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国走!中国引领「人类文明进程」的三重视角与三大决定因素

一、人类文明的终极秘密蕴含在甲骨文中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有着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甲骨文这种非常成熟的文字,在之前却缺少一个逐步发展的「从形成到成熟」的过程。
甲骨文就好像是一下子出现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这种会意文字,在整个人类的文字体系中,又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甲骨文这种既反常又成熟的文字,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因为甲骨文存在着前身——「源头甲骨文」
「源头甲骨文」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先进又成熟的文字。
但是,「源头甲骨文」并非常规文字,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特种图示」。
为了便于阐述,我们把这种「特种图示」称为「黄帝密文」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从「黄帝密文」演变过来的。
这也是甲骨文缺乏一个演变过程,直接形成为一种非常成熟、高级的会意文字体系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需要简要地为新网友介绍一下,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

1、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两个物理属性截然不同的「真实世界」重叠而成。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有一个世界是人的感官能够感觉、观察、测量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显性世界」。
还有一个世界是人的感官无法感觉、观察、测量,甚至无法想象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隐性世界」。
「隐性世界」是整个「重叠结构世界」的主体所在。
也就是说,在「显性世界」中,万物的主体都在「隐性世界」中,在「显性世界」中万物的表象所发生变化、运动的动因、动机、动力也都存在于「隐性世界」中。
新兴的「虚拟现实(VR)游戏」所呈现出来的「游戏场景」与「游戏设备」、「游戏玩家」的结构关系,就与「重叠结构世界」非常相似。
大家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游戏」来理解一下「重叠结构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是在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表述,在中国古代的知识背景下,「阴、阳」表示的就是「重叠结构世界」。
阴阳家的「阴为实,阳为虚」论述,就是对「重叠结构世界」内在关系非常准确的论述。
其实,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基础上的,包括太极图也是「重叠结构世界」的示意图。

2什么是「心智系统转换」?

既然,「完整世界」是重叠结构的,那么,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自然也是重叠结构的,既有「显性人体」,也有「隐性人体」。
但是,「重叠结构人体」的构成,远比「重叠结构世界」更为复杂。
「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所组成的「重叠结构人体」,仅仅是一种载体,在「隐性人体」中,还承载着「重叠结构人体」的真正主角。
这个真正主角,用《帛书·老子》中的说法,就叫做「浴神」,而用佛教的说法就比较多,「如来藏」、「真如自性」、「法身」指的都是这个真正主角。
但是,这个真正主角却又从来不负责「重叠结构人体」的运行,负责「重叠结构人体」运行的,是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之间能来回移动的「感知的主体」
「感知的主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在说,却一直没有说清楚的东西。
而在用「黄帝密文」写成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帛书·老子》中,却清清楚楚地把「感知的主体」表现了出来。
上图,右上角那个楚简字体「口」字表示的就是「感知的主体」。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重叠结构人体」包含了三层人体,以及一个可以在三层人体之间移动的「感知的主体」。
「重叠结构人体」的这种情景,在佛经中称为「三身四智」
「感知的主体」是决定一个人思维层次的决定因素。
当「感知的主体」冲到「显性人体」中,就受「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掌控,以「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来运行「重叠结构人体」。
「感知的主体」回收到「隐性人体」中,就受「隐性人体」的意识设定掌控,以「隐性人体」的意识设定来运行「重叠结构人体」。
「感知的主体」回收到「浴神(如来藏)」这里,「感知的主体」就能直接感应到存在于「隐性世界」中的「系统自动力」,并让「重叠结构人体」顺应「系统自动力」发生行为。
「系统自动力」在古代知识背景下称为「道」
也就是说,「感知的主体」在「重叠结构人体」中,冲在越外面,「重叠结构人体」表现出来的智能水平越低,冲到最外面一层,只是人的「生存智能」。
「感知的主体」越往内收,表现出来的智能水平就越高,收到最里面一层,就是人的「生命智慧」。
真正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用最外面一层「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是无法进行的。
只有当「感知的主体」往回收,收到「隐性人体」中以后,才能开始进行真正的「战略思维」与「创新思维」。
这也是在现有的教育、训练体系下,很难进行真正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因。
现有的教育、训练体系所训练的,都是「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被训练者唯有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有可能在下意识的情况下,把「感知的主体」回收到「隐性人体」,或者更深。
而绝大多数的被训练者只会用最外面一层「显性人体」的意识设定进行思考,这样即使把「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的方法论部分学得再好,也无法进行真正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而「心智系统转换」就是教人如何把冲在「显性人体」中的「感知的主体」往回收。
「感知的主体」一但往回收,这个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就会发生本质性的提升。
所以,「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介绍好了「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我们继续介绍「黄帝密文」……

3、「黄帝密文」与「中华源头文化」

按照中华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来看,轩辕黄帝在统一中华大地以后,应该在中华大地上全面推广过「黄帝密文」,以及在生活、工作环境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因此,「黄帝密文」在中华大地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就是从「黄帝密文」演变而来的常规汉字。
「黄帝密文」并没有消失,「黄帝密文」字义也没有消失,《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都是用「黄帝密文」字义写成的。
我们已经用「黄帝密文」字义解读了《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马王堆《帛书·老子》。相关内容请单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心智玩家」的专栏。
用「黄帝密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用「黄帝密文」字义解读马王堆《帛书·老子》——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这两部《老子》所论述的内容,都是关于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体系。
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老子》成书的年代不同,作者也不相同。
真正的「老子」,很可能并非是某一个人,而是在周王室中,与周天子具有同等地位、专门研究「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在历史时间轴上的一系列人。
「黄帝密文」到了周朝,已经成为周天子的王权象征,而不是在社会层面上流行。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是后世知识分子在不认识「黄帝密文」的情况下,用当时的知识背景、社会需求进行重新校注的另一本书,本质上属于历代知识分子的智慧结晶,而与真正的《老子》已经没有了深层关系。
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轩辕黄帝所开创的「中华源头文化」,有两条传承脉络。
第一条文化脉络用「黄帝密文」记载了「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老子」是第一条文化脉络的关键传承人。
第二条文化脉络在社会层面广泛地推广「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讲的就是一位低级厨师掌握了「心智系统转换」以后用来解牛的故事。
所以,在上古的某一个时期,「心智系统转换」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事,而是全民各阶层都掌握的心智技能。
那么,轩辕黄帝是如何在社会层面中推广「心智系统转换」的呢?
轩辕黄帝所开创的「礼乐」,其实质,就是让人在现实生活、工作的环境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体系。
所以,真正的「孔子儒学」也不是我们在传统中所理解的儒学。
孔子所发掘、传播的「礼乐」,是传承自轩辕黄帝的,是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这也就是孔子的弟子不管做什么都极其出色的原因。
因为一个人的「心智系统」发生了转换以后,这个人的智慧之门就被打开了,拥有了真正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孔子」是第二条文化脉络的关键传承人。
当我们解读了「黄帝密文」以后,突然发现了与我们以往认识截然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
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人类文明的终极秘密……

二、第一重视角: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我们把视角拓展到一个大的范围来看,似乎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自轩辕黄帝开始的五千年历史的真正使命
为人类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心智系统转换」方法,以及基于「重叠结构世界」的各种应用方案。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孔子儒学」,「中华传统医学」也是基于「重叠结构世界」原理的、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方案。
「中华传统医学」诊治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显性人体」,而是「隐性人体」。
用现在的西方医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华传统医学」是永远不可能有结果的,因为西方医学所研究的对象只是「显性人体」。
而「中华传统医学」所应用的经络、穴位、气血、五藏、药性都在「隐性世界」中的「隐性人体」范畴中。
就连传统中医大夫在诊治时所用的感知能力,也不是「显性人体」中的认知能力,而是「隐性人体」中的感知能力。
还有「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功夫,也是「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在搏击方面的应用。
内家功夫练的不是「显性人体」上的力量与认知能力,而是「隐性人体」上的力量与感知能力。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论述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劲」是「隐性人体」的力量,「神明」是「隐性人体」的感知能力。
「孔子儒学」、「中华传统医学」、「中华传统武术」之所以在今天失去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就是因为现代人只会从「显性世界」的角度去认识与运用。
在这一重视角中,我们再用更深的视线去剖析中华大地的地理格局,去剖析在中华大地上「大统一」的朝代更替,会发现,其背后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指向:
都是为了便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开创并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心智系统转换」方法,以及在各方面的应用方案。
篇幅有限,我们不在这篇展开论述了,详细的内容,我们会在本专栏的后续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所以,中华大地上的五千年历史,不是一种偶然产生的地理、历史现象,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很明确的历史目标与使命,所进行的设定。

三、第二重视角:西方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当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使命以后,再试着把视角放大到全球的范围来看,我们发现,中、西方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华文明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开创与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中华以西的文明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搭建足够的「知识背景」以及「体验手段」,让人类从整体上最终能够普遍认识「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西方最早完成这一使命的,就是紧挨着中国西边,由释迦牟尼所开创的佛学,佛学中所讲的核心内容就是「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生前嘱咐弟子,必须把他的佛学向东传的根本原因。
而在中国西边更远的欧洲,从毕达哥拉斯开始,整个西方哲学,就在为人类搭建能够认识、体验「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知识背景。
被称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其实质就是用来研究「隐性世界」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绘的「山洞隐喻」,就是对「重叠结构世界」非常形象的描述。
而柏拉图所提出的「Idea」,被中文翻译成「理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Idea」是在「隐性人体」中感知到的「意识影像」
这种「意识影像」更接近于「真实」,与王阳明所说「心外无物」的心中之物,实际上是同一种体验。
柏拉图之后,从亚里士多德这里开始对「显性世界」的认识以及逻辑学的创立,其实是真正开始搭建让普通大众都能认识「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知识背景。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脉络上,诞生了现代科学,而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平行宇宙」「暗物质」「四维空间」理论,已经为现代人认识「重叠结构世界」搭建好了足够的知识背景。
虚拟现实(VR)技术所带来的「虚拟现实游戏」,基本上能让每一个感官正常的人都能体验到模拟的「重叠结构世界」。
我们在「虚拟现实游戏」中所感觉到的「游戏环境」就类似于「显性世界」,而「游戏玩家」所在的「现实环境」就类似于「隐性世界」。
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不久的未来会出现一种超级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游戏」——「游戏玩家」身上所有的感觉都被「游戏角色」的感觉所覆盖。
这个「游戏玩家」就会发生认知错乱,把「游戏环境」当成「现实世界」,把「游戏角色」当成「真正的自己」……
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就像处在这种超级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游戏」中。
在人类历史上,柏拉图想出了「山洞隐喻」,释迦牟尼想出了「人在屋子中」的比喻来引导人们认识「重叠结构世界」,而庄子写了一篇《齐物论》全面论述「重叠结构世界」,在《齐物论》的最后还举了一个「庄周梦蝶」的比喻来说明「重叠结构世界」。
但是,用常规文字所描绘的内容,根本无法让人产生经验以外的认识,因为常规文字是建立在共同经验基础上的,所以,这些先贤们虽然都进行了极致性的描述,但是真正能理解他们所说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到了今天,只要玩一下「虚拟现实游戏」,基本上都能获得那种全新的经验。
从某种角度来说,西方文明已经很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西方文明为了完成历史使命,不仅仅依靠哲学与科学,包括「上帝信仰」的出现,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以及他们五千年以来的所有治理体系,也都是在为配合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这部分的内容,我们也将会在本专栏的后续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所以,当西方完成了历史使命,人类进入全新文明阶段的时候,整个西方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现代西方世界看作是文明的灯塔,这座灯塔正在快速熄灭,而新的灯塔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开始闪耀。

四、第三重视角: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将来……

当我们看到了中、西方文明的共同历史使命,以及人类文明进程的大目标以后,再试着把视角拉到一个包含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更高视角来看,发现完整的「人类文明进程」从总体上来看,包含着「前文明」「后文明」两个阶段。
「前文明」阶段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文明的幼稚期,而「后文明」阶段才是文明的成熟期。
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在「前文明」与「后文明」的交界临界点上。
「前文明」阶段的目标就是让人类最终能够认识到「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学会运用「心智系统转换」。
「后文明」阶段的目标就是对于「重叠结构世界」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全面认识与应用。
相较于「前文明」阶段,在「后文明」阶段人类的文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突破
科学的认识范围,将从由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单一结构世界」,拓展到由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重叠结构世界」。
形成文化思潮的假设前提,自然也将从「单一结构世界」转变为「重叠结构世界」。
当今世界的所有文化思潮,都建立在「单一结构世界」这个假设前提之下,当这个假设前提发生改变以后,整个人类世界的所有文化思潮都会发生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变化……

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这空前绝后伟大使命的三大决定因素

站在这空前绝后的人类文明进程的临界点前,有三大因素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1、第一大决定因素:
西方现代文明,上到国家治理、经济建设,下到个人观念,全部建立在对「单一结构世界」的认知上。
整个西方文明这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局限,决定了在西方文明的土壤上不可能萌发「后文明」。
不但不可能萌发「后文明」,而且还可能成为「后文明」萌发的阻挠力量。
而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续的基于「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应用的文明:
「孔子儒学」是在社会生活、工作环境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体系,是开发真正的「战略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中华传统医学」的主体是对「隐性人体」进行诊治的医学。
「中华传统武术」内家功夫是对「隐性人体」上的力量以及感知能力的应用。
这些曾经非常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中国人只要从「重叠结构世界」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相信在目前已经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中,一定存在着有效的训练方式。
深埋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真正的「中华源头文化」的种子,一定会萌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曾经有过的那些神奇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将重新焕发生命力。
中国人的整体「创新能力」,也将会在「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得到普及以后,全面爆发。
在目前中国这个发展迅猛的大平台上,如果中国人的「创新能力」爆发出来,中国将成为「后文明」阶段的领导者引领者
2、第二大决定因素:
西方国家现代政治体制的实际作用,只是为了适应「前文明」末期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从本质上来讲,让采用这种形式的国家失去了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能力。
这样,自然就失去了领导人类进入「后文明」阶段的能力。
而在这种形式中的国民,却有了接受「后文明」的个人自由,而且是中国以外的「更大人群」。
说到底,西方国家在从「前文明」进入「后文明」的过程中,只能是个配角。
主角一定是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通过这次新冠疫情,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能力,以及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在人类从「前文明」向「后文明」转变的临界点前,就必须有这样强大的组织能力,以及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示范效应与辐射作用。
3、第三大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价值与作用,其实是为人类文明进程从「前文明」阶段进入「后文明」阶段所做的理论准备。
假如马克思能看到现在的云计算、量子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这些技术……
他一定会说,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计划经济」、「公有制」是「后文明」阶段一定会采用的社会治理形式。
而中国共产党是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曾经实践过,并且依然高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大旗获得空前成功的执政党。
从「后文明」阶段的角度,重新去认识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那段历史,我们才会真正发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理想以及那段历史,对人类文明未来的价值与作用。
整个世界都将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中国,并由此真正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
以上三大因素决定了,只有中国才能完成这一空前绝后的历史使命——领导人类完成从「前文明(幼稚)」阶段进入「后文明(成熟)」阶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