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啥意思?还有哪些日子要注意?
相关推荐
-
俗语“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冷飕飕”啥意思?今年是哪个?
掐指一算,再过十几天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就要到了.立秋,意味着夏去秋来,暑往寒至,天气逐渐转凉.故此,民间有"立了秋,把扇丢"的传统说法儿. 这对于眼下饱受酷暑高温天气煎熬的人们来说, ...
-
入了伏,俗语“入伏不怕晒,就怕六月被”,2021年三伏天热吗?
#三农高热选题创作营# 导读:入了伏,俗语"入伏不怕晒,就怕六月被",伏天热不热?热好吗? 现在已经是在三伏天了,现在已经很多地方的气温达到高温了,外出一身汗,在家吹电扇,怕热的还 ...
-
农村俗语:“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啥意思?今年冬天冷不冷?
刚过完立冬,明天我们就迎来了十月初一,都说"立冬不下看初一",这里说的初一就是农历十月初一.大家对农历十月初一这个日子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在农村,十月初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这 ...
-
明天进入三伏天,农村俗语“进入三伏天,夫妻把脸翻”,怎么理解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里面有一九,这些都是农村经常说的俗语,明天就要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天气比较炎热的时段,关于三伏天的农村俗语有很多,其中很有典型的两 ...
-
明天就是夏至节了,关于夏至节的农村俗语有哪些,怎么理解?
又是一年的夏至节到了,2021年的夏至节,是6月21日11时32分到来,夏至节这一天到来,也预示着炎热的夏季真正的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的炎热达到了极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非常 ...
-
农村俗语“腊月打春过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俗语的覆盖面很广,其中有很多俗语是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系,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腊月打春过年暖,正月打 ...
-
农村俗语“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21年春节冷吗?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三天就到了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大寒,就要过年",当小寒和大寒节气都过完以后,距离过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每到春节临近时,人们最关心的话 ...
-
今天小暑节,关于小暑节的农村俗语有哪些,该怎么理解呢?
2021年的时间,进入7月份以后,一转眼就已过半,今天就是今年的小暑节,时间从2021年7月7日5时05分开始,到2021年7月22日22时26分结束,关于小暑节的农村俗语有哪些,要怎么理解呢? 一. ...
-
农谚“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啥意思?明年何时立春?
当年的雨水是否会充足,人们会根据立春的时间来决定,在农村有"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的说法,那么什么时候立春呢?新的一年的雨水是多还是少呢?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叫做正 ...
-
俗语“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啥意思?大暑凉爽到底好不好?
大家好,我是力哥说农,小暑节气过后,大暑节气也就紧跟而来,盛夏季节的来临,外界温度是一天一个样,而且天气多变,今天是个大晴天,明天就是阴雨天,真应了那句老话"夏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qu ...
-
俗语“三十晚上无外人”啥意思?出嫁女回娘家这三件事最好不做
文/农夫也疯狂 再有近一个月就要过年了,这个时候,有些在外打拼的游子也已经开始要返乡了.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差异,所以风土人情也是不一样的.老辈人常说:到什么山 ...
-
农村俗语:“进入三伏天,夫妻把脸翻”,是啥意思?
已经过了夏至节气了.到了下个月的21日,就该进入到三伏天气了.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将"三伏天"中的"伏"称为&quo ...
-
今年清明是哪天?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啥意思
文/农夫也疯狂 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到了清明前后,基本上都会下雨,好像是故意衬托一下清明节的气氛一样.清明节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给去世亲人扫墓的传统节日,而且还是24节气之一.其 ...
-
天气预报:今天八月初一,俗语“热不热,就看八月初一”,热吗?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十九届农交会# 导读:今日八月初一,俗语"热不热,就看八月初一",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今天已经到了9月7号白露节了,白露到,露从今夜白,早晨露珠让你感觉到遇水 ...
-
霜降节气还未到,霜降却提前到来,这意味着啥?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天气逐渐冷了,眼看也快到了霜降的节气,想想也到冷的时候了.虽说如此,总觉得与往年相比,冷空气来得更早些,东北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甚至有些地区也出现霜降情况,要知道今天是农历九月十四,还在寒露节气之中就 ...