儒家的心学也从来不相信有一个神在主宰着一切,主宰宇宙与命运的其实是人心,唯所有人心皆向善,人间才会是天堂。

长按关注我们吧

(0)

相关推荐

  • 【小知识】《理学和心学的鹅湖之会》

    理学和心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为了调和朱熹"理学",与陆九 ...

  •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器成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理学.宋明理学是高度哲学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最高理论形态,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期. 北宋时期的周敦颐被后世称为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中华李氏名人杂考

    郁氏文化 前天在朋友圈宣传我的<郁氏渊源远始祖考>,一位网名"AD理鑫城"的朋友说李氏的远始祖是理利贞传的李耳.李耳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这个我知道,但理利贞是谁?难道李 ...

  • yesuo聊历史||中华上古文明起源杂考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

  • yesuo聊历史||中华上古文字起源杂考

    作者||yesuo 目前可考证的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先秦中华姓氏、中华文化百花齐放春秋史

    郁氏文化 导读       上古先有姓后有氏,姓随母氏随父,百家姓,在先秦春秋时段基本完善定型.没有王子朝奔楚也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华姓氏.中华文化在先秦春秋时段终于开出了绚烂之花,百家姓. ...

  • yesuo聊历史||世界上最有钱的三大家族,你都猜中了吗?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郁氏文化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八股取士,所以印象中中国文化似乎偏文多一点,唐诗宋词名闻天下,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哲学思想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其成就丝毫不比古希腊哲学差. 为什么中华文明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文明 ...

  • yesuo聊历史||诸子百家大事记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史官的职责

    郁氏文化 说到史官,大家肯定会想到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史官,顾名思义就是编撰前朝史料.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后来专门分史馆史官和起居注史官. 不要小看一个史官,虽然权力没有其他官员大,但关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寻找东西方文明之外的地球文明

    郁氏文化 本篇试图为大家搭一个世界文明的总体框架,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还请各位专家及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世界,大家能看到的应该只有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个文明态,在一些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